真是违缘吗

2017-12-25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依止法”的学习告一段落了。反省自己的修习,多有不足,而导致不足的那些违缘,多半是一堆似是而非的妄念。

修依止法就是实践、传承两套模式。一是三级修学模式,二是服务大众模式,没有别的。

修学,常自叹:哎,没有福报啊,身在社会,要各种奔波,无暇定课、修学云云。义工行,也是,精力、能力有限啊,我就认真学习经论,自了就知足了,不奢望成就胜义菩提心,服务大众模式就让有追求的师兄去传承吧。

本单元“能依弟子之相”讲“具慧”,具相弟子要有“分别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之慧力者”。辅导员师兄说,具慧就是抉择的能力,分辨出是非,还要抉是而行。时间是一定的,一天24小时,除了“刚需”(养活自己或养活自己+履行角色责任),或多或少还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选择做什么,才是考量我是否为具慧弟子的基础,并没有让我割舍“刚需”的时间。

而自己常常颠倒“刚需”和“业余”,修学上,师兄们稍有敦促,就拿“刚需”不足当挡箭牌。就这,还仅仅是选择,不算抉择。选择,是多个选项已经摆在眼前,只需要有分辨能力,对自己、对生命负责,“具慧”不难。难就难在,有一些选项隐在幕后,需要智慧去发现,是为抉择。

拿“刚需”来说,先不去深究我们认为的“刚需”是真还是妄,是利他还是满足自我的重要感、存在感、主宰欲。剖析“刚需”本身——工作,这大约是吃饭、睡觉等刚需外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是工作,就会有目标,就会给时间。我们是按部就班地干,还是去发现那些幕后的选项更高效率地干?当我们向工作要时间、向“刚需”开刀时,我们是否有抉择的意愿?是否有抉择的智慧?

佛菩萨慈悲呀,无论我们是主动还是被动,他让我们信,信了让我们行。没有时间,轮回的苦和无常逼着我们要时间。逼得你不得不长养智慧,否则你没有办法抉择。因为没有智慧你就找不到新的选项,只有按部就班这个旧选项,也就无所谓抉择。无抉择了,那里还奢望具慧。只有当你找到更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时,你就要到了时间,就突破了自己。这不就是精进、修行?

联想“加行依止”里的“内外财供”。我们或有忧虑:我收入不高,自己过得也不宽裕,财布施有心无力呀。但佛菩萨开示我们要布施啊,要财供养。是佛菩萨不慈悲吗,要动我的“刚需”吗?不是。佛菩萨还是慈悲,是轮回的苦逼着我们长养智慧。当我们有智慧时,我们还会在乎手上的存钱嘛?我们有智慧去拓展增量时,还会在乎存量吗?只有增量可预期,才可安心舍存量。佛菩萨智慧呀,让我们关注增量,不死守存量。

财布施如此,法布施恐怕也如此。你只有勇猛精进,不断地汲取法,才可能源源不断地输出法,不断地输出再倒逼不断地汲取。勇猛精进是理想,更是现实。而弟子应具之慧又从哪儿来?恐怕还是要从佛法来。"只要有佛法,就会有办法",只是自己愚痴啊,没有智慧。

导师曾开示,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宽度无限,修学佛法就是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是两个维度。依于此,两套模式似乎也可以理解成两个维度,缺一不可。三级修学模式指向深,解空性正见;服务大众模式指向广,行菩萨行,解行并重。如人掘井,工作面不够阔,就不可能挖得深。没有广度,就不可能有深度;没有深度,广度就没有内涵。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增上。难怪导师将其形象地比喻成两条腿走路。

思维义工模式的内涵,猛然意识到,该模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框定:服务大众模式,在三级修学平台内实践,这也是“模式”的题内之义。思维其胜利有四:一是广泛利他,能积累功德资粮;二是能常遇贤者(善知识),熏习正法;三是平台平等无争,师兄们慈悲指教,得当下改善,速得技能、长养智慧;四是如法依止的胜利。

思维至此,真是羞愧,自己修学一年余,仍如瘦鸭戏水一直在湖面上划拉,从未深入,丝毫不见修行的半分影子。古贤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时候迈出那条迷失已久的腿了。

文:悟之

下一篇:外在威仪与内心的宁静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