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量,缘起观世界

2017-05-08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1.为生活按下快进键

重读世界的构成时,我心里竟然有种震撼。第一遍学习时,师兄们说那么宏大的时空观很震撼,而我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反而是被各种陌生的名词搞得晕头转向。而且,自己头脑中固有的一点点地理常识,或者所谓的科学知识,也老是跑出来干扰自己对法义的理解,读得比较懵。

因为我的空间感受力较差,这次再读,我先百度,查看了“图解佛教的世界”,很直观地了解到世界的构成:以须弥山为中心是一个小世界,人道众生生活在四大部洲,类似于银河系,南赡部洲类似于地球,我们人类居住于此。其他部洲也有人道众生,所以有外星人也就不足为奇了。我赞叹,佛法的宇宙观与现代科学是如此契合,现在科学探索的新发现,佛法其实早就知见到了。

还有,世界的形成都要经历四个阶段:成、住、坏、空。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是由众生的共业产生旋风,风起云涌,下起滂沱大雨,形成风轮、水轮、金轮、地轮,再形成娑婆世界。这时,我脑海中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无数的龙卷风在迅疾旋转。而我们人类,则在业力作用下,带着累生累世的生命信息,彼此牵绊系缚。我们的心识,嗖嗖嗖地飞过来,像万有引力一样。然后因缘和合,聚集到了南阎浮提,开始在这里上演各种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故事。

这时,我的脑海中又好像在看电影一样,这些快进镜头一个个飞闪而过,秦皇汉武,铁马金戈,盛世繁华,不停地一闪而过。当时就感觉,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假象,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生死轮转,盛衰无常,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而我自己的生命,更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瞬间,连一眨眼的功夫都没有。我突然就觉得,我为之痛苦,为之狂喜,为之郁闷的一些事,也太微不足道了吧?

前两天有一个学生课堂上顶撞我,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有种被挑衅的挫败感,下了课还久久不能释怀。现在我想,我还有必要为这一点点不如意的事耿耿于怀吗?就像我们回过头看以前的事,真的就像过电影一样,二三十年,就剩下那么几个片段,一闪而过,大部分都忘记了。以前觉得过不去的坎,要死要活的事,现在看来都恍然如梦。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假象,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执著的啊?一时的境遇和得失,还值得我们为之牵肠挂肚吗?我们应该有种长远眼光,去看待我们这个生命。

学习佛教的世界观,就是要打开心量,不要老是为一点点小事起烦恼。跟生死轮回相比,什么都是小事。

不要再为别人的一个异样眼光,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一点财物上的小损失而痛苦烦恼,或者为一时的成就沾沾自喜。从整个生命长河去看,我们的生命不该在一时一地或一人一事上驻足停留,太过纠结。我们的长远生命目标是跳出轮回,解脱生死。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和博大胸怀。所以,我想到的是这样一句话:为生活按下快进键。对一些事情,让它快快过去,不要一直放在心里。

我的思维比较跳跃。我把它捕捉下来形成文字,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见,但这就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

2.由果溯因,用缘起法去看问题

佛法教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就是要我们学会用缘起的智慧看待问题。缘起法,是佛法的智慧,是宇宙人生的法则。法义说,世界的原理就是“因缘因果”: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也就是说,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就出现、存在的现象,而且任何现象都需要各种条件才能存在。因,都是自己造作的,当它遇到外缘成熟的时候,就会结果。

这种看法,改变了我通常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往遇到不顺的时候,会怨天尤人,把责任归咎到老天爷和别人身上,认为自己命不好,落入宿命论。或者去怪客观条件不好,怪别人。而现在,遇到问题,我们得多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由果溯因。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自己有哪些思想行为,促使恶的外缘成熟,从而显现出恶果?比如,跟丈夫和公公婆婆,相处过程中为什么产生摩擦不快?我一直都对他们有所不满,觉得自己牺牲很多,有诸多委屈。但现在想想,其实我也一直在伤害他们。

用因果来看,三世因果我们凡夫看不清楚,但当下因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发现,自己身上是有很大问题的。我慢心重,看不起婆婆,觉得她大字不识一个,跟她完全说不到一起。我自己就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还很自私,心量小,把她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对她的缺点毛病,一点包容心都没有。常说培养慈悲心,我对身边的人都做不到。而且,自认为知道的理论多了点,比如育儿方面,常常用这个科学那个常识来要求她。眼里总看到别人的毛病,情感处理方式也是简单粗暴,语言也很暴力,有什么就直言不讳地指责。我一点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还觉得这种性格是直率真实、不虚伪。所以,后来搞得家庭关系越来越不和谐,自己还很委屈,其实很大一部分责任都在自己。

再追溯,我的这种性格,跟我父亲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原生家庭”,就是你所出生的那个家庭,对你的性格形成、思维方式、整个人生会产生巨大影响。我父亲就是一个在困难时期长大的人,比较偏激、悲观。父母根本不管,一直靠自己奋斗,读书做了国家干部,但不太顺利。我童年印象中,他始终闷闷不乐。在家时,就找母亲的毛病,然后吵架,互相指责。父亲,耗尽一生的精力爱护我们,但却不知道怎么去爱。

小时候,我就说,自己一定不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结果却变成了这样的人。就像导师说的,凡夫心也是通过不断的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父亲的情感模式、语言暴力,我越反感,反而越在我心里扎了根。不过现在,我对父亲也没有了那么多反感,多了一份理解和心疼。

3.以佛法为镜,照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挑人毛病的习惯,在和别人相处时也会表现出来。这里,我要反省自己,我要向吴师兄道歉。小组共修时,我好几次拿吴师兄戒不了烟的毛病来开玩笑。还有周五小组共修吴师兄说,我穿了这件衣服不一样哦,我应该把它当做是一种礼貌和欣赏,而不要马上将“学佛应该不著于相”这样的大帽子扣在他头上。因为,以佛法为镜,照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我还是没有养成随喜他人功德的习惯,还是老去找别人的过失。这样培养的是尖酸刻薄,是我慢之心,怎么能培养起慈悲心?

文:妙婷

下一篇:最美的教育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