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者最后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修行的方式

2022-10-29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现在我们来谈谈冥想。不知道“冥想”是藏语“贡品”还是梵语“瑜伽”的正确翻译。‘瑜伽’的藏语翻译是‘那久’,很棒的一个词。‘纳’是正常的意思,‘隆’是富贵的意思,所以你打坐的时候,理想上应该是修‘正常富贵’。“瑜伽”和“致敬”这两个词暗示着它们与我们之前谈到的习惯这种洞察力有关。

大多数冥想技巧有点像安慰剂或假药。我不是瞎编的,是佛祖自己教的。他说禅修者最后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修行的方式。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段话,他还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摆渡到彼岸。如果你想去彼岸,你必须乘船;一旦到达彼岸,就要弃船;如果你还站在船上,你就没有上岸。你会发现很多佛教徒都非常依恋这艘船——佛教。他们甚至不知道佛陀从来不是佛教徒。这种佛教属于我前面提到的第二类——整体,而不是分量。

但是,这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因为我们就像病人一样,佛是医生,我们的病是迷茫的。比如你看到海市蜃楼,就相信那是水;我们太饿了,所以非常需要水。当老师告诉我们:“嘿,你看,那是海市蜃楼,不是水。”我们中只有少数人感到宽慰,不再失望。即使老师告诉我们那只是海市蜃楼,我们大多数人也不愿意相信。我们宁愿相信那是水。所以,因为慈悲和聪明,佛和老师必须满足我们的期望。所以你看佛教里面一些看似有神论的祈祷,尤其是你去* * *,会更丰富多彩,更混乱蜡烛,酥油灯,转经筒,横幅,佛龛,所有这些东西。阿育王是最伟大的佛教国王之一。佛陀死后,他活了四百年。在阿育王的时代之前,佛教中没有佛像或任何符号。我想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忙着想啊想。然而,在这个时期,我们不知何故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道必须是复杂的。我们需要复杂性,所以我们现在有许多复杂的方法——观想、持咒等等。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整条路就像一条船,只是为了帮助你到达另一边的船。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只是让我知道,我的手迟早会变老,什么都不能算是手,我的手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无论如何,冥想是一种帮助你一次又一次习惯这种洞察力的技能。这是一种技能,而不是目标。道也不是目标。冥想是一种技能,它是你必须剥掉的皮。整个佛法有点像洋葱。你会看到一层层的皮肤。当你剥开第一层皮的时候,你心里想:“哦,在这里!这是我的解脱,这是我的开悟。”过了一段时间,你意识到这只是你自己创造的一个幻想,然后把它剥开。随着你一层一层的剥开,你终于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佛教徒一旦一无所获,就会觉得很幸福。重要的是要把自己从不得不寻找内在的东西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比如一个灵魂或者一些珍贵的东西。幸运的话,我们会上天堂;如果我们运气不好,我们会下地狱,因为根据佛教,这不是正确的观点。根据佛法,我们必须去除这些顾虑或忧虑。我想强调的是,对于很多佛教徒来说,佛法是一种非常复杂和精细的顾忌,但这是我们这个时候必须要用的顾忌。

你当然知道什么是冥想——坐直、正常呼吸等等。不管怎样,当有人在冥想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这个人什么也没做。这个其实挺好的。基本上,冥想意味着什么都不做,绝对什么都不做。不容易啊!成千上万的人想什么都不做,却做不到,因为我们总需要做点什么,不是看电视,看小说,开派对,念咒,纹身,染发。我们总要做点什么!原因是当我们无所事事时,我们会感到孤独,不是吗?而这正是我们不喜欢的,因为我们有一种基本的不安全感,其实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为了让我们相信我们的存在,我们必须做爱,购物或者做一些事情。相反,冥想总是面对事实。那么我们如何面对事实呢?什么都不做。不容易啊!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打坐?如果你想遵循佛道,你的目标不是快乐。幸福不是我们的目标。佛教的目标不是快乐。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佛法永远不应该被认为是一种疗法。佛法正好相反。达摩居然要拆你!这真是令人沮丧。如果你真的想修佛法,其实会让你无所适从。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到了一定的境界,你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你茫然的,然后你就获得了一定的自信。我想那时你会充满幸福,但我还没到那个阶段。这正是我所听到的。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佛法与快乐无关。为什么?因为幸福是一个非常多变无常的东西,今天的幸福不会是明天的幸福,明天的幸福后天就会变成别的样子。

佛教徒说“愿众生皆大欢喜”,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谈论幸福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对现实的理解,与感受无关。你知道我们的幸福总是多变的。我们对有些人很兴奋,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一两年后,即使只是看到他们也会让你倒胃口。这是真的!

现在回到冥想。什么都不做是不容易的。有两件很难的事:什么都不做,生活在自由的社会里,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这很难,很难!即使有人给你绝对的自由,你也不去利用。我们没有勇气,我们没有信心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也许你认为你是自由社会的一员。不,你在自己的顾忌中并不自由。不容易。这是两件困难的事情。

学生:人们如此害怕自由是因为他们必须面对真实的自我吗?可能是恶,也可能是善。

* * *:首先,佛教徒不会真的相信有人给你自由。第二,我们有自我,所以不用自由。比如,我知道有些人在这上面花了很多钱。

同的领带,每一条领带都可以喂饱500名衣索比亚人。我不明白他们为何要结领带,因为所有服饰中,这是最没用的,不是吗?它没有口袋,你不能把钱放在里面;它不保暖;它看起来像是挂在你颈上的一条鱼。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穿戴它,但因为我们想要看起来称头、我们须要融入某个社交环境、或者我们需要受邀至某个需要打领带的宴会,所以我们打领带。这就是为何到头来我们做了所有这些约束我们自己的事情。

学生:您谈到不打领带,我完全赞同。但我在某处读到,出家人穿的僧袍的颜色具有某种意义。为何您必须穿着某个标准型式的衣服?

***:当佛法传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文化的面向贡献良多,但也正是这些贡献误导了人们。这蛮有趣!首先,没有阶级之类的意思。再者,假使你真的要分阶级,佛教中地位最高的是实相或是佛法,然后是传法的佛陀,接下去是僧众。因此有这制度上的安排,这是理论佛教拥有的少数制度或象征之一。

但除此之外,还有僧袍。佛陀在世时,他告诉出家人穿三种颜色的衣服,他们可以选择蓝色、红色、或黄色。并且理想上,衣服的质料是人们摒弃不用的质料,然后必须将它染成其中一种颜色,只为提醒你曾立过某某誓言,并且帮助你守戒。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义。禅修时,通常建议你要坐直。并没有理由表示你不能躺着禅修,但还是鼓励你坐直来禅修。为什么?这帮助你规范自己。假使躺着禅修,基本上你更容易睡着。大部分标准的或理论的佛教象征或传统,和戒律有关。

学生:我想知道见地究竟有多重要。难道一个没有某某信仰、遵循某某见地的人,就不可能是一个全然正常的人吗?或是说,一个人必须尝试或建构他自己的见地,以获得某个正常状态,这很重要吗?

***:当我们谈论见地,有许多不同层次的见地。当然,每个人都有见地。见地基本上是一个想法,根据这个想法,我们行动。举例来说,BMW是很棒的车子,这是一个见地。然后你日以继夜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买一辆BMW,这是禅修。最后你终于买了一辆,然后你总是担心它会不会被刮伤,这是行为。见地、禅修、和行为,每件事情都包含着它们。然而,佛教徒当然会和其他见地辩论。佛教徒会说,一个凡庸的见地有许多缺失,这是何以他们称这种见地为相对的见地。为什么?因为也许一年之后,你就不喜欢你的BMW了,反而爱上法拉利跑车。这证明BMW并非究竟的快乐或究竟的实相。因此,能够定义究竟见地的,是那些不会改变、不依靠任何其他因缘的东西。

所以,这就是我的意思。我们对于自己的手的见地,完全错误,我们以为这只手和昨天的同一只手一样。如果我问:“你昨天在那里吗?”你回答“在那里”,好像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但并非如此。你看,你就是有错误的见地!这是习惯。然后当我问到:“这个你是谁?”你指向每一处─你的脚趾、你的鼻子、你的胸部。关于你,你有这整个抽象概念。这又是错误的见地,因为没有一个实在的、可触摸的实体,可以被称之为你。

文:97su.cn

下一篇:慧法师:学佛除了智慧还需要勇气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