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超法师:你有这三个想去阿弥陀佛净土的理由吗?

2022-11-07 大德居士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道大师的《五部九卷》对净土宗的创立有着“功在千秋,开在千秋”的美誉。它不仅是对净土宗创立的贡献,而且对净土宗佛法的实践有着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对往生到阿弥陀佛净土的人来说,指引好师父到净土的理念,可以算是修行净土法门的“金科玉律”,应该奉为圣典。

道长特别提倡阿弥陀佛的大悲心,在苦海生死中拯救凡夫,才建立了西方的净土。至于圣贤,他们已经处于没有退路的境地,不用再担心受生死之苦。比如,溺水的人没有急救就无法逃生;为什么岸上的圣者要去救援?

生死的传递取决于对阿弥陀佛“本愿”的接受,但传递生命的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报土”而不是“化土”;所谓前世“九品”,不是圣贤,是凡夫俗子。换句话说,只有阿弥陀佛净土才有九级之差。

阿弥陀佛发出的“四十八愿”虽愿舍一切众生,但凡夫在死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即有正因死亡,所谓“因、果”。因果,互有禀赋。否则“因地不对,果曲折”。那么,只有把正确的修行要素建立到位,才能骑着阿弥陀佛的“本愿”去净土。道大师在他的《过生正因注解》中描述了很多过生的指导方法,比如《往生礼赞偈》-《观经四帖疏》。一句话,可以总结为三个原因:安心,离职,作业。

第一,心态平和。也就是说,死得心安理得的人,一定要有三种心:真心,心深,有回报的欲望。

(1)真诚。到,是“特殊化”的意思;诚实是“现实”的意思。天下所有想住在阿弥陀佛净土的人类,都要致力于诚。他们必须以“名念佛”之心为真,就像通土教所说的“正念为真”,绝对不可能虚伪地死去。必须依靠其他力量,阿弥陀佛的本心,结合自力,也就是自己的死欲,所以叫诚心。按照《观经疏》,真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心希望住在阿弥陀佛净土的心。《往生礼赞偈》,善导大师解释自己的赤诚之心,说“所谓身业敬佛,口业敬佛,心业专观佛;三业(身口)皆须真,故名诚。”

(二)内心深处。据《观经疏》,内心深处才是真正的自信。修行人一定要真正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意,能够做到不疑。深谋远虑可以分为两种信念:1 .信仰机器,2。信仰法。

1、信机。也就是说,我相信我现在是一个罪孽深重的凡人,烦恼够多,善根不多。所谓“业障不重,但无妻不生,不用功不生净土”。所以从很久以前开始,在老太婆的污秽中,生死不断,三界轮回,不诉诸法律,就留下了六座“火宅”。

2.信仰。也就是说,我相信并且知道,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度众生,持阿弥陀佛圣名,哪怕是下到十声、一声等。决定去生活。不管你信机还是信法,修行者都应该没有怀疑。而信仰机和信仰法,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称之为深心。

(3)回头许愿。也就是说,一个人修行所造的善根,都要归净土,或者说,所有众生都要同愿归净土;到了净土之后,我们要放弃众生,回到污秽的土壤中去教育拯救众生。如果你有三颗心,你就会死。

所以去净土的人,一定要有三心三脚,缺一不可。

第二,出发。简单来说,当你出发的时候,你会站起来说你想要的。因缘是拜阿弥陀佛。因果报应赞美前岛亚美

正,就是按照净土经上说的修行方法去修行。有五种,分别是:1。阅读,2。观察,3。崇拜,4。命名和5。钦佩和支持。

1.念经义:专门念经净土法根本经《阿弥陀经》侧重于信仰,《无量寿经》侧重于愿望,《观无量寿经》侧重于事迹。当然,你也可以阅读和背诵第二部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普贤菩萨行愿品》。

2.观正道:即观念佛。修行者的心,总能观察到西方净土的正:地清净庄严,佛菩萨清净庄严。

3.拜:修行者要专心拜阿弥陀佛。

4.成名:修行者的口腔职业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名号。按照《念佛圆通章》,最好能达到“取其六,而读其连”的水平。所谓“念佛,念佛”也是如此。

5.欣赏虔诚:修行者欣赏阿弥陀佛的功德和极乐世界的庄严,拥护阿弥陀佛的庄严和西方的净土。比如平时可以在佛前用香、灯笼、蜡烛、水果,也可以在“西方伪装图”中设斋。

在上面列举的五种积极行为中,有名称的积极行为称为“积极行为”,其他四种积极行为称为“帮助行为”。此外,善导大师还提到,杂行是五种善行之外的各种善行。

道大师主张修行者要戒杂行,走正道;在经商的过程中,也要专务经商,不务正业。所以只有念佛名才是正道修行,其他修行方法都是辅助修行或者杂修。以土宗的名义念佛的特点在后世得以确立和盛行。

善主所提倡的念佛(念佛名),是与道长昙鸾、昙鸾一脉相承的方法。在昙鸾大师的净土思想中,他已将“起名”改为独立的念佛方法,并明确主张“念佛圣名”的重要性。在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中,阿弥陀佛净土的修行方法分为正学和兼学两种,念佛为正学,其他方法为兼学。

善道大师继承了昙鸾大师和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提出了“两则”和“两则”的观点。他以念诵阿弥陀佛之名为正业,建立了非常完整清晰的净土修行体系。

此外,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偈》中,引用天亲《净土论》云:“若有愿生彼国者,劝修五念门。”五念门是:一、身业“礼拜门”,二、口业“赞叹门”,三、意业“忆念观察门”,四、作愿门,五、回向门。大师特别强调说,“五门若具,定得往生。”而且做到每一门都要与上面所说的三种心契合,随起业行,不问多少,皆可名为往生净土的真实业。

第三、作业。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偈》中,强调依“四修法”策励日常的实践。四修法是: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长时修。

(一)恭敬修:就是以恭敬之心,专门礼拜弥陀圣像或口称弥陀圣号,及彼一切圣众等;所以名为恭敬修。

(二)无余修: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忆念阿弥陀佛及净土圣众,乃至观察、礼拜、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皆可,例如:观察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但不可杂修余业;如果修行者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其他诸佛及功德,乃至回向其他胜处、净土、福报、善果,皆为其余杂行。

(三)无间修:所谓相续不断地修行身口意三业,恭敬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回向发愿,心心相续,不以其余诸业来间杂;换句话说,礼拜、称名、赞叹、忆念、观察乃至回向发愿,心心相续,无有间断。又在身口意三业的修行中,不以贪瞋烦恼来间杂,随有犯戒则随其忏悔,不令隔念、隔时、隔日,经常使自心保持清净,亦可以名为无间修。

(四)长时修:修行者要以一生为期,心行相续,誓不中止,即是长时修。

诚如善导大师《往生礼赞偈》中所说,如果修行者能够按照四修法所说的实践,做到至诚恳切地持名念佛,则念念相续,等无间断,能够做到以一生为修行净土的期限者,有十人修持,就有十人可以决定往生;有百人修持,则有百人可以绝对往生。这就是因为专修念佛者摒弃外面杂缘的干扰,就能获得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本愿能相应的缘故,不违背如来教敕的缘故,随顺佛语的缘故。

反之,如果想要舍弃专修而修杂业者,那么结果会是,一百个人中难得一二人往生,一千人中难得三五人往生。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杂缘乱动而失去念佛正念的缘故,与阿弥陀佛本愿而不相应的缘故,与如来教敕而相违背的缘故,不随顺佛语的缘故,系念佛号而不相续的缘故,忆佛念佛而常常间断的缘故,回向发愿而不殷重不真实的缘故,贪瞋诸见烦恼而未间断的缘故,无有惭愧忏悔心的缘故。

文:97su.cn

下一篇:印光大师:如何修习六照全 念佛最好的苦读方法?(453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