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金奎大大师:净土宗教程第二部12

2022-11-03 南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五章景宗十三位祖先的生活和思想

九。宜颜大师的生平和思想

1.生活

嵇羿大师(公元1599-1655年),本名徐志,西方有谥号,谥号八步道人(自云:古人有儒、禅、法、教,道人不敢一下;今有儒、禅、法、教,道士不屑。故名八。苏中,江苏吴县人。十年了,父亲持大悲咒为儿子祈福,母亲观音菩萨抱儿子,给他一个师父。七岁时,师父成了素食者。十二岁读儒书,以传诵古圣先贤为己任,立誓灭二佛之教,吃肉喝酒,写文章《辟佛论》几十篇。十七岁的时候看了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和《竹窗随笔》,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把《辟佛论》烧了。20岁,注解《论语》,当“天下皆属仁”这句话来临时,你无法下笔,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废寝忘食,才能体会到自己的心机。2008年冬,父亲去世,念了《地藏菩萨本愿经》,发出了世界之心,每天念佛名,烧了2000多本手稿。二十三岁的时候,《首楞严经》有法师告诉我“世界是空的,空生起大觉”,我很疑惑:“你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觉,这么推崇空?”我不知所措,头晕目眩,毫无章法,无法继续努力。于是我在佛像前许了48个愿,决心出家,研究大事。

二十四岁那年,我在梦里向寒山大师祈祷,祈求最好的佛法。寒山大师在曹溪的时候,他跟不上。他从寒山大师的师父凌雪出家,取名徐志。

同年,我去景山打坐学习。接下来的一个夏天,我努力到极致,身心世界突然消失。所以为了认识这个身体,它从来没有被抢过,它生在对的地方,它到处被破坏。只是强烈妄想的阴影,一刻也停不下来。真的不是父母生的。此时,一切经典,一切公案,一切当下,一切通达。时间久了,胸口空空的,再也没有留下注脚。一年后师傅拜莲池大师为私人弟子。在莲池大师的雕像前,他发誓要得到比丘菩萨的护符。然后通读法条集。在三遍阅读《法律集》的基础上,写成了《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是明清以来最精美的法律书。

二十八岁那年,母亲病重,切肺切肝。她办了丧礼,发誓要住在山里,闭门修道。管仲的重病,是参加禅修在西方净土求生。后来多次封坛,念佛(或持往生咒),立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师修行,博采众长,扭转了当时鄙视净土的风气,莲风大振。

五十七岁时,大师示病,命将尸体火化,碎骨成粉,分水水陆鸟鱼,使其死于西方。坐在那里发呆,西方念佛,抬手就过去了。

沉寂了三年,我师父像个和尚。打开壁龛,只见大师端坐,长发遮耳,面容如生。火化后牙齿没坏,鸠摩罗什大师的舌头也没坏,所以是一样的征信。弟子不忍遵诫,拜灵骨,在灵峰上建塔。

宜颜大师写了四十多种作品。主要有大师选的《弥陀要解》,《灵峰宗论》,336000等。都是纯行人的经典。

2.思想

宜颜大师的佛教思想渗透在《大富豪》中。在这里,只有净土大师的思想被标为三:

念佛是* * *心教派。

大师主张禅宗教法三学一源,三学的终点在于念佛的理论。佛教萨

当时的佛教高僧卓佐澈,怀着崇禅抑清净之心,上书难法师,问道:“你如何直上毗卢之巅作短暂的移动?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刚入门就留下四句话,从来不念佛?念佛的人最后一个极端,然后脑袋后面挨了一锤是怎么回事?从宗门的说法来看,万仞站在城墙上,说到净土,非莲仙莫属。和尚会从性阿弥陀佛、理想主义净土等话语中偏身。且亲眼见如来境界,快说些话,震动天下。”大师回答道:“你往上走,就不是清净了,也不是禅,就是禅清净了,然后你再讲。已经是歌的根了。”君子要信心为佛,心为佛。一念离佛,一念不诵佛三昧;你若附佛,何必求他?净土极其重要,佛无正念是正念,正念无正念可以是佛中的正念;你在对他下手的时候,不会陷入四句话,就会陷入其中;但见阿弥陀佛毛孔光,见十无量诸佛;但是西方一佛地的诞生,就意味着十净佛的诞生,这是向上的道路。若舍前阿弥陀佛,勿谈自性阿弥陀佛;放弃西方的净土,更不要说理想主义的净土。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公案。经文:‘三贤十贤住果,一佛独住净土’,是我头后一锤。普贤十大愿,得极乐。谁敢拿它当权力?念佛念佛,方便自得。谁说不贵了?但是,你若能信此门,依信许愿,依愿起程,你就在想无量佛,坐遍尘土,转巨轮,看今昔,无非是撼世。”答案是鲜明而尖锐的。

回答师徒诚心邀请的问题,他回答说:“念佛不如有心。”佛的正念就是佛。所以,你说一句话,佛的名字就出现了。念一万声,就有一千万佛名出现;当你不读它的时候,你变得沉默。性既是无性又是无性,所以无性不妨碍无性。不念佛,怕自己有各种杂念;没有杂念,就怕墨守成规。所以要由佛名生出我的思想,使我执着佛名。这是因为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即是佛,心即是佛。如果你相信它,并且直接读下来,诸佛将会张开他们的大舌头来证明它。如果一个人致力于阿弥陀佛,那就叫无上深禅。心想象见佛,就是长生不老的方法。金口诚信,不信!

从* * *认为一个人就是一切的想法出发,大师说念佛是一种永远持有一切的奇妙方式。《净土十要》云:“我熟悉阿弥陀佛,三藏十二极皆在理虚;七百公案到机关,还在许;三千威仪,八万细纹,三净戒律,也在徐莉。真正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就是慷慨布施;如果真的能念佛,就不再贪,就是持戒;如果真的能念佛,不分对错,那是莫大的羞辱;如果你真的能念佛,你会进步很大,不会有任何中断。如果真的能念佛,就不再想追了,也就是大禅定;如果真的能念佛,就不会被他迷惑,就是大智慧。”这段话和莲池大师说的“一阿弥陀佛,八大宗教,五大门派”是同韵的。

(2)泛滥于所有教派,会

归净土

大师注重行解相资,一生精进修行之余,前后阅律藏三遍,大乘经两遍,小乘经及大小论、两土撰述各一遍,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用作后世众生涉猎佛典之指南。其《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云:“敬就灵峰藏堂,邀同志法侣……和合一心,结社三载。每日三时课诵,称礼洪名;二时止静,研穷大藏。教观***,戒乘俱急,愿与法界众生,决定同生极乐。”由上可证知大师淹贯诸宗,会归净土之特色。

大师以此自行,亦以此化他。开示学人:***行人,通达万法,圆悟一心;自行则无惑不破,化他则无机不接。欲遍通一切法门,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绪,方能势如破竹。应以《华严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唯识宗为司南。而要通达这些经典,又须藉天台智者大师、华严贤首大师、法相窥基大师的诠释为准绳,融汇贯通,并会归于净土。以此开解,即以此成行,教观齐彰,禅净一致,卓绝千古。大师这一思想,遥接慈愍三藏、永明大师之遗响,善巧导引他宗行人皈投净土,同时亦强固专修净业者的信心。

(3)严持戒律,专志求生

大师目睹当时律学多讹,禅徒空腹高心,不重视戒律,遂以弘律自任。撰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梵网合注》等。作《五戒歌》云:“受戒易,守戒难,莫将大事等闲看。浮囊度海须勤护,一念差池全体残。理胜欲,便安澜,把定从来生死关。任他逆顺魔军箭,凛凛孤怀月影寒。……三皈五戒果精明,观音势至为师友。”

大师对戒律的持犯开遮有甚精深的理解,并身体力行,严于解剖自己。每自谓躬行多玷,不敢为人作师范。曾于安居日,燃顶香六炷,设阄佛前,问堪作和尚否?乃至当退居菩萨沙弥优婆塞否?得菩萨沙弥阄,遂终身不为人授戒。

据大师弟子成时记载:成时法师始晤大师(五十岁时),大师一日对成时说:“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法师听了大骇,谓何不努力恢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愿,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著戒相。故抹倒禅之一字,努力以戒律教观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此土兴隆佛法。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众生下***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由此思路一转,大师晚年可谓专修专弘净业了。《自像赞》中,大师自况:“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念佛矢志净土的目标确定,亦假之以忏悔自讼,洗濯心垢,藉此惭愧种子,方堪送想乐邦。大师以身说法,感人至深。五十六岁时示疾,曾寄钱牧斋书云:“今夏两番大病垂死,季秋阅藏方竟。仲冬一病更甚,七昼夜不能坐卧,不能饮食,不可疗治,无术分解,唯痛哭称佛菩萨名字,求生净土而已。具缚凡夫损己利人,人未必利,己之受害如此。平日实唯在心性上用力,尚不得力,况仅从文字上用力者哉?出生死,成菩提,殊非易事,非丈室谁知此实语也。”大师示疾,抛却己分,专仰佛力济拔,对自负高慢者,亦不啻当头棒喝。

大师《病间偶成》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之句,表明大师虽自谦是烦惑未能伏断的名字位凡夫,然则大彻大悟,知见与佛齐等,以肉眼作佛眼用,其诸著述言说,皆可考诸佛祖而俟百世,故堪作末法之慧炬,导引众生出离生死苦海。

以上从三方面略述大师的净土思想,其信愿行等内容,因后文将陆续论及,故于兹从略。大师在净宗祖师中是著述最多的一位,其《弥陀要解》独步千古,成为净宗经典力作。大师的身行垂范与著述,契理契机,于今尚能感受到其不竭的活力与影响力。大师的本迹不可思议(印祖常云,蕅祖乃法身大士再来),吾人应对大师的言传身教拳拳服膺,方不负大师之婆心。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佛法:有了这两句话 就满足了上天堂的条件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