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涅槃之源看《坛经》中的“空”

2022-10-31 南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诸佛菩萨,师父,各位大师,各位佛教徒:阿弥陀佛!今天是亲玉来娶你。最近法学院开学后,我在学习《六祖坛经》的课程,已经是第三周了。我们本周讨论的话题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在《坛经》中,是在《般若经》第二章。其中六祖说:“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梵文,此言对彼岸有大智慧。”既然有彼岸,必然有此岸;此岸指的是法界,或者说是业力之轮中的六大司,彼岸指的是涅槃。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涅槃的。涅槃是我在佛教中才接触到的名字,对它的概念非常抽象模糊。我知道那是梵文的音译,我知道那是佛陀觉悟后达到的最圆满的境界。

直到有机会看了关于涅槃的故事,涅槃的本义,我才更加明白涅槃是什么意思。

三藏典籍中记载有一个故事,一个婆罗门来到佛陀面前,问:“你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佛陀用涅槃的概念来比喻他。在当时的印度,已经有了涅槃的概念。当时的意思是火灭了。比如有一盏油灯,灯一吹就灭了。这个火灭的概念就是涅槃。现在,就火而言,当火熄灭时,什么都没有了。但在当时的印度文化中,火的概念是非常不同的。

当时印度有婆罗门教和祆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火不仅是世间的现象,更是一种神。《楞严咒》里有个烈火人,叫火神。这个瓦肯人是什么样的?当他显身的时候,也就是如果有燃料让他燃烧,他就会执着燃料燃烧,从而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当火熄灭的时候,这个火神并没有消失或者灭亡或者死亡,而是回到了一个潜伏的阶段,这个时候他其实是无所不在的。比如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燃料,就能着火;甚至作为一个元素,这四大物中也有火,就像大地、大水、大火、大风一样,每一个众生都有火。

所以因为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印度人是众所周知的,佛陀就用了这个众所周知的火的概念,所以修行这个的目的就像火灭了一样,不再执着于什么,也不需要什么来让它燃烧。

所以那个时候佛陀用这个火的概念来教导众生,这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佛陀把这个概念转过来了,让修行者离开了存在的执着。他说既然这火无处不在,那就无处不在。你不能说它在任何地方。既然你说它无处不在,你就不能以任何一个相位来判断它。你说它是圆的,它就不是方的;你说是这个颜色,那就不是另一个颜色。所以,既然存在于所有的元素中,就一定没有相。所以在那个时候,他去除了修行者对“存在”的执着。然后说他修行的最后阶段是异相的,你不能用什么或者什么来形容。

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帮助;因为它把涅槃和很多其他类似的概念联系起来了。比如《六祖坛经》年,六祖讲空的时候,说了什么空?也就是说,广阔的心灵就像一个虚空,没有边。也没有方圆大。也不是绿色、黄色、红色和白色。没有长短。没有羞耻也没有快乐。什么也不是,只是什么也不是。没有善恶之分。没头没尾。

所以,要理解涅槃或空,与其有一个固定的概念,不如从反面说出来,知道它们不是什么。这样看来,可能是对的,就是在修行这个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该更有帮助。

基本上我们会在达摩大学的课堂上讨论修行方法——根据经文本身,大家可以在课堂上想好,分享任何感受和经验。每个人分享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你可以从每个人不同的角度学到很多东西。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老师留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好了,我们再仔细读一下《六祖坛经》。我觉得同样的问题可以用来指导我们读《心经》,《金刚经》或者《涅槃经》。

第一个问题:经文如何描述「空」,什么不是「空」?

接下来的问题是,根据对“空”的描述,为什么要把“空”定义为修行的一个目标?有什么价值值得去实践?

接下来,我们这个世界对“空”的定义是什么?这个世俗的定义如何帮助或阻碍我们的修行?

我希望这些问题,经过仔细考虑,将有助于我们的实践。

阿弥陀佛!

文:97su.cn

下一篇:如果你摆脱了妄想 你就能健康长寿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