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各种动物的各种含义

2022-10-25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教慈悲,平等对待众生,包括动物。佛教认为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本质上没有区别。

因为因缘,前后的生命形态不一样。佛陀善于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源和不同的教义,活出轮回的苦楚。

在各种各样的佛说中,寓言生动形象,有些是关于动物的寓言,妙趣横生,内涵深刻,这也成为佛陀教育众生的有效方式。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佛经中的一些动物含义。

龙和大象

在佛经中,龙是保护佛教的八个部分之一。根据佛经记载,龙可分为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龙的首领叫龙王。他们是强大的,所以他们成为了佛陀的守护者。

还有另一种“非法龙王”,他们经常遭受热沙自焚和被哥鲁达捕食的苦果,因为他们不守法事,不守规矩,不尊重沙门和婆罗门。在尊龙的国王中,五龙王和八龙王是最著名的。

大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的象征,象王常被用来形容佛陀作为象王的行为。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佛有八十种,如行如象王,行如鹅王,望如狮王。《无量寿经》中记载菩萨如象王,因善静。

白象在佛教中是高贵种姓的象征,如释迦牟尼佛。《摩诃止观》年,六齿白象代表佛的六大神通,无漏。大象力气大,说明能装;无忧,所以是白的。或者白象的六颗牙表示六度,四条腿表示四个愿望。

而且在动物中,龙和象分别是水上和陆地上最厉害的,所以在经典中经常一起使用。“龙象”是用来比喻菩萨威武的能力或足够的尊严,后人又引申为禅定的非凡力量,或用来赞美庄严尊严的高僧为“达摩龙象”。

狮子

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在很多佛经中,狮子被用来比喻佛的无畏和伟大。

正如《大智度论》所记载的,四足兽中的狮子,无所畏惧,可以制服一切;佛也是如此,九十六种外道中,全部无所畏惧地降服,故称人狮。

《略出经》说:“菩提树下,可以得到最灿烂最勇敢的狮子。”佛陀无畏的声音像狮子的吼声,所以又叫“狮吼”。

另外,佛菩萨照顾众生的方法也叫“师父法”,就是用狮子王来表现佛菩萨的功德。《涅槃经》年,用狮子的吼声,用菩萨的佛法,一一列举了21件事。《宝雨经》列举菩萨10大善举,比作狮子王。

牛在佛教中也象征着高贵的动物,具有尊严和美德。在如来的80种好姿势中,有一种是“走起路来安详,宛如牛王”,佛的道德经题中也以“人中有牛”来歌颂佛陀的无量德行。《法华经》用牛车形容菩萨大乘,用大白牛车形容佛的3354大乘魔术。

在三十二相马佛中,有一相是马隐相,又称马隐相、马王隐相。这种友谊意味着佛陀已经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欲望,而现在是马殷的隐相:在佛教经典中,马来语常被用来比喻众生的心灵,如“一只猴子的精神”,意思是心灵躁动不安,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经典中,马也被用来比喻众生的四根机制。《杂阿含经》只是列举四种马,比喻人的四个觉悟层次。

佛教意蕴

驴,在经典中,驴奶和牛奶都是用来比喻似是而非的东西。就像牛奶和驴奶,虽然颜色一样,但是牛奶变脆了,驴奶变粪了。

在佛教禅宗中,驴子通常被称为

骆驼,在经典中,骆驼是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心志难以调整,或者是代表一个人的心志散乱,意思是一个人的心志无法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以六追外。

《摩诃止观》中云:“夫分心者,恶中之恶,若醉无钩,则践踏华池;一只洞穴骆驼,翻倒负重。”在羊佛教经典中,通常用来比喻普通人不区分世俗法与行,只是沉溺于贪、怒、痴三毒,贪色、声、香、味、触五欲。

《法华经》用羊车比喻声音和气味,《大智度论》用“牛羊的眼睛”比喻普通人的眼睛。禅宗用“摸鼻子羊”比喻不懂法的无知者。因为羊的眼睛分辨不出食物,任何摸鼻子的人都能吃,所以有这个比喻。

在佛教中,猪代表人生的愚蠢,狗代表贪婪和愤怒。在猫禅公案中,比喻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例如,在《伏弩古柏》中,伏弩还扮演了一个奴隶和一只猫。指无知的动物,常用来比喻不懂佛法的人。

佛经中,鼠常以黑白鼠比喻时间,表示生命无常。

由于猴子的心性轻浮,躁动不安,难以捕捉和调节,经常舍此而取彼,所以在经典中常被用来比喻一般人的虚妄之心。另一个比喻是“猿”,意思是众生的心像猿一样躁动不安。

根据鹿《毗奈耶杂事》的记载,佛陀是前世的鹿王,他为了救一群鹿而献出了生命。弥留之际,他发誓说,当他来的时候,他会变得至高无上,心平气和,所有的鹿都会逃离他们的生活。佛陀行鹿苑之初,四谛* * *,即以鹿为轮的三昧之形* *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年有记载,兔子曾是佛陀本命的兔王。兔王为了让佛教长久地活在人间,自告奋勇地献身于火中,供养神仙,于是神仙们悲痛地发誓不再吃肉。在佛经中,兔毛也被用来表示极其细微的物质现象,如“尘包括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佛经中也用“龟毛、兔角”来比喻高不可攀的东西。

龟,佛经常以金龟比喻佛性生死即涅槃,说佛的表现可以游过涅槃之海,就像乌龟可以游过水和陆地一样。另外,佛经中用“龟藏六”来形容文人要守六根,就像乌龟守头、尾、四条腿一样。

乌龟6: 1。隐头是比喻一切众生以眼为根,不看色,就不会被一切色尘所害。2.西藏之前

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为一切声尘所危害。3、藏前右足,比喻众生收摄鼻根,不令闻香,则不为一切香尘所危害。4、藏后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舌根,不令尝味,则不为一切味尘所危害。5、藏后右足,比喻众生收摄身根,不令觉触,则不为一切触尘所危害。6、藏尾,比喻众生收摄意根,不令知法,则不为一切法尘所危害。

蛇,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箧,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风、火二蛇之性轻举,四蛇若相互乖违,则众病人。

虱子在佛经中,由于虱子的卵称为虱虮,转用为长度单位,为隙尘的七倍。《俱舍论》记载: “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

蝎子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在藏密中被视为凶猛的象征,常用于降伏守护、破除障碍等意。

豺、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饬,脓血流水,苦痛万分。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在《白宝口抄》中记载,孔雀尾表示息灾,三茎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贪、嗔、痴三毒使其证三部如来;五茎之孔雀尾,表拂去众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识烦恼,令其得证如来五智圆觉之果。

鹅,经典中常以鹅王来比喻佛陀行走时,安详徐步的样貌。如《央崛摩罗经》记载:“尔时,世尊犹如鹅王,庠行七步。”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则举出天上的鹅王有五种功德:1、染合有时;2、呼鸣无畏;3、量宜求食;4、心无放逸;5、不受诸鸟谄佞言辞。

鸡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十二兽之一。所谓十二兽,据《大方等大集经·净目品》记载,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职时辰,常于阎浮提内游行教化的十二兽。

这十二兽乃是菩萨为度化众生所示现,一日一夜常有一兽遍历人间天上,教化众生,其余则安住修慈,如是周而复始。

佛典中也曾用金鸡来比喻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在《造像度量经》中,则以“鸡子面”来形容菩萨的脸型。鸡子即鸡蛋。

鸽子也是佛教经典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如在显示众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转不已的轮回图像“五趣生死轮”,即以鸽子代表贪心的烦恼。本转载文章仅作公益性分享,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本文内容转载自微佛门。

佛说:“若为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转发这篇正能量文章只要几秒钟,让更多人得闻佛法,即是法布施。

文:97su.cn

下一篇:只有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 名字才能守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