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5

2019-09-11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4、于一切时――这五个行心所,于一切时皆能,故称「行」。

「作意」:作意心所的体性是「警觉应起心种」,因为每一种心行,都各有不同的「心种」(心中之种子)来作用,「作意」能令某些特定的心种警觉。作意的业用是「引心令趣自境」,也就是,在某种情境之下,作意先令某「心种」警觉,然后又引领心识趣向当时所缘的境。「自境」,即各自所缘之境,如「声」是耳识所缘的「自境」,因为不与眼、鼻等共,故称「自」,是独自、特别、专有之意。简言之,在任何心行,任何起心动念之时,必须先有「作意」心所,才能生识,及引起种种心行。因此作意可说是一切心行的「先锋」,它是带头、打头阵的。因此成唯识论引经云:「若根不坏,境界现前,作意正起,方能生识。」因此,作意是一切识生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触」:触心所的体性是「令心心所触境-l,ji+:心所、与尘境三者,如何能接触、和合?就全靠这「触心所」的作用;因此,心心所及境三和合,是以触心所为媒介,可说是「触媒」。触心所的业用是作为「受、想、思兰一个心所的「所依」;因为这三个心所,必须依于「触心所」才能生起。

「受」:有触必有受,「受」是领纳的意思。受心所的体性是领纳「顺」、「违」及「非顺非违」的境相。受心所的业用是「起欲」,即是能令心对当前之境,起「欲合」、「欲离」、或「不合不离」之欲望。也就是说,若当前所领纳的「境触」是顺触,则「受心所」能够令心起欢喜相,且起想要跟这「顺触」相合之「欲」。若当前所领纳的境触是「违触」(逆触),则「受心所」能令心起不喜相,且起欲与此逆触相离之「欲」。若当前所领纳的境触是非违非顺,则「受心所」能令心起「舍相」,并令起非离非合之欲。这就是受心所的业用。

「想」:想心所的体性是:「于境取像」,也就是在种种境中,摄取那些外境之影像,这是「想心所」的体性。想心所的业用是:「施设种种名言」,也就是,摄取种种境像于心中之后,再为这些影像安立种种名称,亦即楞伽经所说的「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中之前二法:取「相」、及依相立「名」。这就是想心所的体与用。

「思」:思心所的体性是―令心造作。而其业用为:于善、恶、或无记之事,都能役使心去造作。

以上解释五种行心所,其中释文以参考成唯识论及窥基法师的百法明门论解为主,并以参酌其它各家之说为辅:而所须知者,即窥基法师之解文,多半亦是依据成唯识论的论文。以下所作释文,亦采如是方式。

下一篇:星云大师:《心经》第7课01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