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也是一种修行

2016-07-14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这短短的一句,如果用前面这样的方式去修持的话,那就摄持了非常多的道理。也就是说,如果你打开来,把这个化为修行,这样去修持,像禅宗——后面会讲,比如说“念佛的是谁”,这样去参的话,可以引发无量门的思考。但是,这分成两种修法。如果我们是以止住修为主的话,那我们不会这样去思择,我们不会去想:“观世音菩萨”的意思是什么、他是怎么观的、“世音”是什么意思……不是这样去修的。

止住修主要是专缘一境,哪怕你了解空性,比如说观世音菩萨体性是空,你这样以空为差别法缘观音菩萨去修的时候,也是以止住——缘在“空”上面去修,还是止住,不是观择。就是说,在修的时候,如果以止住修为主的,那就不用这样去观择。如果像禅宗,参“念佛的是谁”,凡是提到“参”的时候,通常就不是止住修了,而是观择修。观择修的话,如果你的理路非常清晰,你的善根非常厚,这样修也可以引生“止”,也可以让你的心非常专注,而且可以让你不断地去提升对本质的了解。但是,这可以说是很难的。但同样也可以说,“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一句话,是可以这样去修的。

作为我们来讲,通常而言,我们想要得好处、得利的话,我们的观择应该是放在闻思的时候,透过观择,然后,要去正修的时候,把观择所得的那一分感受——比如平时我们对无常不了解,对什么道理不了解,我们通过观择以后,有了目前的一种看法。为了加深自己的印象,不要把所得的感悟失去,我们可以再通过修总持,比如念观音菩萨的这些仪轨,念到开始正修“观音菩萨”的时候,你把你所了解的那一分,或者对无常的体悟,或者对空性的体悟,你就缘在这个上面,开始缘念、忆念修,不断地去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子念是比较容易得利的。

如果你在念的当下就开始想,“南无观世音菩萨”,他的体性是空啊什么的,这样去想的话,通常就又会偏离主题。因为我们的思考是跳跃的,一会儿想“观音菩萨”的“观”是这个意思,一会儿想是那个意思,想来想去你想高兴了,明白了一个道理,你又去想这个道理,就是很难掌控。这样的话,你的座上修就很明显,叫作“任意所缘”。这样你“一生善行终成过失”,这就很不好。所以在你修总持的时候,准备工作——在闻思的时候,你把所闻所思记下来,然后座上修的时候也不要偏离、另外想一套,把你想好的东西,拿到这里摄持起来,把它(用于)修。也可以随文入观,比如说,你把《普门品》用于修持的时候,那你首先就思惟观音菩萨的功德,比如如何度化众生,普门示现、随类现身、无刹不现身……思惟他的功德,然后你开始缘于他的功德修信,你就知道他的能力——能解脱。这样的时候,你的心是会有欢喜的。

观世音菩萨(资料图)

初修者在正修之前,先要把加行准备充分

还差一个什么呢?——缘于可能出现的这些苦,你要修这种厌离。如果我们经历过一些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灾、水灾,你可以缘着你所经历过的那一分——这种恐怖的苦,然后想,现在那一分苦,存在于不可知的未来,也可能就要出生、可能会产生这种苦。你想到这个——不是决定地说,马上地震就来了、马上水灾就来了,你缘于它可能会出现的时候,你的心会有担忧。有担忧你就会想:谁能解决?你就知道,观音菩萨能解决。这样的心态的生起,可以模拟一下。就好像消防队员在做一些消防演习,火灾并没有真正到来,但是他可以模拟:如果火灾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经历过消防演习的人,在火灾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会比较镇定,他有经验,知道火灾来了该干什么。如果他一点担心都没有——大家都有体验嘛,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了很多遍,也只是记了个数字,还增长了习气。当然语业也是积累了很大的功德,但是总觉得念不出感觉来,好像没有什么感触。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你的因不具备,果也就不出生。

所以,我们如果假想一下,念的时候就会有感觉。这个要自己去体会。你假想的很多苦,你说那是假装的、没有的——不是的。我们经常假想的,很多都有感受的。比如说,很多人犯罪了,偷了东西,他会假想警察来抓他,然后就假想应该如何逃跑、假想如何去行贿等等,通过这些假想,他就感受到了那分苦,通过假想如何解救他那分苦的功能,也就获得了安定。同样的,我们通过假想,也可以获得这个功用。虽然这些地水火风的灾难不一定在你这辈子出来,但是你却获得了脱离这分苦所要趣求的、对观音菩萨解救的功能的信心,然后你念的时候就会有感觉——有皈依的心嘛。我觉得像我们初修的话,以这样的心态去缘念,会比较得力。在修的时候,前面这一段——在你正式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前面,这个心态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把这个修出来,直接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效果是肯定不会太好的。

比如现在,我们的正行在听经,同时在进行着一个加行——发经书,心的专注只能在一点,要么专注在听经,要么专注在拿书。当你去拿书的时候,你的心偏离正所缘——听经;但是你现在不去拿书,你又担心待会儿念经的时候没得念。所以,为了防护待会儿跟不上大家念经,你就先去拿书,然后就放弃了现在的专注。所以这是必定的道理,你加行没做好,待会儿正行就搞不好;你现在正行之所以搞不好,原因就是你没有先拿书——你加行没做好。还可以说,你没有想到专注的好处和不专注的坏处。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上座以后该做的事情就是要专注,正修主要是要专注。

在修“南无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是正修的部分,但是初修的话,从时间的比例上来讲,应该是远远短于加行部分,这样才比较合理。也就是说,在你修一个小时的与观世音菩萨相应的法时,你念这个正念,比如念“嗡嘛呢呗麦吽”也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好,实际上对于初修者来讲,念这个名号,专注地念的时间最多不应该超过四分之一,也就是十五分钟。如果超过了,实际上效果是不会好的。那主要的应该放在什么上呢?就是前行。比如说观想观音菩萨的身像、缘念观音菩萨的功德,以及他对你的触动。然后把这个触动——他有什么什么功德,当你真正的缘到了,忆念起来的时候,在这个状态下再进行专注,才能真正地专注,也才能真正地起作用。经过这样的专注然后再作回向。如果我们仅仅是开头念一个归敬颂,然后中间就“南无观世音菩萨”,然后就回向的话,(虽然)中间是念了很多遍的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效果不一定很好。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有的老太太,经常是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加行、正行、结行,直接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很有感应。这怎么说呢?这个就是:当她对极为熟悉的一件事情作串习的时候,她已经自然而然地具足了加行和结行,这样她的效果肯定好。比如说一个老太太,她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的痛苦,家庭了、婚姻了,什么都看得很透——很苦,以苦为体性的这种行相已经出来了,她对这些已经不贪著了,觉得如果下一辈子再来的话,她再也不这么过了,然后一心地祈求念观音菩萨。

就是说,前面的准备工作,在她座下的时候都已经准备好了,可能上座时,你看起来她没有念一大堆什么准备的加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她在座下已经做好了。她的内心当中是很相应的这种状态,然后去念,这样的老太太,也是会很相应的。但也不是说所有的老太太念得多、整天念,就一定效果好。我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准备工作没做好、加行没做好,就不要仅仅看重一个数字,这是要点。

现在说的是专修,专修的时候,前面的准备工作,像前面讲的《普门品》的这些道理,都应该去运用起来,作为修持的一个方便。否则的话,佛给我们讲了这个经,讲了半天,到底怎么修?如果又是按照自己的修,那你还是没有把这个经“现为教授”嘛。如何修?回忆一下前面那些道理。

文摘自上宗下宙上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第五讲。

下一篇:临命终时见瑞相就表示解脱吗?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