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与“言意”――肇论两层方法论探析

2019-12-27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中道”与“言意”――肇论两层方法论探析

文章信息

作者:郭文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三辑,第155―166页。

内容简介

“中道”与“言意之辨”分别作为佛学与玄学中重要的思想,历来颇受思想界及学术界之关注。被誉为“秦人皆空第一”的僧肇大师,在吸收、融合中印两种思想的基础上撰著《肇论》一书,其中即涉及到“中道”与“言意之辨”两层方法论。因此,本文作者即以《肇论》中《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三篇论文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于僧肇大师的两层方法论进行了探析。

作者首先对于僧肇的“中道”方法论进行了分析,指出般若中观学在中国的流行是伴随玄学的兴盛而得到了发展,由此产生了玄学化的六家七宗。而作为罗什弟子的僧肇则采取“非有非无”“有无双遣”的中道方法论来论证问题,且其结构形式非常讲究对称性,以此破除常人对于“有无”“动静”“去住”等看似对立现象的执著,准确地阐释了中观正义。

其次,对于僧肇“言意之辩”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僧肇所采用的“言意之辨”是就“得意忘言”这一层面而言。认为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表明了“假言象以得意”的态度及立场,即“言”、“象”并非“无用”,而是藉以达到“得意”的工具和手段。

最后,作者指出,虽然在僧肇的著作中以“中道”作为主要方法论,对于玄学化的“言意之辨”的方法论的使用相对较少。然而“言意之辨”的方法论对于佛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且僧肇的“言意之辨”体现了“玄佛合流”的特色。僧肇正是运用这两种方法,巧妙的融合了中印两种思想文化,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编辑|演修

下一篇:欲盗金釜,反证道果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