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阿弥陀经》中的文殊菩萨 [净弘]

2013-10-18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谈谈《阿弥陀经》中的文殊菩萨

在《说阿弥陀经》序分经文,第六、众成就经文中列出声闻众、菩萨众、天人众,在菩萨众里列出文殊师利菩萨等四位代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祗树给孤独园,聆听世尊演讲《阿弥陀经》,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文殊师利在一切菩萨众里面,代表智慧第一。大士是大智宏深,说明这部经,唯有大智才能信入。凡是能信、能愿、能持名求往生,都是具有大智慧者。此一生成佛独一的法门,唯有智慧者,才会决择,才会信受奉行。现在从三个方面来谈文殊师利菩萨:

一、简述菩萨名号及其表法 体会往生净土的道理

文殊师利者,亦云曼殊室利,此云妙首,亦云妙吉祥,亦云妙德。‘文殊师利’是梵语,是印度话音译,中国的意思叫‘妙首’,‘首’就是第一,妙首就是第一微妙之意。也翻作‘妙吉祥’,又翻作‘妙德’。准华严宗,表三法门,曰信、行、智。

【妙首者,信也。】信是修行之首,我们不信就不会去修。你想修行,第一个你一定是信得过。修行的勤与惰、功夫的浅与深,与信心有密切的关系,你信得深,也就行得深,你就会精进不懈;如果信心浅,你行一定也浅,常常会懈怠。《华严经》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入道的源头,是一切功德之母,这个‘母’是比喻能生的意思,唯有信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净土法门较于其它通途法门,更为重视信愿。莲池大师云:“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则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念佛行人一念信力,就可契入阿弥陀佛本愿之海,便与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相接,得佛力加持,成办往生大事。

故净宗念佛法门从发心念佛到成办往生圆成佛道,无不依信力而得成就,信心一法乃入佛道之要门。

【妙吉祥者,行也。】‘妙吉祥’是讲行,依照佛法去修行,决定是吉祥的,尤其是依照《弥陀经》来修行。《十往生经》上说:‘行人’,就是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人,具足信愿行发愿求生净土的人,‘阿弥陀佛派遣二十五位菩萨日夜保护’。你有二十五位菩萨保护,哪有不吉祥的道理?所以这个行门非常的特殊。【佛地经言:一切世间亲近供养赞叹,名妙吉祥。】文殊菩萨多生多劫,都很虔诚的去亲近、去赞叹、去供养一切诸佛,同时也受一切诸佛所称赞。一切的众生也都乐意、欢喜亲近、供养他。学佛的人,最具体的表现,就是要具足亲近、赞叹、供养等行动,就等于具足了微妙吉祥的圣德,所以叫‘妙吉祥’。唐朝真谛法师,于怨亲中,平等利益,不为损恼,名妙吉祥。怨亲平等,决不会损害众生,决不会叫众生起烦恼,这是菩萨大悲平等行,称之为‘妙吉祥’。我们更应当要学习,我们怨亲都是极不平等,这是很大的障碍。如果能从怨亲平等里面修我们自己的清净大悲心,平等大悲心,我们往生的时候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临终那一刹那,你就不会有障碍,清净平等,到那时不会放不下,不会牵肠挂肚。所以我们平常真正要下功夫,可以免除往生时发生的一些意外的障碍。

【妙德者,智也。】‘妙德’的意思说,文殊菩萨早已经成佛,他是古佛倒驾慈航而来的,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文殊曾经是七佛之师,所以他的智慧早就圆满,智慧不圆,不能叫妙德。《华严经》上说,这位菩萨是‘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显然说明,文殊菩萨早已经证得一切种智,与佛无异,所以他代表智门。益大师《弥陀要解》云: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虽然我们凡夫意识心,不能与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相较,但是我们和文殊师利菩萨同样,聆听世尊演讲《阿弥陀经》,所以我们有这份善根,也是有智慧的人。

【法王子者,佛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名法王子。】‘王’是自在的意思,佛于一切法当中得大自在,所以称之为法王。菩萨入法正位,法正位是指等觉菩萨。等觉菩萨立刻就要后补佛位,通常我们称为‘法王子’。法王子表两法:一者所生。诸菩萨的智慧道果,从佛陀得生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汝真佛子,从佛心生,从佛口生,从佛法生,从法化生。”犹如儿子从父母所生。每天听经闻法,研究佛陀所演讲的经教真理,听从世尊的开示,真诚奉行,犹如子女听从父母的话,当然就是佛子,也就是法王子。二者继承。凡一切诸大菩萨,皆负有荷担如来正法,继承佛陀家业之责,如世间之子继承父亲事业。但是佛陀之家业,不同世间田园屋宅、金银器具等为家业,乃以说法利生为业,是故菩萨以弘法为家务、度生为事业。菩萨能绍隆佛种,荷担如来正法,辅佛行化,救度众生,堪能承佛家业,故称法王子。四位真子,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首,就是要启示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根据《阿弥陀经》教法修持,是有智慧的选择,这样的人和文殊师利菩萨一样,是有智慧的人,如《无量寿经》所说,明信佛智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念佛,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名符其实成为阿弥陀佛的真子。

二、介绍文殊菩萨本迹功德,启示念佛行人

诸佛菩萨,凡果后施化,无不具足无上智慧,特别是文殊师利菩萨,更是无上智慧的代表。因为文殊菩萨,是三世果位如来,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文殊菩萨,过去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在《央崛摩罗经》说:文殊菩萨,现在北方作佛,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在宝积经中说文殊菩萨当来成佛,名普见如来。在《华严经》则说,文殊菩萨,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今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示现出生于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一婆罗门家,父名梵德,从母右协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佛同等。文殊菩萨,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项,左手持青莲华,右手执宝剑,常骑狮子出入,既年轻,又威猛,却是无量诸佛母,一切菩萨师。《大乘心地观经》言:‘文殊师利大圣尊,十方诸佛以为母;一切如来初发心,皆因文殊教化力。《佛说放钵经》云: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威神尊贵,度脱十方一切众生者,皆文殊师利之恩,本是我师。过去无央数量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恩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文殊菩萨,带果行因,本其无上智慧,广作无边佛事,于十方佛土中,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度种种众生。娑婆世界的众生,因释迦佛的介绍,始知文殊菩萨的伟大圣迹,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议。在《华严经)》,是一佛二菩萨共演大教,名华严三圣。一佛是释尊的法身毗卢遮那佛,二菩萨指文殊菩萨,及普贤菩萨。文殊般若自在,普贤三昧自在。文殊执掌佛的智慧宝藏,普贤推展佛的广大行愿,所谓:文殊述德,普贤启行,同辅毗卢遮那佛,教化大机众生。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以其甚深无上的智慧,宣说诸佛无尽功德,特别是在福城中说法,广宣诸佛种种行门,种种功德,鼓励大众发菩提心,勤求佛道,并劝勉大众,亲近善知识,修学普贤殊胜行。先令六千比丘,发无上意,复令无量众生,共发菩提心。而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已,因受文殊教化,南下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一一亲近侍奉,承受教诲,树立青年学佛的好榜样。在《愣严经》中:阿难尊者,示堕淫室,为摩登伽女,淫躬抚摩,将毁戒体之际,佛教文殊菩萨,持佛顶神咒,前往救护;并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女,归来见佛,遂启发楞严大教。在维摩经,维摩诘居士示现生病,十大弟子及诸大菩萨,各说曾被维摩诘诃责等因缘,不敢前往,佛告文殊菩萨前往问疾。文殊菩萨率领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入毗耶离城,到维摩诘室,两位古佛见面,旗鼓相当,遂展开一番妙论,令随文殊菩萨前往大众中的八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于共演诸佛不二法门时,令随往大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不但以上诸经,释尊委以重任,在大藏经中,因文殊菩萨而发起的大乘经典,或以文殊圣号标立经题的经典甚多,特别是在般若会上,文殊菩萨处处现身说法,分担释尊的辛劳,诚为释尊的权威法将、得力助手、主要功臣。

《文殊发愿经》说:‘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文殊、普贤此二大菩萨所陈述的行愿,以及他们说法度众生的内容,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以净土为归宿。文殊菩萨,是诸佛之母,七佛之师,又是三世果位如来,尚且发愿,要在临终,灭除一切障碍,面见大慈悲父阿弥陀佛,往生安乐国土,何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岂能藐视念佛,而不肯修?

三、例举文殊菩萨教化众生示现念佛

据传记载,唐朝有位法照法师,大历二年,他居住在衡州的雪峰寺,勤修佛法,精进不懈。有一天,他在僧堂盛粥的钵里面,忽然看见了五彩祥云,云中现出一座寺院,寺的东北有座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个石门,门内又有一座寺,匾额上写着金色的‘大圣竹林寺’,五个字。虽然这些幻景在钵中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心中还是半信半疑。再过一些时日,又在钵中现出五色云彩,出现了好几座像是五台山的寺院,尽是黄金铺成的地,没有山林的污秽,池台楼观,以及种种庄严宝物,还有成千上万的菩萨圣众在那里精进修行。但是钵中所现一切在食时出现,等到食后就消失了,所以心中感到十分怀疑。他就把所见的这些圣景请教寺里的僧人,嘉延、昙晖二位僧人说:我们曾经去过。然后他们把五台山诸寺的情景说了出来,竟然和法照从钵中所见一一符合。法照大师遂兴起朝礼五台山的念头。

大历五年,机缘成熟,法照大师等一行人,到达五台山佛光寺。当日夜里四更,法照大师远远地望见一道光芒,照在他自己的身上,循着这道奇异的光明而去。走了大约五十里,看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涧,涧水的北边有一道石门。有两位青衣童子,大约八、九岁,颜貌端正,站立于门前,他们引导法照大师到一座寺院,匾额写着五个大字“大圣竹林寺”,就如同过去在他钵里所看到的一样。此处黄金为地,七宝行树,以众宝来庄严整个寺院。法照大师进入寺院,来到讲堂。见到文殊大士在西,普贤大士在东,各自坐在师子座上,有数以万计的菩萨众围绕在旁,文殊、普贤二大士为大众说法。法照大师来到两位大士之前顶礼后问道:“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距离世尊在世的时间已经很遥远了,知识浅薄,根器陋劣,业障烦恼尤其深重,佛性无法显露出来,而佛法又浩瀚广大,不知道要修什么法门,才容易得到佛法的心要?”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你现在所修行的念佛,正是最适合这个末法时代。一切修行法门,没有比念佛法门来得简便殊胜的了,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个法门,乃是修行的要径。我在过去无量劫中,因为观想佛、念佛、供养三宝的缘故,得到如来的一切道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因此可知念佛乃是诸法之王,你应该经常念佛,令无休息。”‘应当怎么念呀?’法照大师问道。文殊菩萨回答说:“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所发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要净念相继,令无间断。临命终后,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永远住于不退转地。”说完以后,文殊、普贤两位大圣,同时伸出金色的手臂,抚摩法照大师的头顶,授记说:“你因为念佛的缘故, 不久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希望能够尽速成佛,再也没有比念佛更殊胜的。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快速证得无上菩提。”法照大师听完之后,非常欢喜,疑惑消除,于是再度顶礼而退。两位童子将他送出寺院,顶礼之后,才一抬头,整个寺院突然消失,不知所在,大师当下心中感怀不已。法照大师,受到文殊菩萨的教化,就在同一年的十二月,华严寺进入念佛道场,断绝饮食,订定日期,誓死往生极乐净土。

文殊菩萨对法照大师的回答,也为我们末法时代的凡夫众生,解疑除惑,指引一条解脱生死,修学佛法的明路。我们若肯照文殊菩的开示去做,我相信,修学佛法,要了办生死,一定不会走错路。“念佛乃是诸法之王,你应该经常念佛,令无休息。也就是一生精进念佛,不退念佛心。”这是文殊师利菩萨对法照大师的劝勉,也是对末法时期众生的劝勉。若能这样修持净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没有问题。文殊菩萨教导法照大师念佛,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所发的愿力不可思议。文殊菩萨强调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要使一个念佛行人,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承办生死大事。

文殊师利菩萨,在《阿弥陀经》列在第一位,表示有大智慧才能接受念佛法门,文殊师利菩萨,以自己作末法时代众生的榜样,只要一心念佛,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快速证得无上菩提。阿弥陀佛!

摘自《菩提愿》2012年第2期

下一篇:唐太宗《百字铭》解读 [慎独]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