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2016-12-12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同喜班修学一年回顾

进入三级修学之前我是一个佛法小白,对佛教存在诸多误解。经过同喜班一年的修学,我从不需要信仰,到建立信仰,直至生起对三宝的依赖之心,并找到生命的究竟目标。这一年,是我30多年的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记得2014年10月,在我家师兄接到静修营的录取通知并激动地与我分享这一喜悦时,却被我泼了一盆冷水。我很严肃地表达了我的态度,让他保证这是最后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因为我担心他因了解得太深而消极避世,更担心他因此出家。

静修营回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生活中不再对我的付出感到理所应当,而是变成了感恩,会主动地承担家里的事情,对我则多了一份包容和耐心。他平常提到最多的就是静修营的义工师兄们,赞扬他们付出种种辛苦却心怀感恩。这些行为也让我产生了好奇,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在几天内发生这么多的改变?这时,对佛教向往的种子可能已悄悄在我的心里埋下了。

后来在我家师兄的影响下,我也进入了书院。起初就是想学学做人的智慧,可以在处事时泰然自若,工作和生活都能更好一些。但由于对佛教的误解还扎根在我的观念里,所以当学到信仰篇的时候,我困惑了。我需要信仰吗?我什么都不信,也过得好好的。后来,受到师兄们的启发,我的思路打开了,原来过得好只是目前的现状,是因为我没有经历病患和老去的痛苦,更没有思考过面对死亡的情形。第一次在内心产生了固有观念与佛法正见的强烈碰撞,让我由此开始思考信仰与自己的关系。

在学习《佛教怎么看世界》之前,我认为自己是无私的,不同于身边的一些人,他们时刻想到的都是自己。当觉卜师兄问我,你可以试想一下,当你和家人相处时你是怎样的心理,和先生吵架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反问让我明白,原来我一直都是关注自己的人,生活中总觉得自己是需要被照顾和包容的那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可自己却一点没有察觉,更没认识到这样的行为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这便成为我学习观察并检讨自己的开始。

让我产生“烦恼”最多的一课,是《佛教的环保思想》。佛法告诉我们,我们要克制对物质的欲望和贪婪,因为欲望是台永动机,当欲望不断增长,负担最终都会落到自然身上。要改变生存环境,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回归到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对物质并没有过多的欲望,生活中也很注意节约,避免浪费,相比身边的人我更懂得惜福。我感到不解,难道佛法就是为了限制我吗?我还需要再过怎样简朴的生活呢?后来我开始从自己原有的观念思考,知足、节约的观念来自于家庭的教育,但我从没有真正思考过为什么要节约,为什么要知足,我只把它们作为行为规范。所以,当佛法与我的这些观念产生碰撞时,我产生了本能的抗拒,认为这是“限制和约束”。其实佛法已经告诉了我节约和知足背后的意义,是因为我还守着自己的观念,才不能让佛法走进我的内心。当明白这一点后,我豁然开朗。佛法开始在我心中产生作用,我对佛法的信任和依赖也开始萌芽。

《生命的回归》中“认识的回归”这部分内容,让我彻底发现自己的认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长期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观念,进而导致种种错误的行为。自己的认识是不可靠的,由此形成的观念也不可靠。我应该以什么标准来指导人生呢?当我不再固守自己的观念,试着用因果、无常、无我的正见来观察我的生活时,我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学着理解和接纳,我的心态变得平和了许多。这些改变和受益让我觉得佛法真的能成为指导我人生的标准。

进入书院后,从开始与佛法的强烈碰撞到建立起对佛法的信任和依赖,佛法在我心中的力量更强了,是否需要信仰的疑惑也跟着被消除了。于是今年五一,我选择了皈依,正式成为一名佛教徒。此时的皈依因为对三宝没有完整的认识,还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

经过皈依篇的学习,我清晰地认识了三宝,了解了三宝的内涵和功德。认识到此生的意义,以及生命的无常与轮回的过患。再回想起佛传篇中,我们之所以学习佛陀出家、求道、降魔、成道、说法的一生,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佛陀智慧和高尚品质的真切认识,令我们生起对三宝的向往之心。我们要用佛法智慧来指导我们精进前行,最终成为像佛陀一样的人。

当今教界环境复杂,我们又如何进一步修学呢?教界篇中处处体现着导师弘法的愿力和慈悲,而三级修学更是在复杂的教界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对导师的感恩、依止,对三级修学的珍惜之心也由此加深。

经过这一年的修学,我生命的目标和方向发生了改变,修学的方向也变得更明确。我的目标开始调整为慢慢放下对世间事物的贪著,一步步走出生命的轮回,走向解脱的彼岸,最终成就三宝的生命品质。

文:觉筱

下一篇:佛教基本礼仪:入寺须知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