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与命运》

2014-02-26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可是功名很不顺意,年过六十仍然十分贫困。拿我布施的六千文来说,并不算多,但这是自己全家的生活费。当时也没有考虑,只觉得别人一家分离,太凄惨,动了悲悯心。是不是因这一念真诚的悲心,所以死后神识便投入这公子的躯壳中呢?”老师听后,异常惊诧说:“想不到果真有这种事呀!”第二天,老师要告别,公子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的学问文章,我比不上;你的思想境界,更比我高。我怎配当你的老师?假使是从前的公子,那我再教他十年也没有问题。”公子说:“我前生也是教书的,今生能获得这种好报,我怎忍心让你离去!我们俩正好一起研究学问,秋天同去参加县上的考试,如果能够还我一个秀才,您也光荣,父亲必定重谢您。”教师便留下,秋天考试,两人同时考取秀才,父母喜出望外,重谢老师。公子继续考中举人、翰林、出任主考官。十多年后,这家父母已亡故,他是一家之主,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怕别人议论了。他回到原来家里,谈起往事,件件吻合。给家里购置产业,安慰他们的辛苦,并宴请乡亲,畅谈前生事。这一下传开了,人们都说:“今天才知道,老天有眼睛,作善有善报,因果贯通三世,是真实不虚的!”

按:从佛法看,这个穷秀才,过去生中造的恶业较重,所以一生穷困,还应凶死,死后可能坠入恶道。但他能够起一念悲心,舍己救人,六千文虽不多,是他全家的生活费。这一念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心肠没有两样,自然能消除过去的罪障,种植未来的福报。所以神识不经过投胎,而直接投入公子的躯壳中。这也由于业力和福报所致,佛教称为“夺舍”,像夺占别人的房舍来住一样。因为没有住胎,所以转世不迷,记前生事历历如昨日事。还有一点要说明,因果并不是机械的,如果存心去模仿,要想获得这样的好报,未必能如愿。我们只应当学习他舍己救人的大悲心行。因为一念真诚的悲心,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改变命运,这是丝毫不用怀疑的!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这类人,过去生中多造恶业,未种善因。今生大多愚痴,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环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忏悔。总是怨人穷,恨人富,总想采取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活动,来谋取财富,来实现自己的美梦。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往往遭受横祸,或者终身贫困,或者短命身亡。这种事例随处可见。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为环境贫困,自己好吃懒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奋谋生,而是采取偷盗、赌博、抢劫等损害别人身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其结果难逃“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这一因果规律。以下引用一九九四年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的《太上感应篇注训证》中的三件事例为证:

1、浙江永嘉人徐辉,家贫经商,曾向单阳富翁借了一笔巨款,对家眷说:“如果富翁死,没人索债,我便成了小富翁了。”不久,富翁果死去,富翁家属不知道借款事,徐便隐瞒过去。后来徐生一子,聪颖俊秀,非常可爱。八岁时患病,多方医治,耗尽家产,病仍不愈。一天,来一位老比丘尼,孩子对她说:“我想走了!”老尼说:“这便是你的家。父母这般疼爱,你还要去哪里?”答说:“我是单阳人,徐辉曾借我的巨款,希图我死,便不还债,我是特来讨债的!”说完便断气。

2、安徽有陈某、徐某二人,均以撑渡船为职业。陈撑船较快,收入较多。徐嫉妒,常暗里损坏陈的篙竿和挠浆。一次同宿江边船上,徐又暗中把陈的篙竿弄断;快天亮,怕被发现,便解缆离去,船行至江心,突然失脚落水,大呼救命,陈听见,要去救援,可是挠浆断了,无法行船。这时徐在水中说:“我暗里弄断你的挠浆,反而断送自己性命,没料到报应竟这样快呀!”说完便沉没水中。

3、明代嘉靖年间,江西南昌有木工李某、裁缝段某、算命刘某三家,因灾荒逃到湖北居住,本是同乡,交情很好。李的侄儿李桥,依叔父居住,有学问,教书维生。刘算他的命主贵,给他做媒,与段的女订婚。后李桥准备回江西参加考试,要求与段女结婚同行。可是段妻变心,认为富贵未必可望,不愿让爱女远离,便另觅一少女代替,李桥和刘某均不知道。李桥回江西后,考试连捷,旋出任成都府知府,路过湖北,携重礼致送岳父母。而段某亲女,则与一姓肖的结婚,劳力维生,十分贫困;于是暗里羡慕某女享受富贵荣华而自己却贫困不堪的段女,忧郁而死。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命运问题?

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呢?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末,不遵循佛陀的教诲,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弛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执戒修行,以三归五戒、净化身心,以四摄六度,利益众生。最后达到心不随境,心能转境的地步。如果命运不好,应该反求诸己,忏悔今生或前世的罪业,虚心改过迁善,决不怨天尤人。这样恶业日消,善缘日增,冥冥中常蒙护持,自能转祸为福,获致吉祥。如果命运美好,更当布施培福,广种善因,自然福泽绵长。但应当知道,富贵荣华,转眼成空,梦幻泡影,不堪留恋。这样泰然处之,不为物累,任运逍遥安详自适。真要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这是作为佛弟子对命运问题应持的态度。

文:昌臻法师

下一篇:《学佛先学做人》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