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再现人间佛教本质 一切众生都沉湎于生死苦海 作了五欲(福名).

2022-11-04 素食资讯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慈悲在人间再现了佛教的本质。

自始以来,一切众生都迷失于生死苦海,成为五欲(富贵、功名、饮食、睡眠)的奴隶,流连于三界(凡夫生死之界);于是,佛陀这位具有完美智慧的大思想家,发起慈悲慈悲的誓愿,不断地永远化身为众生,拯救、开导众生,使他们消除一切烦恼,获得绝对真实的快乐,走上修行之路,以证明与大思想家一样的完美智慧。

“佛”这个词是梵语(

BUDDHA)音译,意为“觉知”(觉知不是迷惑),觉知有两层意思:觉知和觉悟。很多时候,我们正常的身体都被不正确的态度所支配,做着邪恶的事情,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不自知。这些不健康的态度主要包括贪婪、仇恨、无知、轻视和怀疑等。明智的修行者总能意识到自己不健康的态度,并尽力纠正,不让自己支配身体,做恶。这就是所谓的修行,也就是觉知。

除了不正确的态度,我们还有很多不正确的看法,比如执着于这个身体的现状,不去改变。事实上,如果用化学方法分析这个身体,它只是许多元素(氢、氧、钙、铁、锌等)的组合。).这些构成身体的元素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无常。而是为了我而坚持这个身体,在有生之年尽力为这个“我”争取我应该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为了我的这个快感而沉溺于五欲之中。这就叫“无知”——不能真正完整地了解一切事物的真实相,就容易对各种事物做出武断的判断,产生邪见。另外,在各种不正确心态的支配下,我会做很多邪恶的事情,会导致以后的苦报。

所谓开悟,就是一个修行者能够真正彻底地了解宇宙和人生的真实,不再被世间的幻象所迷惑,也不会像以前一样被这些不正确的态度和观点所支配去做坏事;当一个修行者的心灵得到彻底净化,就像一面一尘不染的巨大明镜,不去顾及一切,也不去汲取一切,但明镜并不会因为外在的影像而移动。所需要的只是事物来了又出现,事物去了又死,没有坚持。(凡事坚持就叫守法)连做镜子的想法都不存在。(对自己的坚持,叫做自强不息。)这是觉悟者的意识。真正能解脱生死的觉悟者有三个层次,即阿罗汉、比丘加佛、菩萨、佛。

阿罗汉和比丘加佛是小心性,因为他们虽然摆脱了“我”的执念,但对宇宙万物还是不太了解,“守法”还是有的,所以还是需要努力修行,才能开慧,摆脱困惑。菩萨作为一个中级觉醒者,比阿罗汉、比丘加佛要智慧得多,但仍未完全了解宇宙生命的实相,仍有一些佛法修行。至于佛陀,他是一个真正的大思想家,完全明白宇宙从何而来,生命从何而来,具有分析和解决世间万物和超越万物的大智慧。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佛陀,佛陀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大悲大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这种力在宇宙诞生之前就存在了,或者可以说它和宇宙一样,覆盖了宇宙中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就像空气或电一样,没有一定的形式和相位;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佛的法身。修行者,因认识宇宙和生命的所有法则而生,平等于万物。这个力可以任意转化为物质,也可以从物质转化为能量,从而实现质量和能量的相互变化。2500多年前诞生于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之一。

释迦牟尼佛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他在污秽的土里生成佛,这是他大悲大悲的表现。开掘中央魔经卷四:“如来成就无量功德,云何无常多病,如来长生,我现在应该说,有根有因有缘,诸佛皆不乐生于此世,以致众生不可治,所以才。我无法治愈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所以我放弃我的生命,所以我不活了。」

地藏菩萨原欲诵第八经:“佛陀对阎罗王右及南Jambu-Di^pa众生说,他们本性强大,难以调节和克服,他们是大菩萨。千劫之后,人头救众生,早早解脱。

自然,众生都是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中,他们有着严重的不良嗜好。他们旋出又旋入,菩萨劳斯已经注定很久无法逃脱。“严复众生是指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众生。因为我们的恶习特别重,容易迷途,佛菩萨化身各种事迹,以此来诱导教育我们,使我们回归正道。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诸佛皆尊,只为一大因而出现于世。

佛教徒,佛-神,想让众生明白佛,让众生清净,出现在世间,显佛识,出现在世间,让众生悟佛识,出现在世间,让众生成佛,知其道,出现在世间。」

佛菩萨满有慈悲、智慧、德行、无量神通,有能力为一切众生作大贡献。他们的德是无量义:“菩萨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美识,是一切众生的大福报,是一切众生的不请之师,是一切众生的安息之所,是拯救之所,是保护之所,是一切众生的大导师,是一切众生的能盲能聋。

晓了药性,随病授药令众乐服,调御大调御,师子勇猛威伏众兽,难可沮坏。」

释迦牟尼佛陀,其实在过去久远劫前,早已成就佛道,证得无上正等的正真智慧,祇因他不舍恶浊世界众生,盼望一切流连于三界六道之有情,早日能踏上菩提大道,精进修持,解脱生死苦恼,同证与他无异之圆满智慧,故此才不辞劳苦,千方百计地以种种方法,摄受有情归正道。释迦牟尼佛发心修行佛道,已是很久远之事,根据大智度论卷四,俱舍论卷十八等载,在三大阿僧祇劫前,有另一尊佛亦名释迦牟尼,此时世尊正为菩萨,逢此佛而发心,且愿如其作佛,此是世尊之最初发心。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记载: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名大通胜如来,于未出家时,有十六王子,后均出家为沙弥,听闻法华经,遂皆成佛道,其第十王子即是释迦如来。又根据大乘慈悲白莲华经卷二及卷三之说,在往昔删提岚国无诤念王时,宝海梵志有一子出家成道,号曰宝藏如来,其时宝海梵志劝王及王之千子与其他众多弟子发心,王等随之愿求清净佛国,其一千弟子与五位侍者愿求浊恶世界,梵志最后亦发五百大愿,愿求浊恶世界,即是释迦如来之前身,释迦如来后在此娑婆世界成佛,是为贤劫千佛中之第四佛。

释迦如来,愿力无边,在此娑婆世界及其他各度空间,分身百千万亿,他一音说法各得其解,随类现身靡不周遍。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来名号品:「诸佛子,如来于此娑婆世界,诸四天下,种种身、种种名、种种色相、种种修短、种种寿量、种种处所、种种诸根、种种生处、种种语业、种种观察、令诸众生、各别知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遮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

诸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是不能再用语言文字去形容了!他们很多所发的大愿,都和地藏王大菩萨一样「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但亦有很多佛陀都是倒驾慈航的,如观世音菩萨,过去名「正法明如来」、文殊师利菩萨,过去名「龙种上尊王如来」,他们都是古佛中之古佛;其他如须菩提尊者,乃「青龙陀佛」化身,舍利弗尊者,乃「金龙陀佛」再来,还有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应世,央掘摩罗为「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如来」之化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我们要坚信诸佛菩萨的说话绝不虚妄,他们所说的一句一偈,就是我们解脱的津梁,度生死的宝筏,依之修行,将来必当得大自在

方便智为灯

照见心境界

欲究真实法

一切无所见

合掌以为华

身为供养

善心真实香

赞叹香云布

诸佛闻此香

寻声来相度

众等勤精进

终不相疑误

文:97su.cn

下一篇:圣贤与年轻人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