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穿越《楞严经》第678章

2022-10-17 改变命运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本章如来从身心互动的角度,说明我们所有的感知都是假的。感知的内容来自六个渠道:33,354眼、耳、鼻、舌、身、心。这六个经络称为“六根”。六根用来反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这种反应称为“六入”。所以六根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六根经过六个入口,对六尘有六种认识。因为六识包括六根、六进、六尘,所以称为十八境界。佛陀分析了入、处、界的原因,然后寻找它们的根源。环顾四周,发现根本找不到出处。所以六项十二地十八界都是假的。就像空中的野花,在疾病的眼里都是假象。它的本体都是如来。

一、六进假。

“阿难。比如长时间盯着眼睛看,眼睛会因为疲劳看到花。眼睛和花斑在我心里都是类似于‘盯久了’的现象。因为这两种假尘,明暗,导致见,而见又进一步吸收这两种尘相,导致见。所以一旦离开了明暗,你就根本不存在了。

所以,阿难。要知道,这种看法不是来自明暗,不是来自眼根,也不是凭空而来。为什么?

如果来自光明,那么遇到黑暗就会消失,那么怎么看得见呢?同样,如果它来自黑暗,那么它遇到明亮的光就会消失。你怎么能看到亮光?

如果是从眼根生出来的,眼根没有明暗,就不会有视力。

nbsp

如果是无中生有,既然是空中生的,你应该能看到眼睛的根部。而且如果是空中生的,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你知道,看见是假的。"

现代医学如何解释进入眼睛的过程?

光线打在物体上后,反射到眼睛里,穿过角膜,穿过瞳孔,被眼睛里的晶状体、玻璃体、房水折射,成像在眼底的视网膜上。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可以将光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产生视觉。

可见,眼睛进入的过程,其实就是光成像后神经冲动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统称为光感受器。它们以马赛克的形式不均匀地分布在视网膜上。视锥细胞在暗光下很活跃,具有很高的光敏性。视杆细胞在明亮的时候是活跃的,可以提供准确的视觉和颜色感知。

无光刺激时,光感受器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流不断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使细胞膜内外电位差减小。

光会导致离子通道关闭,增加膜内外的电位差,使细胞兴奋。具体来说,视色素分子被光漂白,激活ATP结合蛋白,然后磷酸二酯酶将环鸟苷酸水解为鸟苷酸,从而降低环鸟苷酸的浓度。保持细胞膜离子通道开放的是环状鸟苷酸,所以其浓度的变化将决定离子通道的开闭。

光感受器由水平细胞和突起细胞相互连接,处理细胞膜内外电位变化产生的“电信号”。这些信号由双极细胞整合,然后传输到神经节细胞,最后到达大脑。

所以,眼穿透其实就是视网膜细胞内外的电位差。

那么,电势差是视觉吗?

如果是的话,那么所有的导体都能产生电位差,比如水和金属,然后这些物体也能有视觉。

如果没有,那么只剩下细胞本身。如果是视网膜细胞产生的视觉,那么死者也有同样的细胞。死人也有视力吗?如果是,你怎么能说他死了;如果不是,我们怎么能说是细胞本身产生了视觉呢?

不是细胞,不是电位差,视觉还能在哪里?我们根本找不到视觉的地方,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看见也是虚幻的。

眼、鼻、舌、身、心也是如此。

二,十二假

“阿难,你看这园子里的树林和泉池。这些是色相产生的眼睛,还是色相产生的眼睛?

如果见产生色相,那么如果虚空中没有色相,那么虚空中就不应该有见。没有看见,你如何看见虚荣?

如果是色相产生了景象,那么当你看到空无,空无色相,景象就消失了。当空虚消失时,你如何看待它?

所以,你知道,见和见没有位置,都是假的,不是因缘和自然。"

视觉信号最终被发送到大脑。那么,是大脑产生了视觉吗?

大脑中与视觉相关的区域被称为视觉皮层。视觉皮层主要包括纹状皮层和纹外皮层。视皮层通常根据神经元的类型和连接分为六层。一些细胞层接收来自皮层下或其他皮层的输入,而其他层则负责向皮层下或其他皮层输出信息。

20世纪50年代末,david hume Bull和toston Verseur首先开展了视皮层细胞的研究。他们的探索开创了视觉皮层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新时代。他们在视觉皮层中发现了很多种神经元,分别被称为简单细胞、复杂细胞和超复杂细胞。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视觉皮层中皮层功能柱的确认。

结构。他们共同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nbsp;

他们的发现可以简单描述为:许多具有相同特性的细胞,在视皮层内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起来,这种按功能排列的皮层结构呈现柱状分布,例如方向柱、方位柱、眼优势柱、空间频率柱以及颜色柱等。这一结构的形成对于皮层内感觉信息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虽然细胞的形态不同,细胞间结合的方式不同,但工作方式依然是神经冲动,传递信息的方式依然是电位差。这与视网膜上的神经并无差异。所以,同样的,也并不能说大脑产生了视觉。

那么,是外界的物体产生了视觉吗? nbsp;当然也不是,在整个视觉过程中,物体只是把反射光投射到眼睛上。而同样的反射光,也投射到它周围的其他的事物上,围墙,花草,桌椅板凳上都会有。如果说反射光就是视觉,那么,这些东西就都有视觉了,这显然是荒谬的。

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色相和眼见也是虚妄的。

三、十八界虚妄

“阿难。你知道,眼根和色相产生了视觉。那么,视觉到底是眼根所生,以眼为界,还是色相所生,以色为界呢?

阿难,如果是眼根所生,没有色与空,就没有可看的东西,纵使有识,又有什么用呢!你的见又不是青黄赤白,没有长短方圆。任何表示都没有,视觉世界要从哪里安立呢?

如果是色尘所生,那么,你面对虚空时,虚空中没有色尘,这时你应该没有视觉,你又是怎么见到虚空的呢!

色尘如果发生改变时,你也能够知道发生了变化。你的视觉如果不随着色尘的改变而改变,你又怎么能知道色尘发生了改变呢?如果视觉随着色尘的改变而改变,又怎么能形成一个特定的知觉呢!

如果是眼根和色尘共同所生。眼根和色尘是不同质的,眼根有识,色尘无识,由他们产生的视觉也必定不同质。二者相合,中间就必定会有缝隙;二者相离,彼此产生的视觉就各回本源。体性杂乱,怎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觉呢!

所以,要知道,眼根、色尘、以及视觉世界,三处都是虚妄的,不是因缘所生,不是自然而有。”

十八界,就是眼根、色尘和视觉世界,耳根、声尘和听觉世界,鼻根、香尘和嗅觉世界,舌根、味尘和味觉世界,身根、触尘和触觉世界,意根、法尘和思维世界。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所以,所谓的视觉世界、听觉世界等,在现在看来,都是对视觉信号,听觉信号所做的信息处理。那么,是不是这个信息世界就是视觉呢?

我们还是看看科学巨擘的观点吧!

与史蒂·芬霍金一起创立了现代宇宙论的数学结构,全世界公认的最博学和最有创见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罗杰·彭罗斯博士在他的著作《皇帝新脑》中详细剖析了这个问题。

他在书中说:“有一种被称作强人工智能的观点……认为精神活动不过是进行某种定义得非常好的,被称为算法的运算。”

“被称为算法的运算”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处理”。

“……所有的精神品质,譬如思维、感情、智慧、理解、意识都仅仅被认为是这一复杂功能的不同侧面。”

“强人工智能的观点认为,精神通过一个足够复杂的算法找到了自身的存在。而这个算法通过物理世界的物体来执行。这些物体究竟是什么没有关系,可以是神经信号、沿着导线的电流、齿轮、水管都可以,算法本身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之处。

……但是,强人工智能很难否认这样的事实,即‘数学观念只存在于精神中’。因为这会导致逻辑循环——为了算法的存在,预先需要精神;为了精神的存在,又预先需要算法。

这时,他们就需要一个解释,就是必须对这些种形态‘解码’。这就要依赖于写这些算法的语言。为了理解这些语言,头脑又是必须的。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出发点。”

可见,用算法来解释精神,最终会陷入死循环。所以,依赖于算法而存在的信息世界,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思维世界也是无所依存的,所以,从信息的角度,也证实了如来所说的十八界虚妄。

第七章 世界虚妄

解释完了身心世界的交互,在这一章里,世尊又揭示了构成身心世界的七种元素——地、水、火、风、空、见、识的虚妄。其实,它们的本体,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这时又问佛:“世尊,如来常说,世间的一切万物,种种变化,都是四大在因缘和合的情况下生成的。而现在,如来把因缘和自然全都否定了。我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求如来怜悯众生的愚迷,开示这其中最真实的道理吧!”

如来回答阿难说:“阿难。你想求证无上菩提,所以,我为你开示了第一义谛。但你现在还是用世间的戏论和妄想来缠绕自己。你虽然多闻,但是,就如同只会说药的人,当真药现前时却不认识。如来说,真是可怜愍者。你现在听好,我再为你解说。”

阿难默然地承受佛圣旨。

“阿难。就像你说的,四大和合形成了世间的种种变化。阿难。如果这四大不能和合,就不能构成万物,就像虚空不能与色相和合一样;如果说四大能够和合,那么,这四大就也要随着变化而生灭不停了。这样有生有灭,又怎么能作构成万物的本元呢?

阿难。水能结成冰,冰还能化成水。这个过程,无所谓合和与不合和。四大也是这样。

地大妄现

你看地性:粗的是大地,细的是微尘,再细微的是邻虚尘,再分下去就是虚空了。阿难。如果把邻虚尘析成虚空,就说明是虚空出生了色相。你刚才说因为‘和合’而出生了世间的种种变化。你且看这邻虚尘,是用几个虚空和合而成的呢?总不能由邻虚尘合成邻虚尘吧!而且,邻虚尘既然可以析入虚空,那么是用几个邻虚尘合成的虚空呢?

把色相和合,得到的还是色相,不是虚空;把虚空和合,得到的还是虚空而不是色相。色尘还可以解析,虚空怎么能合和呢!

你不知道,如来藏中本来就具有色性。它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着众生心量和业缘的不同,而做显现。世间无知的人,以为是因缘和自然产生的。其实,这都是识心所做的分别计度。只要有所言说,就都没什么实义。”

这里,我们再详细地解释一下:如来藏妙真如性中,本来就具足地大。只因为一念无明,产生了种种心念和种种业缘,而扭曲了真如本心,这样才结出地大。这个过程,就像水中结出一块冰一样。如来藏就好比是水,地大就好比是冰。冰本来就是水,只是因为外界的温度变化,才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结出一块。同样的,地大本来就是如来藏,只是因为心灵的迷失,才使如来藏结出了地大。

水大、火大、风大也是同样的道理。

空大妄现

“阿难。虚空没有形体,因为色相才能显现出来。比如室罗筏城的居民,在离河很远的地方安立新居时,都要挖井。这时,挖出一尺的土,就会出现一尺的虚空。挖出一丈的土,就有一丈的虚空,随挖随有。这个虚空,是因为泥土被挖出来而产生的,还是因为穿凿而产生的,还是无因自生的呢?

阿难。如果是无因自生的,那么未凿土之前,怎么没有?只见坚实的大地,全无通达的虚空。

如果是因为泥土被挖而产生的,那么泥土被挖出来时,应该见到虚空钻进去。如果只见泥土出来,没有虚空进去,怎么能说虚空是因为泥土被挖而产生的呢。如果说没有土出和空入这个过程,那么虚空和泥土就是一体的了。如果是一体的,泥土出来的时候,虚空怎么不跟着一起出来呢。

如果是挖出来的,那么挖井时,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就应该是虚空,而不是泥土;如果不是挖出来的,那么挖出泥土之后,怎么就见到虚空了呢!

你再仔细观察,仔细思考。挖是随着人手而上下翻飞,土是从地而出,二者根本不在一起,虚空怎么能随着挖掘而产生呢!挖和空,一实一虚,不能和合。虚空总不能是自己产生自己的吧!

所以,要知道,虚空的本性是圆融周遍,没有动摇的。跟地、水、火、风同在如来藏中,本无生灭。阿难。你心智昏迷,不知道四大原本就是如来藏。你现在观察虚空,是出是入,还是非出非入?你不知道,如来藏中就是真正的虚空,虚空的本体就是如来藏,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着众生心量的不同,而做显现。

阿难。有一口空井,就有一井虚空。十方虚空,无不如此,遍满法界,哪有方所,不过是随着业缘而做显现。世间无知的人,惑为因缘和自然性。这都是识心的分别计度。只要有所言说,都无实义。”

见大妄现

“阿难。见本来没有自体,因为“明”“暗”才产生了见。比如你在祇陀林中,朝晖夕阴。夜晚的时候,有月则明,无月则暗。明与暗是因为见才得以分辨的。那么,这个见与明暗,是同体呢,还是异体呢?还是非同非异呢?

阿难。如果见与明暗同为一体。明与暗本来对立。暗时无明,明时非暗。见与暗一体,就看不到明;与明一体,就看不到暗。而没有见,如何能知道明暗呢?明暗交替,此生彼灭,而见无生灭。无生灭的见,又怎么能与有生灭的明暗构成一体呢?

如果见与明暗不是一体,那么离开明暗,这个见到底是什么形象呢?见离开明暗,就如同龟毛兔角一样,根本没个着落。明暗本来对立,见怎么能与明暗同时成为一体呢;而离开二者又没有见,又怎么能说见与明暗不是一体呢!

划分虚空和见,却发现根本找不到二者衔接的边缘,所以怎么能说空与见不是一体的呢!无论明暗如何交替,见总能如实照见,这样又怎么能说见与明暗相异呢!

你再观察,仔细地辨析。明是太阳所生,暗是因为黑夜无月。通属虚空,塞归大地。这个见性,应该归于谁呢?见和虚空,一个有知,一个无知,二者性质不同,根本谈不上合和与不合和。这个见总不能是自己迸出来的吧!

见闻觉知的本性是圆满周遍,没有摇动的,它与无边的虚空,再加上摇动的地、水、火、风,合在一起称为“六大”。它们本性圆融,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你的心性沉沦在无明之中,不明白见闻觉知本就是如来藏。你再好好想想,这个见闻觉知,是生是灭,是同是异,还是非生非灭,非同非异。你还不知道,如来藏就是见的本体,见就是如来藏所本具之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性的不同而做显现。

‘见’能遍见法界。听嗅尝触也同样周遍,圆满十方,哪有方所!不过是随着业缘而做显现罢了。世间无知的人,惑为因缘和自然性,这都是识心的分别计度。只要有所言说,就都没有实际意义。”

识大妄现

“阿难。识性无源,只是在六根面对六尘时才显现出来。你现在遍观在场的大众,依次循历,就如同镜子一样,只有观照,不加分别。这时,你所用的就是识性。你的眼识会依次地辨认出,这是文殊,那是富楼那,这是目犍连,那是须菩提,这是舍利弗。这个能分别的识性,是生于见,还是生于色相?是生于虚空,还是没有因由,突然迸出来的呢?

阿难。如果你的识性是生于见中,那么,没有明暗和色空,就没有见。见尚且没有,从哪里来的识呢!

如果识性是生于色相,不是生于见中。色相没有见性,所以识性就见不到明暗。不见明暗,就没有色空。没有色空就不会有色相。既然没有色相,识性又怎么能从色相中产生呢!

如果识性生于虚空,不是由色而生,也不是由见而生。不是见生,识性就无法辨别色相。不能辨别色相就不知道明暗色空。不是色生,识性就没有尘缘。没有尘缘,见闻觉知就无处安立。这样一来,虚空也就跟没有一样了。有也如同无物,即使产生了识性,又能用它来分别谁呢?

如果识性是没有因由,突然迸出来的!那为什么不能在太阳地里,迸出来能看见月亮的眼识呢!

你再仔细推敲,见发自你的眼睛,色是所对之境。有形的就能辨别出它的相貌,无形的也能知道它的存在,这个能辨别的识性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识性摇动,见性澄静,体性不同,谈不上和合与不和合。听闻觉知,也是如此。总不能这个识性是自己产生自己的吧!

这个识心,根本无所从来。识心和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无需借助外缘而生。识心、见闻觉知,连同虚空,以及地、水、火、风,同称七大,真性圆融,都是如来藏妙真如心。

阿难。你心性粗浮,不明白见闻觉知和识心,就是如来藏。你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还是非同非异,非空非有?

你不知道,如来藏就是识性觉知的真体。识性本来就是如来藏,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方,哪有方所!不过是随着业缘而做显现罢了。世间无知的人,惑为因缘和自然性。这都是识心的分别计度。凡有言说,都无实义。”

古印度把构成万物的本源归结为“七大”。如来一一加以分析,最后证明,这七大都不过是真如本心在迷失的心灵中所的显现而已。就好比水在外界环境不同时,可以结成冰,化为雨,蒸成雾,漂为云,降为霜,凝成雪,或者冻成雹。虽然形态各异,但本质上却都是水。

万事万物也是一样。真如本心在妄想和业缘的扭曲下,如同水结成冰霜雨露一样,幻化出了七大,进而产生万事万物。这一切虽然千差万别,绚丽多姿,却一刻也没有离开我们的真心。

无论自身的感知,还是外在的世界;无论是眼耳鼻舌,心念意识,还是山河大地,鸟语花香;无论是悲欢离合,生死沉浮,还是三界六道,虚空法界,说到底,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通过扭曲的心灵,而做出的“折射”而已。

这就好比雨后的阳光,在天空中会折射出七色的彩虹一样。如来藏妙真如性,在扭曲的心灵中,就折射出了我、感知、意识,乃至万事万物。彩虹本就是阳光,只是阳光在虚空的折射下,所做的另一种显现而已;同样道理,万事万法其实就是如来藏,只是如来藏在无明的扭曲下,所做的种种显现而已。所以,因缘合和,只是折射出万物的条件,而不是产生万物的本源。

这时,阿难和在场的大众,蒙如来开示,心开意解。他们感觉身体荡然无存,心无挂碍。各自都明白了此心遍满十方。见十方虚空,犹如掌上观文。一切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菩提妙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过来再看这个父母所生之身,犹如虚空中的一抹微尘,若存若亡;又如大海中的一抹水泡,若有若无。自己的本心,湛然常住。此时心中,欢喜无量,于是一同在佛前发愿:

“微妙湛然,不动总持的真如本性,世间稀有。

长久以来的颠倒梦想,而今一并消除。

不再需要长劫的求索,而今终于获知了清净法身的所在。

愿我们都能证得这个真如本心,然后普度恒河沙数的众生。

把我们的身心,奉献给微尘般众多的刹土,以此来报达佛恩!

请世尊为我们做证,五浊恶世,发誓先入。

有一个众生没有成佛,我终不入涅槃。

勇猛雄壮、大慈大悲的世尊啊!请您再宣妙法,除去我们心中最微细的隐惑。

令我们早日证得无上正觉,在十方佛土中安立道场,教化众生。

虚空可以消亡,我的誓愿终无改变!”

第八章 世界的产生

如果说一切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那么世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对此,如来解释道,世界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动力,是因为背离了自性的‘明了’,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无明’的,对‘明了的内容’的追求。在无尽的追求中,幻化出了虚空大地,草木金石,胎卵湿化,生死轮回。而自性本身却并无增减。

这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听完佛的讲解后,心中产生了疑问,于是从座位上站起来,右膝着地,恭敬地合掌问佛:“大威德世尊。您善为众生演说第一义谛。您常说,在所有弟子之中,我说法第一。但是,我今天听如来的讲法,就像耳聋的人听百步之外蚊蚋的叫声一样,本来就听不见,更何况是这么微妙的声音。世尊,阿难虽然开悟,但是习漏未除。就是我们这些已经证得无漏圣果的阿罗汉,听了如来的说法,心中也仍有疑惑。”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就说了:“世尊。如果世间的六根、六尘、所有的阴、处、界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那么,为什么会突然生出山河大地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次第迁流,周而复始呢?

世尊又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世尊。如果地性周遍,怎么会容水在其中;水性周遍,火就无隙可乘,又怎么会有水性和火性,同时都遍满虚空,而又互不干涉呢?世尊。地性障碍,空性通虚,二者又怎么可能同时周遍法界呢?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希望如来宣流慈音,拨我迷云。”说罢,五体投地。

如来答道:“如来现在就为你们这些停留在罗汉境界中的人,宣说佛法最真实的道理,令你们都发起向上进求无上正觉之心。富楼那。你问清净本然,怎么会忽然生出山河大地。你常听如来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对吧?”

富楼那回答道:“是的,世尊。我常听如来宣说这样的义理。”

“这里的觉和明,你说是自性本来明了,把这个自性本有的明了叫觉呢?还是觉知万物的这个明了,叫觉呢?”。

富楼那说:“如果自性本来就是明了的,万物又无不是自性,这样一来,明了与万物同为一体,那么就没有明了的内容了。”

佛说:“如果说,没有内容就没有明了。而有个内容,这个内容却又是虚妄的。”

为什么说:“有个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虚妄的呢?”这是因为,明了的一切内容,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外界,不外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和七大。而如来在前面,对它们已经逐个辨析过,最终证明这些内容都是虚妄的。所以如来在这里说:“有个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虚妄的。”

佛陀继续解释道:“如果说,没有明了的内容,就没有明了。那么,如来藏妙真如性就不能明了,不能明了又怎么能做我们的心呢!”

世界相续

“自性本来明了。依赖于内容而存在的明了,终究是虚妄的。自性本有的明觉,并不是你所明了的内容。

明了一旦有个内容作为它的寄托后,就产生了虚妄的功能。这样,在本来的无同无异中,就炽然出现了差异。有相异就有相同。相同和相异进而又产生了无同无异。

这样继续扰乱下去,便在相互的对待中发生疲劳。疲劳引发了尘相。尘相一旦产生,就像一滩浑水一样,自己就搅合起来,尘劳烦恼由此而生。动起来形成世界,静下来化作虚空。虚空就是相同,世界就是相异。而那无同无异的,才是真正的有为法。

顽空和明了相对,产生摇动。所以有风轮执持世界。”

迷失了真如自性后,最初只能见到晦昧的顽空。这个过程,世尊在讲“七处征心”的时候也提到过。自性本来就是明了的,不需要有个内容作为明了的对境。而背离自性的明了,我们称之为“无明”的,却一定要把明了寄托在内容上。于是,清净的自性中,便幻化出了顽空作为它明了的内容。接着,无明就开始在顽空中搜寻它赖以寄托的内容。这一搜寻,就产生了摇动。这个摇动,就是风的属性。

“在摇动中,对明了的坚持,形成了滞碍。而这其中的金,则是对明了的坚持达到了‘坚定’的程度。所以有金轮,保持国土。

坚固的金和摇动的风,相磨而生出火光。火光有变化性,金有润泽性,所以在火光的蒸腾下,金形成水轮,遍含十方。

火性蒸腾,水性倾降。两者相交,形成了坚固的色相。湿的成为巨海,干的成为洲滩。所以大海中常有火光,洲滩中常有江河。水势劣于火势,就结为高山。所以山石敲击就能出火,熔化就能成水。土势劣于水势,就抽为草木。所以林木焚烧则能成土,搅拌就能出水。

就这样,妄性相交,相递为种,由此形成了世界相续。”

霍金的宇宙

以上是佛陀在2500年前,按当时的认识水平,对宇宙起源所做的描述。

而今天,人们所依赖的科学,自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执着地不断探索宇宙的本源。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这个探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量子力学的诞生,又弥补了广义相对论的不足。英国大物理学家,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家的斯蒂芬·霍金,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了“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下面,我们就以霍金来代表科学的声音,看看科学对宇宙起源的解释。

这是霍金2006年访问中国时,于6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做的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摘录: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展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的形成。

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泡泡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坍缩。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

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它们可以安全地逃过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度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的就是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

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于一战以后的德国,在18个月期间,价格增大了一千万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胀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然而,它却不是完全均匀的。”

“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由于这些额外密度所产生的引力的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我们是极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的确在掷骰子。”

如果把霍金所描述的图景和佛陀所说的相比较,不难发现:

霍金说的“小泡泡”,就类似于如来说的“顽空”。这些“小泡泡”是怎么产生的?霍金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涉及。如来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无明背离了自性,而去寻求一个内容。所以,自性中幻化出了“顽空”。

霍金说的“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就好像佛说的“对明了的坚持,而形成的滞碍”。为什么这些区域的密度会比其他地方高呢?霍金在他的名著《时间简史》中,谈到这里的时候,也画了一个问号。在佛陀的讲解中,我们可以得到答案:这是因为无明对明了的“坚持”,才使顽空中收缩出了“滞碍”。于是表现为“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

“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可以对应于“火性蒸腾,水性倾降。两者相交,形成了坚固的形色”。

霍金的宇宙是从小泡泡开始的。那么,我们不妨追问,这些小泡泡出现之前,宇宙是怎样的呢?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出了一个假设:

“人们从无边界假定得知,宇宙沿着大多数历史的机会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有一族特别的历史比其他的历史有更多机会。这些历史可以描绘得像是地球的表面。在那儿与北极的距离,代表虚的时间。离北极等距离的圆周长,代表宇宙的空间尺度。宇宙是从作为单独一点的北极开始的。当你一直往南走去,离北极等距离的纬度圈变大。这跟宇宙随着虚时间的膨胀相对应。宇宙在赤道处达到最大的尺度。并且随着虚时间的继续增加而收缩,最后在南极收缩成一点。尽管宇宙在北南二极的尺度为零,但这些点并不是奇点,并不比地球上的北南二极更奇异。科学定律在这儿有效,正如同它仍在地球上的北南二极有效一样。”

上面的论述似乎比较难懂,我们简单解释一下:

在虚时间的概念中,可以把宇宙演化的过程,用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来模拟。经度表示宇宙演化的时间,纬度对应的圆周表示宇宙膨胀的尺寸。

也就是说,宇宙由一个点开始膨胀,这个点在模型中对应为北极点。然后宇宙的尺寸迅速增大,在模型中对应为沿着经度下行,纬度的圆周逐渐增大。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又慢慢收缩,对应在模型中,表现为沿着经度而行,跃过赤道后,纬度圈周长开始收缩。直到收缩成一个点,然后,宇宙又开始膨胀。对应于模型,就是沿着经度到达南极点以后,跃过南极点,又随着另一边经度半圆开始重新循环。因为经度是圆圈,所以这个循环无始无终。

但是,这个时间指的却是“虚时间”。霍金继续说:“上述这些也许暗示,所谓的虚时间才是真正的实时间。而我们叫做实时间的东西,恰恰是子虚乌有的空想的产物。在实时间中,宇宙的开端和终结都是奇点。这奇点构成了科学定律在那儿不成立的空间时间边界。但是,在虚时间里不存在奇点或边界。所以,很可能我们称之为虚时间的,才真正是更基本的观念。而我们称作实时间的,反而是我们臆造的。”

那么,在这个模型中,如果要问宇宙诞生以前是什么样,就好比是在问“北极点以北是什么”一样没有意义了。恰巧,佛陀所说的“无明”也是如此。你找不到无明从哪里来。就像霍金的模型中,找不到北极点以北一样。

正如经度是圆圈,宇宙在虚时间中的循环也是无限的,这又与如来所说的轮回相吻合。只要参不破这个无明,轮回就将永远继续下去,无始无终。只是如来所说的循环是在多个时空中完成的。光天道就有二十八层天,何况还有其他五道。而现在,对完成物理学家的梦想——“大一统理论”呼声最高的“弦理论”,就直接触及到了多维时空的问题。

可见,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证实了佛法。一代一代的物理学家,从伽利略到牛顿,从爱因斯坦到今天的霍金,他们穷经皓首,孜孜不倦地所要明白的问题,其实2500年前,佛陀就已经在寻找了。不但寻找,而且找到了。不但找到了,而且已经亲身证实了。不但证实了,还在证实以后,周游各国,勤勤恳恳地宣讲了四十九年。

只不过两者探索世界的方式不同。科学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数学公式的推导来认识宇宙的,而佛法是通过亲身证实来认识宇宙,所以导致二者在描述世界时,角度也有所不同。

然而,宇宙不但产生了物质世界,也产生了我们生命本身。所以,当然的,我们既可以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来认识宇宙,也可以通过对生命自身的探索来认识宇宙。

那么,哪个途径更快捷呢?结果显而易见。如果科学能正视佛法,相信“大一统理论”的实现,将会少走许多弯路。

众生相续

下面,我们继续回到佛陀的法会上。如来继续说:“富楼那。无明之所以是虚妄的,不在于别的,只是因为它依赖于内容而存在。明了一旦被限制在内容之中,则见不外乎色相,听不外乎声音。连同香、味、触、法,六种妄尘一旦成就,见闻觉知,从此分开。有共同业缘的众生,彼此缠缚而生;有独立业缘的众生,则以离合的形式化生。

胎生的众生,最初一点灵明,在黑暗之中见到光亮,并对产生光亮的色相生出欲想。与自己的喜好不符,就产生厌憎;与自己的喜好相符,则产生喜爱。一旦流露出爱欲,就种下了投生的种子。而情爱的想法,则被纳成胞胎。所以父母的交媾一旦发生,有相应业缘的众生就会被吸入,形成胎儿。

胎卵湿化这四类众生,各有成因。卵生是因为乱想,胎生是因为情欲,湿生是因为合和,化生是因为离旧应新。情想合离,化育出芸芸众生。他们彼此牵缠,互相变易,随着各自的业缘,而生死沉浮。众生因此得以相续。”

业果相续

“富楼那。情想一旦和爱欲结合在一起,爱欲就不能舍离。所以会有世间的父母子孙,相生不断。这都是以欲望和贪婪为本。

贪婪再与爱欲互相滋润,贪婪便不能舍离。由此,世间的胎卵湿化四类众生,弱肉强食。这都是以杀戮和贪婪为本。

人以羊为食。羊死为人,人死为羊。这样,十二类众生,死死生生,互相食啖,恶业牵缠,无穷无尽。这都是以偷盗和贪婪为本。

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债。以此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以此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杀、盗、淫,这三者为一切业缘的根本。以此因缘,业果得以相续。”

说到业果相续,志公禅师曾做过一首偈子,生动地描述了业果相续的情景。

志公禅师是南北朝时期的得道高僧。齐武帝时期,志公禅师就屡现神异,江东一带的官员和百姓都非常崇信他。齐武帝以妖言惑众,将志公禅师下狱。但人们依然见他云游于市。狱卒去牢房检查,却见禅师仍在牢中。

梁武帝即位后,立刻下诏:“大士宝志,迹拘尘垢,游甚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之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于是,志公禅师得以出狱。此后,梁武帝常邀志公禅师到宫中请教佛法。至今还有《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流行于世。

因为梁武帝崇信佛法,所以当时佛教非常兴盛。百姓家有婚嫁丧娶的,都喜欢找僧人去念念经。一次,有个大户人家办喜事,邀请志公禅师前往。禅师到了以后,四下里一看,吟出一首偈来: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骨。

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原来,这个新郎娶的新娘,是他祖母的转世。他的祖母最疼爱孙子,命终以后,还怕自己死了剩下孙子没人照顾。于是,她见到阎罗王,就求阎罗王让她去照顾孙子。阎罗王慈悲为怀,判她来世给孙子当媳妇,以了却她的夙愿。所以志公禅师说:“孙子娶祖母。”

来贺喜的宾客中,有个小女孩正在大口大口地嚼着羊肉。这个羊就是她母亲去世后投生的,所以说:“女食母之肉。”

在乐棚中,鼓手正“咚!咚!咚!”地敲着鼓。鼓手的父亲去世后,投生为驴,这个鼓就是用那头驴的皮做的。所以说:“子打父皮骨。”

厨房的锅里,正在熬着肉汤。这些肉都是这家人前世的六亲眷属,如今投胎做了畜生,被人宰了熬汤。他们前世吃的猪羊而今做了人,成为座上宾,又来吃他们。前世你吃我,今生我吃你。所以说:“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正如佛说的,众生由于贪爱和杀戮,在业缘的牵引下,“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志公禅师最后说:“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这就是轮回的真相。

接下来,如来总结道:“富楼那。这三种颠倒相续,都是因为在自性的本明之外,非要另寻一个明了的内容,因而产生了妄相。从妄见中,生出了山河大地这些有为相,次第迁流,幻中生幻,终而复始。

文:97su.cn

下一篇:贪婪渔夫的故事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