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信仰与其他宗教的关系及观音道场的形成

2020-02-20 观世音菩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直到九世纪普陀山才开始在佛教徒眼中成为尤为圣洁的象征,它于是成为观音的道场。如同我们在前面几章叙述的那样,观音是中国佛教中菩萨观世音(Avalokitesvara)的中国形象,属于释迦牟尼所统治的阿弥陀天堂中神性存在的一员。

在中国流行的宗教传统中,观音现在总是被描绘成女性神。在中国的欧洲人都知道她是“慈悲女神”,但更准确的说,它是爱与怜悯的象征,它的中文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这个称呼具体的含义可以翻译为:观察世间音声觉悟有情。

关于中国人是如何将观音视为女性的,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在某些方面,它是佛教当中与当时被道教称为天后圣母(天母)的神相对应的人物。天后圣母的起源也充满了神秘色彩,他们被称为慈悲的女神,将人类从苦难和危险中解救出来,尤其是海洋的威胁。他们同样被认为是母亲的庇护者和保护者,同时也是孩子的孕育者。在属于观音自己的普陀山岛上,也可以找到供奉道教“天后”的神龛。

如果一个研究佛教起源的人,想要声称观音是从欧洲进口来的,他无疑会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在普陀山的寺庙里,人们经常把观音描绘为跨海观音(过海而来的观音)。这个称呼可能包含了菩萨作为“宝筏”抑或是“救恩吠”掌舵人的角色。在这艘船上,获救者的灵魂被带到生死之海对岸的阿弥陀天堂里面去。当然将救赎视为海上航行的概念,也绝非是不可能的。观音可能与我们在其他宗教体系中发现的类似神话,有着某种冥冥之中的联系。众所周知,虔诚的罗马教会的文学作品里圣母玛丽亚通常就是被视为一个女性的海神。在八世纪的圣歌《海洋之星》当中,正如最近的一位作家观察到的:“水手呼吸与共,在风雨中向温柔的海洋之星女神恳求帮助,她就在无尽的黑暗和充满威胁的天空中划开了一个口子。”另一个观音的功能类似于提供生育孩子的可能性,这个能力似乎与古代巴比伦的米利塔相似。如道教中的送子娘娘一般的送子观音,通常被塑成怀抱着一个男婴的形象。塔能为孩子的诞生祈祷的信念是建立在《妙莲法华经》之上。但是我们同样也能大胆的说,早在人们听说送子观音之前,中国原来就有一位被膜拜的生育女神。

中国佛教徒承认最初观音崇拜的地点离中国很远。根据观音名字的一种解释,他的意思是以为由高处向下俯视的主(自在)。这个高处是叫做普陀洛迦的圣山,是一个总是与菩萨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地方。最初的普陀洛迦在哪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它现在通常被认为是印度南端秣耶山东边的一座布满岩石的山,靠近科摩林角的港口。如果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则有极大的可能性,那里崇拜的神并非起源于佛教;而且确实有证据表明他同印度诸神(比如湿婆)的崇拜有关。然而即便如此,观世音菩萨的崇拜不仅传播到了中国,也传播到西藏。第二个普陀洛迦在西藏建立起来,现在那块布满宫殿的岩石仍然是达赖喇嘛的行宫。达赖喇嘛本人也被视为是神圣的菩萨的化身。中国的佛教徒认为有必要为他们的观音也找一个普陀洛迦,而他们选择的地方不在别处,正是我们所提到的普陀山。普陀山的中文名字并不写作为补陀落伽或者补怛洛迦。因此普陀只能是普陀洛迦的缩写形式。

元代一位作家曾说在唐朝时普陀被称为“小白华山”,意思是“开满小白花的岛”。这个赏心悦目的名字取自于佛教徒,现今仍在普遍使用。事实上他们断言这个名字相当于抑或是直接翻译单词普陀洛迦。小白花无疑是一个恰当的名字,因为确乎山上长满了这种有美丽芬香的白色花朵,这种花是栀子花。

庄士敦写的这一段虽然短,但信息量极大,诸如佛教同基督教与道教之间的联系,已经超出了我历史研究的范畴,而走到比较偏门的方向去了。故而,我只就我能考证和了解的东西,写在这里,我也是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如果说不清楚,我会用专文来叙述。这段文字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观音本身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二、观音普渡众生是个什么情况;三、普陀洛迦山的具体描述。我根据我对资料的掌握情况,来做一个解释和考证。

观世音菩萨或观音菩萨,汉语音译做“阿婆卢吉低舍婆罗”或“阿缚卢枳低湿伐逻”。它的含义,正如文中所说,是“观察世间音声觉悟有情”。最完整的介绍它的著作,是《妙莲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章节后来单独成册,称为《观音经》。里面有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这里就是对它名字最好的解释。

至于它或男或女的表述,只有确乎如释迦摩尼等几个人真实存在过,可以确证他们是男是女之外。其他人都无法在现实世界找到确证。故而,按照佛教的表达,佛或者菩萨是要随它度人救世时化作什么形象,就是什么形象。这里颇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思。故而,观音会有三十二应身。我们现在去普陀山普济寺的圆通宝殿,旁边供奉的就是观音的三十二个应身,每边各十六个。实际上,偶像或者造像,只是一个实在的表达,于本身是否如此关系不大。善男信女总不能凭空去拜自己的意念,故而会有造像。

总体说来,最先佛教传入中国时,观音以男性形象居多,唐宋之间偶然有女性形象的出现,而元代之后,则一味走到女性的路上去了。这里,有观音信仰和道教信仰的杂糅,也有民间传说的推波助澜。故而原文里会说它和道教的天后有关系。而所谓的送子观音,《普门品》里这么说: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这么务实的表达,让我对是否是印度的思想产生怀疑,这分明是中国人的表达。

《普门品》: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这里讲的就是渡海的故事,其实包含两个故事,一个是为水松散,一个是载者奇珍异宝渡海。后面有无尽意菩萨的一段偈:

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情况。其他诸如飘海观音、渡海观音,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以我的眼光来看,三十二应身是粗略举例观音说法救世的诸多形态,但也不仅限于这三十二个。古时的职业少,也只能列举这么几个。后来的观音造像就极为纷杂,如送子观音就是一例。

《华严经》卷六十八稗瑟胝罗居士指示善财云:“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上面这段话,大家可以在南海观音景点看到。这就是对这座山最初的记载。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秣罗矩吒国中,亦有记述称,秣罗矩吒南方海滨,有座秣剌耶山,“秣剌耶山东,有布呾落伽山,山径危险,岩谷敧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山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这里是现实中的描述。而它的具体位置,则在今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提纳弗利(Tirunelveli/Tinnevery)县境内的,秣剌耶山以东的帕帕纳萨姆(Papanasam;又译巴波那桑)山。它距离文中提到的科摩林角大约有个六七十公里。

案:以上这段文字记载在庄士敦所著的《佛教徒的中国》一书第十一章“普陀和观音菩萨”里,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会陆续发表有关这个章节的译稿,这次我适当加了我的注释,使大家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原文。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

下一篇:南怀瑾老师:修行佛教的最好方法就是带着观音菩萨的声音入道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