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音菩萨是男是女》一文的质疑

2020-02-20 观世音菩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让人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其实这个在佛教教义上根本不能成立的问题,竟然变成了一篇学术性的文章,并且起着答疑的作用,这不得不令人有点担忧,尤其文中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以及容易令人误解的引用与考证,更使笔者有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所以不揣冒昧,在这里提供一些个人的见解与认识,以供商榷。

首先谈谈个人的观点,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篇学术性的文章,也并不认为它能起到为对此感兴趣的人答疑的作用。首先,如果从佛教的本义来讲,这种讨论是根本不成立的,因为在佛教的意义上来说,观音菩萨,代表的是一种大慈大悲的精神,舍己为人的情怀,这种慈悲的精神,并不分男女,也不分宗教的界限,当一个人的行为体现出这种精神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之为观音菩萨的化身,不论这个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信基督,还是共产党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讨论观音菩萨是男是女,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其二,正如这篇文章开头所说,因为我们从佛经上得知,观音菩萨可以幻化无量形象,又岂止男女了!这一点也是说的同一个观点,只是对慈悲精神的拟人化的比喻,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也可以知道这种讨论是并没有什么必要。

因为在个人看来,学术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通过学术性的探讨,能够更加接近一件事情的真实面,或者能诠释出某种学术理念,并通过这种理念更好的为人类造福,这才是学术二字的价值所在吧。而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证而考证,为了论证而论证,做一篇表面文章,其实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样的讨论,其实是在浪费自己与别人的时间。所以,与其说是篇学术性的文章,不如说是篇通俗性的杂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如果仅仅是一篇杂文,也无可厚非,所谓百家争鸣,本来就是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但此文中的一些观点容易引起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所以笔者在这里不揣冒昧地谈谈个人的观点。

先从题目说起,观音菩萨是男是女,从佛教的教义上来讲,这个标题本来并不成立。先说什么是菩萨,这涉及到佛教的一个基本的大的概念,菩萨为菩提萨埵的简称,这也是梵语的直接译音。菩提意思是觉悟,萨埵意思是有情,又叫众生。菩提萨埵可直译为觉有情,就是使有情众生觉悟。菩萨不但自己求觉悟真理,解脱痛苦,同时自己还要求最高的圆满的觉悟,以成佛为目标。所以菩萨是自觉、觉他,但还没有达到觉行圆满的觉者,以上求佛果,下济众生,自度度人为目标。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从苦厄中救度出来,得到最终的安乐;将自己和众生从愚昧中解脱出来,得到彻底觉悟--这样的人就叫菩萨。有情是有情识、有情感的众生,主要指人类社会的人。菩萨觉有情,菩萨就懂得所有的人,帮助所有求助的人。这是对菩萨二字的简单通俗的理解。

菩萨又分为十地菩萨,从初发心的凡夫,即可以称之为因地菩萨,就是说当你有帮助别人的念头时,这一念起时,你就是菩萨。而十地菩萨就是相当于即将步入圆满正觉的佛陀之位。

那么为什么叫观世音菩萨呢?因为菩萨观察世间的众生,受惑业苦的拘系,发出苦难这声,菩萨就寻着痛苦的声音去解救受苦的人,所以叫观世音菩萨。唐代由于避皇帝李世民的讳,简称观音。

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获得正觉的,所以能听闻任何地方一切细微呼声。无论何时何方,当众生以难,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会得到他的帮助。观世音菩萨救助所有苦难的众生,可以幻化出三十二种应身,随众生不同而现不同的身形,显示菩萨无所不包的广大的智慧,这就是广般若。广般若就体现在菩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四无量心中。

下一篇: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山名和起源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