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与护生理念的转换有什么具体关系

2020-04-13 放生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教自古以来就有好生的美德。例如,佛教的严语,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放下屠刀成佛"等,更是人所共知。佛教徒在佛菩萨圣诞节举行的释佛仪式,是中国佛教两千多年来的优良传统。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放生行为本身也凸显了积极的生态观和自然观,具有重视动物权益、维护动物福利的积极道德意义。

放生与护生理念的转换有什么具体关系

然而,随着放生团队的不断壮大,放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放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数量的变化导致了质的变化,可以称之为放生的"道德"行为,但却产生了反效果的"不道德"的杀戮后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婆罗门网经"中,他说:"如果佛陀!",以仁慈的态度,放弃你的事业。也就是说,放生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慈悲心",所以放手的人必须首先了解护生的真谛,才能真正实现"护生"的目的。

因此,放生的真谛是“护生”,而我们今天的放生者大多数是形式化,往往过于急功近利,简单的认为放生就能修功德,消灾免难增福加寿,其目的明显是一种自私行为,结果也往往是弄巧成拙、劳命伤财,不仅不能得到功德反而实得其反变成杀业。当前由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野生动物被大量捕生,人类生活圈在不断扩大,而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在越来越缩小。人们放生者大多只能选择湖泊、河流、园林之类的人为生态环境。所放的动物也大多数是人为养殖,很难适应野外生存。这样一来我们的放生功德反而变成变相的杀生了,这种放生的形式也就失去了佛教本来的护生的意义。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来呼吁人们在放生时要慎重对待、冷静思考,不要盲目的、有名无实的去放生。

佛教提倡放生的基本精神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推动这种放生的理念,但要正确合理的引导和对待,对放生的时间和地点和所放生物要有选择,对放生后动物生存状况和环境要认真考虑。如果人们把放生只看成是获取个人功德的形式,丝毫不考虑放生后动物的死活以及放生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那这样实际上是背离了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也就难以获得真正的放生功德。所以,将放生与护生、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符合佛教的放生护生的精神。

从总的方面而言,放生带给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忽视,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定能够引起大家对“护生”理念的重视,把“放生”转换成“护生”。使得佛教的放生理念为社会的“环境保护”做出最大努力。在当前已经有不少大德高僧和有识之士呼吁“护生”、“环保”来取代传统的放生。像圣严法师就把一九九二年定为中华佛教研究所的“环保年”,希望佛教徒实践环保工作,不要透支自然资源,他不断地呼吁我们佛教徒要节约。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也在演讲时一再呼吁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可是如果要将这一理念真正转换,并实施于佛教的放生活动中去,不只是简单的口号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我们大家和社会对这一理念给予更多的支持,在社会中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使得这一理念得到具体实施。

下一篇:释放生命中的优点和根源是什么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