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念佛三昧

2022-11-0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文/金奎大大师

如何理解佛教三昧?《阿弥陀经》,谈不乱,乱是念佛三昧的另一种表现。

不分心,很多学者分为因事分心和因理分心。宜颜大师说:“不乱心则乱。”可能是观察佛的行为的水平可以达到。说糊涂了,那就是阿罗汉的水平。但是还有灰尘和沙子。要达到居安思危的目的,居安思危就是打破一个产品,愚昧无知。一个无知识的破积,是一个佛法上师,证明和十佛是一回事。

所以念佛和三昧有浅功夫和深功夫的区别。

不管怎样,我们从哪里开始?还是要从治重治轻的思想入手。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制服和根治(后来的“不是假方便,可以沾沾自喜”),就是守住名字。持名是指你的佛名是发自内心的念出来的,你的耳朵是听出来的。能被念出来的心,和被念出来的音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你能读得清楚,听得清楚,你的心就在当下,你的名字就叫念子仔子。你的心没了,用这个名字听不清楚。我觉得我手里还有很多股票:为什么今天是熊市?我亏了几十万!那是他心灵的尽头。你不能继续学佛。再研究阿弥陀佛,可能就变成股票或者股票了。

所以,一定是你的心与心的连接。看了这么久,你的思路也渐渐清晰了。

慧远大师说,念佛三昧就是念寂,就是你的思想和意念处于一种寂静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想和念头,也就是第六识和第七识,都太活跃了,我们的心充满了灵,就像孙悟空的一样,一下子都上了天堂,下了地狱。所以有必要捕捉一下。

莲池大师,从唯识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开始这个禅修。这个八识心王,心王有念,心王有八种念。你必须把八种感觉和这颗心赋予它的东西放在一个地方,——。

我开始耳闻。念佛其实也是作用在耳朵上的,只是你听到的声音不属于嗅觉,而属于耳朵识别的范围。先用耳朵闻佛名,再用意识专注记忆。你的六识是专门给它的,跑不了,就以此佛名取六。最难拍照的是耳根和意根。先抓贼,你的耳朵在听你自己。为什么一根专注于记忆?如果无法捕捉到意根,那就用记谱法,背一个佛名一号和一个佛名二号,都有助于我们捕捉到意根。

另外四个很容易拍。眼,念佛的时候眼睛是垂着的,不能东张西望看别人的衣服是不是时髦。你得分析他们,所以不要看他们。鼻根,不要四处嗅。舌根,你拿舌头念佛。鲁特,你修正你的事业。一般耳根、意根都捕捉到了,眼、鼻、舌、身也捕捉得很好。

六根六感使其不活跃,让你长时间阅读背诵,使你忘得一干二净。忘了,就是自律和法纪都没了。当没有自知和觉法的时候,第六识就会脱落,我们也不会去分辨。其实我们芸芸众生就是太多的心要分开,慢慢的就不分开了,也不分开美丑善恶谁好谁坏了。不要说这个好吃还是这个不好吃。好吃就贪。如果你真的很饿,你会摸着墙离开。看到不好吃的东西就会皱眉头。所以,你看,我们众生都是贪得无厌,吃一顿饭都没什么损失。好吃的,馋上来了;如果不好吃,我就讨厌。然后吃饱了就睡觉,不省人事。

第七种知识是最后一种知识,它通常会不断地思考它,但如果第六种知识不与它一起传达思考材料,它也会停止。这叫思考沉默,思考变得沉默。

实践中最重要的第六知识和第七知识要掌握。《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说:神奇,世间众生皆有智慧和德行,只有妄想和坚持才能证明。他说的妄想和执着,指的是第六感和第七感。第六感的妄想是分离,第七感是执着。这两个淡去,忘了他们,忘了他们,你就能进入空无。而空不执着空,空也是空。知在阿拉耶真假。当你虚伪的一面消失后,你真实的一面就会显露出来。这样一来,如果第七、第八感不“行”(不活动),原来我们的心和头脑里都是波浪,有的时候是波浪满满的,很浑浊,所以你的第七、第八感做不到。原来汹涌的浊水变成了静水,八识的浓云薄雾此时才明了。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个时候,我们真正的自性,一心一意,就会显露出来。只是一颗心,没什么可做的了。这时我进入了念佛的三昧。

念佛三昧的境界是什么?当然可以看到佛,也可以看到极乐世界的情况。莲池大师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所有的妄想和杂念都停止了,你是纯粹的专注的,就是专注于过去。”是“是宝池四色花。足不出户,金土地围七重树。到处都有阿弥陀佛的说法,莲花总是化身。珍禽与俗禽同鸣,琼苑厅彩满。”这是一个美丽的声明。不离开当下,就是在当下的空间,其实就是极乐。七宝池里涌出四色莲花,有绿、黄、红、白。如果你不离开这个院子,它现在是金色的土地。到处都是七棵树,到处都能听到阿弥陀佛。其实阿弥陀佛从10劫开始就在传经,只是我们现在听不到了。可以大量听到阿弥陀佛的宣讲,阿弥陀佛的宣讲无处不在。时不时化身莲花,也就是在这个七宝池里,总是浮现出莲花化身的菩萨。来自佛光的各种珍禽和这个世界上的鸟,一起发出悲凉而优雅的声音。极乐世界的七宝亭和我们世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一起散发出奇异的光彩。那不是极乐世界和金刚世界在同一个地方吗?

所以说多维空间问题,多世界问题,平行世界问题,其实佛经和修行的境界都能透露一些信息。

所以念佛三摩地是通过有能力的自我与佛名的一致而进入三摩地,这是念佛修行的最终归宿。如果非要念佛三昧,修净土法门就到家了。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实践:传统文化与现代医院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