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深切的爱,却伴随着苦和伤害

2019-10-2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法的学修,使我们对生活里一些事情变得更为敏感。比如对待家人,人们都说亲密关系对人生幸福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融洽的家庭关系的确会带给人幸福感,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而我们同时也会保持清醒的觉察,看到所谓亲情并非固有恒常一成不变,而是由点点滴滴、起起伏伏的感情、情绪、事件等组成;

我们看到亲人之间是怎样困在各自的局限中身不由己,彼此爱怨纠缠,结果即使最无私的亲情里也夹杂着烦恼、伤害相续不断。

尤其我们的父母,单是为了养育我们,就造下了许多身语意的恶业:他们为了给我们做好吃的而去杀生;为了让我们过得更好而想方设法地挣钱,有时就是通过不与取或欺骗的手段;为了护着我们而起嗔恨心与人争斗……这样的情况几乎会发生在每一位父母身上。

可是,恶业不会因为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就不感召恶果,而果报现前的时候,父母们只是低头承受却不知其缘由。

有句老话: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亲对我们爱得深,也爱得苦。焦虑、担忧、生气、希望及随之而来的恐惧,乃至隔阂、矛盾、冲突等等,不是一直伴随着这个爱吗?

对于有些父母,这些也许是他们表达爱的主要方式。

为什么这样深切的爱却总是伴随着苦和伤害?

佛法告诉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源自我执――对“自我”的执著。

由“我”而进一步生起对“我的”的执著。

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说是所有感情里最无私无条件的,不管子女好不好,不管自己的付出会不会有回报,父母都会把子女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但是即使这样的爱也还是建立在我执的基础之上的。

你看,父母爱子女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孩子得是他亲生的,也就是说,认定“这是我的孩子”之后,才会有后面的舍己忘我的爱。

如果换一个别人的孩子,同样可爱、同样弱小需要照顾,你恐怕也很难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关爱他,感情上似乎就是缺点什么,没有那种牢固的纽带。

实际上,这个感情上的纽带不是固有的,是你自己赋予的。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吗:当得知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后,虽然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可是对他的感情立刻就不同了。

知道这一点,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我们不再只是看到父母(也包括其他亲人)的爱,也会慢慢看到这种爱背后的我执以及因此而来的苦恼缠缚。

这不是分析推理,如果你的觉察足够细密,真的是会看见身边这些跟自己最亲的人是怎样在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间,苦苦地执著自我和恒常,在这种执念的牵引下,去爱去追求幸福而适得其反。

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自己深深的我执烦恼与之互动,有来有往,不断编织演绎这张烦恼之网。

现在我常听人说一句话:陪伴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而如果我们不知如何自处,也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的话,陪伴带来的苦恼或许并不会比快乐少。

所谓轮回,即是在颠倒、烦恼中流转,困于其间,不得出离。

这样身不由己的轮转中的人,总是在自相矛盾中。

有聚就有散,却梦想着亲人间长聚不散;

然而暂时聚在一起时,又何曾彼此善待,不过是周而复始的爱怨纠结,有时仿佛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要相聚。

父母子女间如此,夫妻间更是如此。找遍全世界,你大概也很难找出几对不互相制造痛苦伤害的夫妻。

聚也不是,散也不是,聚散都在烦恼里打转。

这份了解,令我们对家人的感情有了更多悲心的成分。

我们的爱父母和家人,不只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好,跟我们亲近,更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苦,并且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远离痛苦烦忧及造成这些痛苦的因缘。

对于佛法的修行者,珍惜亲情往往是从对治自己内心的我执和因它而起的种种烦恼开始的,因为不这样,我们无法真正地善待亲人。

地藏菩萨的故事

婆罗门女

下一篇:一位罪恶青年的忏悔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