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心来面对你,我的家人

2017-02-20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晚上,与家里的师兄一起包饺子,我来擀皮,他来包。看似很和谐,可是内心却暗流涌动……

“我来教你怎么包,这样包特别快……”没等对方回答,我就拿起擀好的饺子皮开始动手,“你看着哈,这样先把馅儿放在饺子皮上,然后左手四个手指在上,右手四个手指在下,托起饺子皮,两个大拇指把它叠起来,轻轻一捏,就好了。你看……”而他那边却没有跟上步调,停在半空中不再动弹。我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起来了,“你再弄一遍我看看”,拿起饺子皮又包好一个,感觉自己的情绪要爆发,我拿起他手上的未成品“我来吧,你怎么……”

话停在半空,我知道自己要做不对的事情了,深呼吸……

“对不起,刚才对你没有慈悲。从现在开始,我把你当成陌生人可以吗?”他笑了,“好”

“把你当成自己人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太容易着急,老想控制你。但是如果是陌生人,我就会比较有耐心,放下期待。”

“我明白,对于亲人总是觉得是自己人,就一定要怎样,反而面对陌生人会更理性、更包容。这会儿做陌生人挺好的,好好教我,这样你才能更省事。”

“嗯”,氛围缓和了很多,彼此之间也感觉到轻松怡悦,心反而因为彼此理解而更近了。

“没关系的,你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包饺子就行,只是一个方法罢了,按你自己的来。其实你包的饺子也挺好看的,还都不漏,挺好的。”心里感觉立马轻松了很多,再去看他包的饺子,真心觉得不错,很有个性,每一个都看着那么顺眼。

“我以前没怎么包过饺子,妈妈不让干,后来都是自学成才……”

“你真棒,没学过就能包这么好,向师兄学习。师兄太有天分了……”从我能看到的缘起角度来说,一个男生肯为你下厨,第一次尝试包饺子,本身已经在付出、在努力。而且他现在的厨艺也还不错,以前从没学过做饭的他,现在5分钟就能和面,还会烙饼、炒菜,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更应该感恩不是吗?更应该向他学习慈悲。

我有一个毛病(为此令亲近的人受了不少苦),那就是对于身边的朋友,我会情绪平和,但对于亲近之人,比如家人、爱人,反而比较不容易控制住脾气。因此我身边的朋友对我的评价是温柔、性格好;而家人则对这个评价微微一笑,默不作声。

还记得小时候,初中的课堂上,我总是很活跃,特别是数学,经常给同学们讲题。所以后来形成一个习惯,班里的同学总是找我帮忙解答问题,有时候即使数学老师就在身边,同学还是会找我。记得有一次,我给同学讲题,数学老师站在我们旁边听,讲完以后,同学立刻明白了。我抬起头,看到老师看着我微笑的表情,那一刻,阳光很暖,生活很好。

给同学讲题,我会很耐心,对方一遍没有听懂,我会自动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没有讲透,甚至会尝试寻找更容易被同学理解的角度去讲解。经常会发现,同一道题目,往往有两个以上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有时候我讲完后,老师都恍然大悟,会跟同学直接说“这个方法比我的还要简单。”

教是最好的学,这个阶段的学习曾经给了我最好的证明。

可是在家里,我却不是这样。我和弟弟同年级,有时候他碰到不会的数学题也来问我,我讲一遍,他不懂,我通常就开始着急了,甚至有时候会说“你怎么能不会呢?不就是这样吗……”弟弟很聪明,可是我却一遍遍中伤他。现在想来,其实小时候弟弟的学习热情上不去,跟我也有很大的关系。后来渐渐地,弟弟也就不再找我问问题了,两个人反而经常打架。这一切,与学校里的我相比较起来,完全就是两个人的行为。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观察自己,都感觉自己好像有分裂性人格似的。其实,我是把自己身上的佛性和魔性,都展现出来了。而对于家人,我却展现了自己的魔性,还美其名曰“家人应该理解我”,于是便一次次地去伤害他们,而自己却还觉得理所应当。

为什么我对家人的态度是这样的?

因为我根本就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认为家人是自己人,也就是说,家人是“我的家人”,似乎变成了我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我存在的一部分,也就是“我所”。因为感觉他们是我的家人,所以就会有期待、有要求、有控制,你不能不会,你不能这样做……而这些要求,不过是想要维护自己而已。这份要求伤了对方,也无法包容他人。还常常以“我这都是为你好”为借口,去狡辩。但事实上,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是在自以为是地付出爱,可事实是在索取爱。我的行为更准确地表达说,应该是“因为你是我的家人,是我的一部分,所以你要……不要……你要听我的,要按照我的期待来,你要理解我,要爱我”。

当我在付出一分爱的时候,其实也在要求对方回报我一分爱。

为什么把对方当成陌生人反而促进彼此关系融合?

以包饺子的事情为例,“我把你当成陌生人,可以吗?……”当我说这句话时,我调动了以往对于陌生人的相处模式,此刻你不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是我,你只是你,对彼此的关系会更清楚,定位更明确。佛法中讲情爱有三种心理成分:痴、贪、自我。痴,使我们看不清楚;贪,使我们投入越多,期待就越多,特别是在男女感情中,投入的同时,需求也在增加;自我,让我们产生占有。

那么,当我说出那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心理上提醒自己,“他不是我的一部分,他是他,我是我”。那么,看清楚了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是谁的,没有了占有,也没有了要求、期待,更没有了控制。那么,我人格中的佛性也就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去付出而没有期待,带着慈悲去做事,其实这一切都是爱,没有纠结的爱。

佛教讲“出离心”,不是离开世界,而是获得一种超然的心态,对于五欲六尘不再贪著。那么这个过程也是帮助我在彼此情感的处理上建立无私、无我的慈悲,获得一份出离心。也让我更容易以缘起的智慧看到当下的因缘因果,生起感恩之心。

文:道丰

下一篇:回家过年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