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多维空间生命透视与佛教世界层级观

2016-05-08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但是,佛教要求我们重视人生的目的,是让我们珍惜此身,用于修学善法、求证解脱。佛陀一再告诫弟子们:“于四圣谛(苦、集、灭、道),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珍视人生的生命观,也是对于那些消极厌世者的警示。佛陀告诉我们,在没有求得解脱、真正出离之时,绝不可自暴自弃,甚至自残生命,草草了结此生。尽管现世可能因种种原因而处于痛苦中,但没有哪一种苦,比得不到人生而流转生死更苦。

佛教生命观告诉我们,一切生命是平等的。缘起论的真谛,即在于它的平等性。因为缘起法的核心,正在于破除我们对自性的执着,从而获得无自性的生命观。所以,众生是平等、没有差别的。印顺法师总结说,从缘起法而深入到底里,即通达一切法的无自性,而体现平等一如的法性。这一味平等的法性,不是神,不是属此属彼,是缘起法的本性。从这去了达缘起法时,不再单是相依相成的关切,而是进一步的无二无别的平等。大乘法说:众生与佛平等,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都从这法性平等的现观中得来。

在平等的生命观中,我们对待自己以外的一切生命时,并没有任何优越感。现有的名利地位,甚至文化上的差异都只是暂时的。我们不能因此去鄙视、甚至敌视其它众生,这是避免战争的最终源头。平等的生命观也告诉我们,人类没有权力为满足自己的生活,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我们只有慈爱一切生命,才能真正有益于自己的生命。

缘起的生命观,让我们寻找到生死的起因并从根本予以破除,从而得到积极、向上的生命。佛陀曾说:“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如是念,一切世间皆入生死,自生自熟,自灭自没。”要求弟子们于缘起法上认真观察,自然不受生死之后有苦,侧重于断除个人的烦恼而言。但缘于法性平等之大乘四宏誓愿,则进一步表达了积极关心众生的生命态度。佛陀在《法华经》中告诉我们:“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这也是大乘菩提心的根本内涵。

在大乘佛教中,常以十法界来说明生命的呈现形式。其中,解脱世间烦恼痛苦的为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流转世间的为六凡: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修学佛法,就是让我们从恶道向善道上升,再由世间善道升到解脱烦恼的出世解脱道,并进一步修学大乘而最终成佛。从中可以看出,佛教的生命观也体现了“进化”的思想。但这种进化与世间物种进化是不同的,它表达了一种在积极利他中求证最高解脱的思想内核。所以,在佛教历史上,才出现了很多高僧为法舍身的壮举。法显西行求法,经历了“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的苦难;玄奘西行途中,亦立志“为求大法,发趣西方……纵死中途,非所悔也”;鉴真东渡日本弘法前,同样表明了“为是法事也,何惜生命”的心迹。大德们的这种精神,正是佛教生命观的积极表率。由此可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佛教消极厌世的看法,确实值得商榷和重新审视。

总之,佛教以缘起思想为内核的生命观,表达了珍视人生、生命平等和积极进化的理念,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奠定了基础;对当前世间“物本”生命观所导致的拜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是一剂很好的清洗良方;而对于当今盛行的自杀现象,也提出了明确的忠告,充分展示了佛教生命观积极的现实意义。

下一篇:神秘的多维空间生命透视与佛教世界层级观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