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大拙:要修行 你只需要知道如何“放下”

2022-11-01 佛教辞典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觉醒的人永远活在当下,不会为过去懊恼,也不会为未来担忧。在人生的每一刻,他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他温和地对待痛苦和烦恼,但它们并不经常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经常看到一些不专心做一件事的人,总是“这座山比那座山高,但是那座山没有柴烧”。浪费了精力之后,他们还是说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最后没有任何回报。其实他们真正应该问自己的是自己。

人生的苦,只能通过自己的意识和行动来解决。与其抱怨痛苦,不如先把痛苦的根源挖出来。当我们找到痛苦的根源和治疗的方法时,我们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还可以帮助别人。如果我们这样想,确实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

人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做所有的事情,生活也不一定要这样,只要我们对自己选择的东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意义,做到最好。那些想做好每一件事的人,只是贪得无厌,自以为是。他们很贪婪,但未必真的把每件事都做好。

有一种小鱼,常常想去茫茫大海。当它遇到一条大鱼时,它问大鱼向哪个方向游向大海。大鱼非常惊讶,说:“你不是一直住在海里吗?”小鱼觉得委屈。它说它以前从未感受过大海。大鱼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游走了,只留下小鱼站着不动。我们和这条小鱼很像。我们都在生活中,但还是想在生活之外寻找另一种生活。可是生活就在眼前,我们却抛弃了它。人总是这样的。他们忽略了身边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即使失去了也不会感到悔恨。

一个人,如果他什么都想要,那么最后他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他想做好每一件事,他最终肯定什么也做不好。而专注于一件事的人,在有限的生命里,看似只做了几件事,但至少把每件事都做好了。到底谁的人生更有意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人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消融。我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所以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别人的言行和思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所以我们和别人之间的误会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当人们过分强调自己的感受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禅宗认为,在肯定了自己心灵的独立性之后,就应该融于众生之中,也就是说,不仅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还要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完全融化,就很难和别人发生争执。

有一位博士非常推崇南音禅师的祖师风范,几次想学习禅法,但南音禅师就是不肯传授给他。当被问及原因时,禅师说:“作为一个医生,只要他照顾好病人,他就是在修行。他怎么能抛弃责任来禅院呢?”医生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很惭愧。他没有跑到山里,而是全心全意地照顾病人,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烦恼和喜怒哀乐。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斩断烦恼而放弃责任,那么无论他如何参禅,都将一事无成。但是当他为了别人而忘了自己的时候,就没有烦恼了。他可以放下自己,更不用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曾经有一个脾气暴躁又贪婪的人,恳求禅师收他为徒。他说禅师在这里有一个干净的地方,没有人会去打扰他,让他可以平静的生活。禅师刚刚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禅师说,如果你随时随地保持内心的清净,为什么还要住在山里?如果你总是开心,怎么会有人让你不开心呢?不要把纯粹快乐的事业推给外界,因为别人没有权利为你的人生负责。无论是在作坊还是在家里,真正能影响自己内心感受的只有自己。

一代代圣贤传下来的教导,只是帮助我们消除妄想的方法。如何实施,效果如何,就看你自己怎么做了。就像我们的身心疾病,医生给了我们药,但我们不吃,身心疾病就不会消失。之前说他每天听禅师讲课,但还是担心很多。你只是听而不行动,那这和病后不吃药想好有什么区别?

一个真正活在禅里的人,其实不需要懂太多哲学,只要懂得“放下”,就够了!在我看来,这三个字真的是好词。不仅要放下恶念和行为,也要放下善念和行为,不仅要放下一切欲望和妄想,也要放下各种理论和学说。有时候真的不是别人给我们找麻烦,也不是生活故意为难我们,而是我们想太多了,放不下学习,不知道放下什么。一句话:一切让我们身心困倦的东西都要放下。不管是善是恶,我们放不下的都是阻碍。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我们只能遵循法律和规则。如果任何人决定他可以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这样他就可以不顾内外条件,随心所欲地来,那么这就像一个白痴。如果按照这种片面自大的想法行事,肯定是不行的。但遗憾的是,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傻逼,比如认为自己可以不顾自身能力和外界条件做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被嘲笑。

文:97su.cn

下一篇:尹光大师:阿弥陀佛 都有脚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