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禅定来观修慈悲心,并以此引导日常生活

2016-09-08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据说人类能够臻至即身成佛的极致境界,但这必须经历许多过去生精进的修行,才能获得此殊胜的机缘。我们只能钦佩赞叹这些人的成就,并以他们为努力的楷模,勉励自己培养更坚定的决心,但不要急躁地企盼自己能够一步登天。我们要在昏钝呆滞和狂热执迷之间寻求最合适的中庸之道。

我们应确信,不论自己做什么,都要从禅修中获得某些影响或效用,让它引导我们日常生活的作为。如此一来,我们在正式修链以外的一切行为,都可成为培养慈悲心的一部份。要我们对医院中的病童或丧偶的旧识生起同情心并非难事。我们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对那些享有荣华富贵、生活极受人羡慕的人敞开胸怀。当我们从禅修锻炼中对痛苦的本质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后,也能够对这类人生起慈悲心。最后,我们对众生都能一体同悲,了解到他们的处境也不断受到因果循环的业力法则所宰制。以此眼光来审视生命,万物的互动都是更加深我们慈悲心的触媒。除了正式的禅修以外,这是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保持心灵开放的方法。

真正的慈悲心犹如慈爱的母亲照顾受苦孩子时所自然流露的关切与真情。这时母亲全心系念孩子,日夜所思所行都受其影响。这正是我们所应培养对待众生时的态度。当体验到这份精神,我们就已产生了「慈悲心」。

一旦我们受到慈悲心和慈爱的感动,受到利他心的感召时,我们必须发愿奉献自己,让众生解脱轮回之痛苦,挣脱生死循环的牢笼。我们所承受的痛苦并非仅限于眼前。据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现在获得人身十分珍贵,但若我们未善加运用,将来会遭遇到更大的困难。慈悲心让我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惟模式。我们也能体验到极大快乐而不致沦落到一味追求个人享乐或过度的极端。我们不断精进培养自己的美德,让智慧更加圆融完美。一旦拥有这份慈悲心,我们最终就能俱足开悟所需的所有条件。因此,从灵修一开始我们就必须致力培养慈悲心。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过避免落入十恶行的各种修行方式,也讨论过心智运作的方式,我们应该身心的锻炼并重,藉由不断运用某些行为而得到希望的结果。我们发现开放心灵的过程其实别无二致。借着慈悲心与慈爱就能产生广大效用,并没有什么秘法。我们必须谨慎形塑自己的心灵,若能秉持着耐心与毅力,那么对众生福祉的关切就会日益增进。

下一篇:慈悲心与空性的关系,及具体禅修方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