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太上感应篇》讲义(华藏整理版)

2022-10-19 藏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净土修行《太上感应篇》讲义(中藏整理版)

*稀有版(华藏整理版)*

[原描述]:

1999年5月11日,大师在新加坡清教协会讲学《太上感应篇》次,共计254次。汉藏讲经团整理讲经稿,做成《太上感应篇讲记》,出版发行,支持读者,分享给法律界。

[前言]

清朝末年,尹光大师驻西普陀山时,定海知府曾黎请大师讲经弘法。因为语言不通,大师派了法师在《文昌帝君阴骘文》上讲课。大师不谈佛经,只谈世间常见的好书,是用心良苦。

“不可能是圆的”。佛教与世俗法的区别在于心,而不在于法。世俗法和世俗法没有区别。如果我们心中有妄想,一切法都是世间法,即使我们学了《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世间法。为什么?如果你不走出三界,如果你分别执着于妄想,一切佛法都是生死,除了佛法就没有佛法了。

我们参观天主教的时候,一个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天主教的“灵魂”和佛教的“合法性”有什么区别?我简单的告诉他,如果有妄想,有差异,有坚持,那就叫“魂”;如果没有妄想、差异、坚持,就叫“法统”;如果有差异和坚持,就有法与法的障碍。分离,坚持,和合。

法界虚空众生同一个法,《华严经》讲一个法身。“十佛三佛共一法身”。既然我们共享同一个佛法,那么哪个佛法不是佛法呢?况且《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骘文》,每一个字都在弘扬五戒十德。五戒十德是佛教教义的根本法则。如果你从五戒十德的基础上求佛,你就是在修邪道。而《感应篇》和《阴骘文》是成功践行五戒十德及其日常运用的最佳教材。尤其是在现在之前那个动荡的社会时代,尹光大师看得很清楚,要想拯救灾难,拯救人类,就必须唤醒一切众生的意识,破恶扬善,认清因果。

1977年,我去香港讲学,看到“中国佛教图书馆”有大量印刷大师“弘华社”出版的书籍。其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全书》、《了凡四训》印刷量最多,超过三百万册。我很惊讶,仔细一想,这是Inzu为挽救灾难付出的心血,是真正的智慧。此后,我极力主张并大量传阅这三本书。

西方古代的一些预言认为灾难是众生的恶业,所以* * *发脾气惩罚世人。他们只是提出发生了灾难,却没有办法挽救。他们只知道一件事,不知道另一件事。而《***密码》比这些预测更好,其结论在于人心。人心若能转回向善,灾难便可化解。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没有具体解释怎么转,怎么破邪修善。远不如《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了凡四训》,说理说事都透彻。

这三本书应该被翻译成世界各国的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而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说服大家去背诵,去被接受,去遵循教义。这样既能改变他们的因缘,又能稳定社会,帮助一切众生消灾避难。希望同修们能重视此事,真正做到除恶务尽,行善积德。

我们学佛修行要“持戒修行”,因为不持戒不行善是死不了的。正所谓“说嘴的心思散了,喉咙破了,也没用。”殷祖用这三本书来弥补我们禁欲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善良,说好话,做好事。《感应篇》的最终结论也是如此。如果你是

[解释]

[诱导过多]

“太上”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尊称。佛陀说佛陀向众生宣讲经书是自性的表现,所以不是有人说的。我们以为佛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在很多佛经里,佛陀说他这辈子没讲过经,也没说过一句话。这是实话,不是谦虚,也不是信口开河。凡夫俗子迷恋我,所以有我说的,你说的,他说的。诸佛菩萨皆无我,云《感应篇》:“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意为“无我无一人无众生无寿”。“看”是一种观点,一种想法。所有法中揭示的真理是自性。

佛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即出世间的大圣,世间圣人是否见性成佛,佛有方便之言,说世间圣人未见性。如果是真语,在大乘经里,佛投生于世,与人投生,随便一说,怎么能说自己不是佛投生的呢?有人说孔子是佛教菩萨。有人曾经问我这是否正确。我们不能根据父复的做法来界定是否可能,因为找不到说他是菩萨的依据,就不能随便说。他不是菩萨。原则上,菩萨也有可能成为人间菩萨。如果是在境界里,哪个众生不是菩萨?哪个众生不是如来?

题目上的“太上”二字是自性的表现,只有性能力和政治操守才是至高无上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理解和实践,也就是遵循道德本性。顺自然之德,违自然之德,这是善恶的最高标准,也是绝对的标准。

“感”,古人简称植;“颖”是开花结果的意思。感应是基于自性的。自性无处不在,无处不在,不受时空限制,需要去感受。就一个人的身体而言,所谓“一根头发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根头发微不足道,但你动一下,就能影响全身。动一根头发,是一种感觉,影响全身,是一种反应。

所以,即使是最微弱的念头,也能震动佛法的虚空,就像身体的一根毫毛,全身都能感受到。佛法虚空中的众生,都是与自己合一的,都是清净法身。因为它们是一体的,感应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去感受。

有应,众生有感是因,诸佛菩萨,天龙鬼神有应是果。

了解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才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深义。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必定免不了恶报,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善因少,恶因多,所以在这一生当中,恶缘多,善缘少。善缘促进我们的道业,促进我们的善行;恶缘增长我们的恶念,增长我们的恶行。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将来有什么。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也是讲感应之理。

释题讲竟。

【释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此四句是全文的总纲领,向下皆是此四句的详细说明而已。前面四句是主旨,后面两句是比喻。

“祸福无门,惟人自招”,若能参透此两句之意境,自然超吉避凶,成圣成贤,作佛作祖。

祸福从何而来?自作自受,这是感应的根本原理。佛法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悟是能召,苦乐是所召;智乐是福,迷苦是祸。这是本篇主要的宗旨。我们要想祈福避祸,一味的向外求佛菩萨,求神明保佑,赦免我们的罪过,这种作法是迷信,与感应之理不相契合。

自己修善,就得福;自己造恶,不能回头,就得祸。所以,大乘以讲“佛不度众生”,众生如何得度?众生是自悟,自修,自度,这岂不是“惟人自召”?堕落三涂,地狱,也是自己造作恶业招来的,恶报。佛菩萨虽然慈悲,但也不能给我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我们受一些罪,或免除一点罪。佛菩萨只是将福罪的事实真相与道理晓喻清楚,让我们觉悟,不再造恶业,祸就远离;努力行善,福就现前。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教诲,也是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就是心电感应,心是真的,电是比喻心念的波动,比喻总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仿佛。在世间物理的现象,电的速度很快,可以接近光速,而心感应的速度,比光、电不知要快多少倍,简直不能比。光波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心念的速度,念头才生就遍虚空法界。

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与此地讲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是一个意思。“方寸”就是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就感得吉凶祸福,小的果报称为“吉凶”,大的果报称为“祸福”。佛说,吉凶、祸福皆由心造,又说,罪福苦乐都是“身语意三业”的造作所招感的果报。明白这个道理,就要自求多福,不明白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烦恼,妄想,必定招感凶祸。

佛经上说,若我们的妄想念头,随顺嗔恚,嫉妒,邪Y,地狱的现象就会现前。随顺悭贪,贪而无厌,舍不得布施自己拥有的,造的是饿鬼业,鬼道的境界就现前。随顺愚痴,愚痴就是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甚至于善恶,利善都颠倒,愚痴造畜生业。所以,贪嗔痴三毒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冷静观察,广大群众谁没有贪嗔痴?不但有,贪嗔痴还不断在增长,贪嗔痴的念头,行为增长,就是令三恶道快速形成,即使尚未堕入恶道,恐怕现前社会就变成地狱,饿鬼,畜生。

有些觉悟的志士仁人想挽救社会,印光大师给我们莫大的启示,告诉我们,救急难,儒家的道理来不及了,佛家的大道理也来不及了,所以才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救苦救难。一切恶业当中,杀业,淫业最重,所以《安士全书》用特别的篇幅来说明,这两种是凶祸的根本。十善能挽救劫运,在万善当中,念佛是第一善法,所以《安士全书》之末后“西归直指”,劝导大众念佛救生极乐世界。

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能够遵守五戒十善,才能得人身,若再把十善业道向上提升,做得非常圆满,就是天道。三善道里,阿修罗虽然心行与十善业道相应,但是傲慢习气太重,脾气太大,好胜心太强,所以堕修罗道。可见得佛法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是教人断恶修善,目的就是保证来生不堕恶道,得人天福报,但是没有能力超越三界,六道轮回。更聪明的人知道,三善道也没有从根本解决,所以要再向上得升超越三界。阿罗汉知道人我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放弃对我的执着,就是佛法讲的无我,也就是说,有我,就有六道轮回,无我,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证阿罗汉果。

若更进一步,了解宇宙之间的现象,六道,十法界都是缘起性空,甚至执着的习气也舍弃了,就能证辟支佛果,觉悟人空,学习六度,又能发心帮助一切众生,所行的就菩萨业,若断除极其微细的妄想,以真诚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自行化他,这就是佛业,佛所作所为。

佛是人作的,菩萨也是人作的,只要一念回心,就超凡入圣,学习佛菩萨是大吉大利,有无边的福报。所以,“祸福无门”,无门就是没有定法,吉凶祸福在人心一念之间。

正报转了,依报就随着转,依报是自己居住的环境,《华严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是毗卢遮那佛的生活环境,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生活环境,所谓香台宝树,清净庄严,都是从真诚慈悲,平等教化众生所召感变现的。

地球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而今处处天灾人祸,天灾人祸从哪里来的?从贪嗔痴变现的,贪心重,水灾就现前;嗔恚心重,火灾就现前;愚痴是风灾;心地不平是地震。什么样的心态,就感召什么样的天灾人祸。

而天灾人祸是可以消除化解的,但是政治,军事,武力,经济,科学技术都办不到,在于人心转变。唯有圣贤的教学,才能转变人心。当今许多世界宗教的领袖,意识到世间灾难太可怕了,希望能够和平共处,互助合作,在佛法言,这是始觉,开始觉悟了,这个愿望要能够落实,要靠教育。

我在“世界宗教和平会议”提出,现在宗教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宗”,没有“教”。有宗,更要重视教育,如何教导信徒,发挥平等的大爱,才能解决问题。天主教,***教讲“***爱世人”,应该是说信仰***的人,***爱他;不信仰***的人,***也爱他,因为他爱的是世人。而佛家讲真慈平等,爱护一切众生,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供养,热情的帮助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得到的回响是许多众生对我们的热爱。这一点足以证明“惟人自召”,因此,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佛经云:“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就是“惟人自召”的意思。古德说,凡人的妄想可分为三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妄想。常常想过去的荣辱恩怨,悲欢离合,这是属于过去的妄想。有一些事情在眼前,应该做或是不应该做,往往犹豫不决,属于现在的妄想。常想将来的事情,也想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或是财富,或是地位,或是权势,属于未来的妄想。这三大类的妄想无量无边,念念不断。一个妄念就是一个业因,业因遇到缘,果报就现前,善念则有善报,恶念一定感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就是本文讲的吉凶祸福的根源。

《感应篇汇编》举宋朝卫仲达的故事为例,这种事情在人听起来似乎是神话,其实这是真的。卫仲达当时在翰林院任职,有一天被阎罗王抓去,判官调查他一生所造的善恶,结果他造恶的案件堆积如山,造的善只有一卷;换言之,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善事。他看了这种情形之后,就对判官说:“我还不到四十岁,造的恶哪有这么多?”判官告诉他:“这些造作是你起心动念,起一个恶念,阴曹地府就有一个档案记录下来,并不等待你造作,若做了,罪就更深重。”在善恶比较下,阎罗王也很生气说:“拿秤来秤一秤”。天平上一秤,这一卷善事比较重,过失反而轻,阎罗王欢喜了。于是他又问阎罗王:“那一件善事,到底是什么?”阎罗王说:“当时,皇帝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可以不必做,劳民伤财,你上奏折,劝皇帝不要做。皇帝虽然没有听,但你是真心上奏,有这一念善事,就把许多恶事都压下去了。若皇帝听了,你的福报就更大了。你本来命中可以作宰相,但是你造的恶太多,障碍了你的前程。”后来他做官到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内政部长。可见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这个公案,很值得我们反醒。

我小时侯住在外婆家时,也遇到一件事情,有一个人生重病,病中说城隍爷要拉他去当差。有人问他:“当什么差?”他说:“城隍老爷要搬家,抓很多人去作挑夫。”又说:“你们可以给我烧纸钱,我去雇人,我就不要去了。”所以,家里人就为他烧纸马,纸人,纸钱,之后他的病就好了。过了三天,城隍庙被军队占领,里面一些神像都被毁坏,这才恍然大悟,城隍庙被军队占领,城隍老爷三天前就搬家,这是我亲眼看见的事实。所以,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管你信不信,信有,不信还是有,现在人不读圣贤书,不相信忠实的劝导,我亲眼看到的事情很多,对于古人记载的这些典籍都深信不疑,像《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这些绝大多数是事实,不是凭空捏造的,不是寓言。

这是以卫仲达为例,警策我们,实际上,他造的恶业虽多,然比起现代人造的恶业,则是小巫见大巫。现代人的罪业无量无边,古人从小接受圣贤教育,虽有恶念,但没有恶行,现代人不但有恶念,还有恶行。不孝父母,诽谤三宝,都是堕阿鼻地狱之罪业,佛菩萨可以原谅我们,可是神明不会原谅,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感应篇》总纲有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讲感应之理;“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说报应之事。此四句,有理有事。虚空法界依正庄严,是大的感应果报。一个世界,一个社会,是小的因果报应。一个家庭,一个人,是更小的业因果报。佛说一切经,亦不离此原。《华严经》讲“五周因果”,《法华经》讲“一乘因果”。由此可知,世出世法就是因缘果报之往复循环,是故“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果报之理很深,事相也很复杂,只有具有真实智慧之人才能洞察。一个人存心做事,须看其究竟,才真正懂得“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之义。凡是果报都有因缘,因缘和合,果报方能现前。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业因,缘是现前所遇到的机缘,缘把阿赖耶识里的业因牵引出来,于是因缘和合变成现前的果报。善缘有两种,顺境的增上缘和逆境的增上缘。顺逆增上缘都有很好的果报,那是因为阿赖耶识里有善的种子,即善因。

我们在生活当中,存心很重要,心是因,外境是缘。好心是发因,纵然遇到恶缘,结果还是好的,种善因必得善果,造恶业定有恶报,这是本篇所显示的真理。而果报有三种,第一种是“现报”,就是因很强,缘也殊胜,这一生果报就现前。第二种是“生报”,这一生没有见到果报,果报在来生。有些善人生活贫困,现前果报不好,那是前生种的因,今生结的果。如果这一生乐善好施,将来定会有好果报,也许这一生晚年就会现前。有些恶人大富大贵,那是其前生种的善因,这一生果报成熟。若这一生只知享福,而不知积福,或许在晚年,恶的果报就会现前,来生的果报更惨。第三种是“后报”,第三世以后,或很多世以后,因缘际会时,果报还是会现前。心地厚道,总会有后福;心地刻薄,必定有灾祸。

注解云:“造作善善恶恶,报应如影随形”。“如影随形”是比喻。“形”是身体,身体在阳光之下有影子,影子随着身形不离,比喻报应就像影子一样,常随于已身。古人说,造作罪恶的人,现在没有受恶报,是他前世的福报没有享尽,若前世福报享尽了,恶灌满盈,恶报就现前。同理,心善行善而没有福报现前,甚至于还遭遇到很多灾难,这是过去生中恶报的余报,等到余报受尽了,福报就现前,所谓是“善果圆成”。因此,无论在何种逆境逆缘之下,信心坚定,善心善行不退,是真正有福之人。

我在台中求学时,李老师教导我们读陈弘谋的《五种贵规》,当中有一篇是陈希夷的“心相篇”。老师特别注重,要我们细读深思,努力奉行改过。真正修行人要天天检点自己的过失,并把它改正过来。这是真实的修行功夫,后福无量无边。改过一定要从心地上改,心是祸福之根,一个善念是福之根,一个恶念是祸之根,是故“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我们学习就要抓住这个总纲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就可以想,可以做。若与性德不相应,就不能想,也不能做。这四句话要记在心里,提高警觉。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此句以下是属于第二大段经文,讲天神鉴察世间。这一小段是“总明”,就是总说。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神”有天神,鬼神,他们都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通是报得。“司过之神”,专门负责鉴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和行为造作。所以,一切善,一切恶,鬼神都有记录,每个众生都有一份非常完整的档案数据。天神与鬼神管理人间的情形,如同现前社会一样,从地方的县、市、省乃至中央,有层层的管束。然而他们管不到阿罗汉、辟支佛、菩萨、诸佛如来,因为这些人无我,所谓“身在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换言之,“有我”就会被他们管。

《华严经》讲,每个人出生时,有两位天神跟随,一生不会离开。这两位天神有肩膀上,自己不能觉察,别人也看不见。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鉴察我们的一生,日夜不离。龙舒净土文说他们类似“善恶二部童子”,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善行,别一位记录我们一生的恶行。

天地鬼神鉴察世间,记录人的善恶,数量不计其数,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瞒得过谁?因此,一定要懂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改过自新,努力修善,我们不求这一生的果报,要求来生的福报,来生必定向上提升,我们提升的目标,是在极乐世界。

“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是计算,这是对人所犯罪业的轻得,予以计算(加减乘除)。是故,我们每天起心动念,对寿夭祸福都有加减乘除。然变动的幅度不大,果报也就不太明显。如果大善或大恶之人,其效果就比较显著,命运必定会改变。袁了凡先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云谷禅师教导他断恶修善,他真心实干,命运主改变了。本来没有福,福报增加了;本来短命,寿命延长了。这是积善的效果。

如果造作大恶,福报很快就会享尽,寿命也会减短。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的希特勒有很大的福报,他如果不发动战争,以善心对待一切人民,他的寿命会很长,福报会更大。由于用心不善,杀死五千多万人,受害人达两亿多,造作如此大恶,减损了福寿,战争尚未结束,他就死了。

这些都是事实,绝对不是佛菩萨,古圣先贤用来劝导世人断恶修善的手段,圣贤人所说的话都是句句真实。

世间圣人教导我们“克念作圣”。“念”是妄念,克服妄念,就是圣人。而天地神明对于圣贤,无不尊敬,无不保护。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克已的功夫,要从最难克处用功。克已就是改过自新,自己要反省,在日常生活之中,从最大的毛病处下手,大的毛病都能改,小毛病就容易改了。

尤其是现前的环境,灾难频繁,如今世道人心反常,排斥一切善法,欢喜一切恶法,贪嗔痴慢,诳别人,造十恶业,念念想控制和占有一切人事物,损人利已之事,人人争着干,其实损人决定不利已,损人是害已,眼前纵然得一些小利,死后必随三涂。一切众生与诸佛菩萨不同之处,佛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凡夫则完全与之违背,凡夫心是虚伪,染污,分别,自私。

真正改过要从心上改,心地果然真诚清净平等,无量劫的业障就消除。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就是“慈悲”,这个爱心尽虚空遍法界,即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由此可知,虚空法界只有一样真实的东西,就是爱心。能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爱自已。我们如是修学,天地司过之神,就无过可录,无算可夺,换言之,已超越了神明的职责范围,不在其掌控之下,如果我们依然有妄想分别执着,做些见不得人的事,就仍在其掌控之中。

注解举明王用予先生的公案为例,警惕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是故一定要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王用予先生三代积德,一生当中从未欺骗过别人,处事待人接物用心纯正,舍已利人,克尽孝悌,所以感应的事迹非常明显。古代考功名,能否考中,第一因素是阴德,祖宗几代积阴德,到他身上果报现前。

注解又举宋朝光孝寺安禅师的公案,他在禅定中,见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话,起初,旁边有天神拥护,过了没久,天神走了,又过了一会,来了一些恶鬼,环绕着这两个人。这是什么原因?这两个出家人先是谈佛法,所以天神拥护,佛法谈完之后话家常,天神走了,末后谈名闻利养,恶鬼就来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一念真善,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念恶生,魔鬼环绕。

“举头三尺有神明”,决定不是妄语,我们应当有所警惕,认真努力修学,提升自己的境界,超越鬼神权限的范围,那就成功了。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

此小段是“别示”,详细说明事实真相。命运是前世所造之业,而感得的果报。除大善、大恶之外,一般人的命运确实依定数在流转,所谓“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此定数不是佛菩萨定的,也不是神明定的。个人命运是自己的造作决定,家运是一家人的共业所定,国运是一国人的共业所定,世运是整个世界人的共业所定。造什么因,就感什么果。

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纯善无恶,还是离不开因果的真理。佛法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和“循环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造成下一个因,吉凶祸福的业因果报永远循环不息。做恶的人现在还没有受恶报,不是不报,而是时辰未到。其实人类整个历史,就是因缘果报的写照。看看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将来的果报是善是恶,是吉是凶,是祸是福,就是一目了然。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过去生中修福的人,假使此生专门作恶,不懂得再修福,福报逐渐减少,就是“算减”。“贫”是失去财富,“耗”是耗损,家破人亡。“多逢忧患”,这是讲一生遭遇到凶灾和患难。

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多逢忧患”,没有安全感。我们要想得到身心安全,唯有依靠佛法,依靠圣贤教学。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知道世间种种业因果报,才能理得心安。

过去生中修有大福之人,今生虽作恶,然仍在享福,这是余福未尽,如果不作恶,还能努力修善,福报决定绵延不断。这些道理,现代人很难接受,认为古人所说的话,似乎是一种理想,不是事实。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古人的心,清净少欲,现在的人,心浮气躁。譬如,水平静时,就像一面镜子,能将万物照得清清楚楚,如果水上起了波浪,就不能照彻清楚,因此,人心清净,其认识和看法就非常清楚明白。人心浮躁,其认知和看法就似是而非。

我们凭什么相信佛菩萨和古圣先贤的教诲?因为他们的心比我们清净,染污比我们少。我们的心犹如大风大浪,是非人我,贪嗔痴慢,天天在增长,心严重被污染,对于宇宙人生的事理,当然不可能看清楚,依照自己的妄想和执着去行事,哪有不造恶业的道理。

学佛要想有成就,必须从根本做起,放弃自己的成见,依照佛菩萨的修学。从《观经》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做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意思很深很广,无有边际。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孝养尚欠一分,没有圆满,直至证得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才做到圆满。由此可知,孝养,奉事,真正做到得力,就入圣人果位,最低的水平是圆教初信位菩萨。见惑八十八使断尽,才达到孝养和奉事的最低标准。

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把不能往生的原因消除。智者大师教我们以“五停心观”为助修,帮助我们破除是非人我和贪嗔痴慢。如果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会有效果,纵然不能断尽三毒烦恼,也决定可以减轻烦恼,增长智慧。

“人皆恶之”。恶,是厌恶。造恶的人,善人君子一定会远离而不愿亲近。道教《玉枢经》云:假如一个人不能够修善业,必定有鬼神来捉弄他,使他神魂颠倒,神志不清。无论他有多么高的地位,有多么大的财富,仔细观察,都不是正常之人。古代亡国之君,都是心术不善,行为不端,善神吉星远离,恶鬼恶神环绕,才导致国破家亡。

现今世界,科学技术虽然相当发达,但对于天地鬼神这些事理,依旧一无所知。我们要相信“圣言量”,诸佛菩萨和大圣大贤不会欺骗我们,世间古代的贤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语,何况诸佛菩萨和大圣大贤!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依教奉行,定得大善大利。

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为什么不做一个好人?这些年我提倡“四好运动”: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依此去做,一定得福报,吉凶祸福皆是自己造作所感的报应,自作自受。作恶,则有灾殃祸害相随;行善,自得吉祥福利作伴。

“人皆恶之”,仅是轻报。“刑祸随之”,方是重报。“刑”是刑罚。触犯国家的法律,国家用刑罚来制裁。“祸”是大灾,大凶。“随”是不离开。太虚真人说:“别人要以不善的心行来对我,给我一些灾难,痛苦,我要承受,而且以我的善心、善行对他,福德之气恒生于我。”这是修福,培福最好的机缘。

我们无论跟什么人相处,如果与人有恩,希望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我欠人家的债,欢欢喜喜还;别人欠我的,一笔勾销。常存此心,就是好心;常行此事,就是好行。由此可知,善福是自己修,自己得受用。恶祸是自己造,自己受果报。譬如,人有恩于我,却忘恩负义;人有怨于我,念念在怀,总想报复;欠人家的债不还,人家欠我的想尽方法逼债,这都是造罪业,果报在三涂。与这些冤家债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是愚痴,佛法讲的“可怜悯者”。我们学佛,连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都不了解,如何自求多福?福报既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的,也不是***给我们的,亦不是天地鬼神给我们的,而是自己求的。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不善之因,必定有不善之果报。

《汇编》引《华严经》云:“阎浮提内,五浊众生,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杀盗邪Y,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更相忿争,互见毁辱,任情起见,非法谋求,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种种受报。”

“阎浮提内”,是指地球。“五浊众生”,“五浊”,就是五种严重的污染,即《弥陀经》所说的“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其实,这也是现前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人类心灵的污染,地球自然生态的污染,严重到了极处。许多志士仁人正在研究讨论,怎样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环境。这是治标不是治本,肯定不能做得圆满。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依报随着正报转,主要是人心,大众的精神,思想和见解,被严重污染,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佛陀的教诲,圣贤人的教导,就是教我们修清净心,防止心地的污染。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生活环境自然清净。现在只是一味的摘环保,防止环境污染,却忘记了根本的问题。

“不修十善,专造恶业”,是总说,下面举出了十恶:杀生,偷盗,邪Y,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嗔,邪见(痴)。

“不孝父母,不敬三宝”,孝养父母,恭敬三宝,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儒佛的教学都是以“孝道”为基础,佛法就是孝道,成佛就是孝道的圆满。

“三宝”是我们的师长。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法为师。然法需要人弘传,弘传佛法须赖僧宝。僧何以为宝?能弘传如来圣教故。弘是把佛法普遍地介绍给广大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听到佛的教诲,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传是将如来大法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至于中断。这就要靠教学,培养继承弘法的人才。

“更相忿争”,这是必然之理,每个人执著自己的成见(邪见),彼此见解不相同,就起了争执。人与人争,国与国争。

“互见毁辱”,彼此互相毁谤,互相羞辱。

“任情起见”,任,是放任。情,是情执。完全随顺自己的感情执着,邪知邪见。

“非法谋求”,用不正当的方式,谋求名利和地位。其实名利是一点也谋求不到。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如果命中有十分,运用非法的手段谋求,折损了福报,也只能得到五分。

“以是因缘,刀兵饥馑,疾病死丧,人祸天刑”。因为这种因缘,这个世间才有刀兵,饥饿,疾病,人祸。人祸是战争,疾病是瘟疫。这几年,我们看到畜生有严重的瘟疫,英国有牛的瘟疫,香港的鸡有瘟疫,***的猪也有瘟疫。

“种种受报”,这些果报是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作的。我们看到畜生受报,就要想到,畜生前世也是人,它之所以受畜生身,是因为造了不善业,才堕到畜生身,堕到畜生身还要受恶报。

命运既然是自己造的,自己当然可以转变,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一旦遇到天灾人祸时,帝王大臣反省忏悔,改过自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灾难可以化解,命运可以转变。家运、国运无不如是。家里遇到不幸,一家人忏悔,改过自新,自然可以转运。

趋吉避凶有理论,有方法。一定要把善恶,邪正,是非的概念搞清楚,才知道如何断恶修善。我们在短短的一生中,要把握希有难逢的机缘,能信能解,依教奉行,从心地上消除凶祸之因,培养积福之根,就能远离灾祸,度一切苦厄。真正忏除业障,修积功德,就在此时,希望望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我们修行,心量要大,要代世间许多迷惑颠倒的众生修,希望消除他们的灾难,纵然不能全部消除,至少也能消除一部分,灾难减轻,时间缩短,这个效果是肯定的。

“吉庆避之”,“吉庆”是好事;避,是求不得的意思,所希求的得不到,不能称心如意。所以,心恶,言恶,行恶之人,得不到好事,所遇的都是灾祸。

注解云:“天道无亲,惟亲善人”。亲,是私心,私情,诸佛菩萨没有,天地鬼神也没有。所以我们心善行善,诸佛菩萨和天龙善神自然亲近,此是同声相应之理。《易经》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若所行不善,志趣与佛菩萨,天龙善神格格不入,吉庆就避之。所以,觉悟之人明白善恶利害的道理,就常常能亲近善神,得佛菩萨加持。

注解云:“人能去恶为善,恭已顺天,自然静与道合,动与福合。苟或反是,明罹刑宪,幽伏神诛,夺算夭寿,吉避凶随,必然不免。”恭,是恭慎,恭敬,谨慎。顺天,天代表德行。一个人果然能发心,有坚定的毅力改过自新,心善行善,自然与佛菩萨,天地善神感应道交,所遇皆吉祥福利。反之,心恶,口恶,行恶之人,遇到刑罚的机会就很多,世间刑罚是法律的处分,这是明显的,而肉眼看不到的,有天地鬼神在计算。过去生中虽修福,但因造作恶业,福寿折损,好事或吉祥的事情就远离,凶灾及祸事就无法避免。

注解举了一个公案,实有其人其事。古代有个读书人心行不善,所作所为违背天理良心,但是很有才气,参加考试,考官对他的文章很欣赏,就录取了他,到填榜的时侯,卷子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所以榜上无名。开榜之后,卷子又发现了,原来在考官袖子里,考官有意要提拔他,特地装在袖子里,结果开榜时忘记了,这是天地鬼神作弄,把大好机缘失去了。而考官对其始终很好,总是想提拔,有好多次机会,却发生意想不到的障碍,是失之交臂。于是,这个人郁闷不乐,引发了疾病,躺在床上三年,有一天,他忽然觉悟,我过去一生的遭遇,都是自己造恶业累积的报应,这一后悔,病情就渐渐有起色,病好了之后,他就努力改过自新,终身为善。

古德告诉我们,天地之间的福禄,也就是大自然的资源,如果不存善心善行,勤奋努力好好地修养自己,是得不到这些资源的享受。有些人虽然这一生没修,但是前世修积得很多,可以得到一切福禄,但充其量这也只是物质的享受而已,精神生活依然空虚。大家以为唱歌,跳舞,狂欢就是精神生活,其实这只是一种剌激,就像吸毒一样,有暂时的快乐,但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痛苦,真正的精神,生活是圆满的智慧和高度的修养。

“恶星灾之”,天地鬼神鉴察世间人造作善恶轻重,本文列举了六种果报,“恶星灾之”是第六句。“恶星”是星宿,属于天神一类,是掌管人间一切灾祸厄难之神,专门惩罚造恶之人,即人们常讲的凶神恶煞,这也能说得通,然意思不够圆满。人与这些星宿有什么关系?佛法说到究竟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包括这些天地神明在内,与我们是一个整体,佛法称为法身或理体,由此可知,这些天地神明与我们息息相关。

虚空从哪里来的?世界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些现象的演变又是如何?佛对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解释得很清楚,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觉悟,觉悟的人是佛菩萨,不觉悟的人是凡夫,佛菩萨与凡夫只是觉迷不同而已。

天地鬼神和恶星都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都是从一念自性所变。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与一切法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念善,境界(生活环境)就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一个人心善行善,生活环境就自在;一个人心恶行恶,环境就障碍重重。所以,善与善相应,恶与恶招感。

中国人迷信,西方人同样也迷信。中国人重视五行八字,西方人重视星象。西方人算命或占卜依据星象学,中国人是依《易经》八卦来推算。西方一些星象学家认为,无论人是怎样的思想和行为,都不能改变宿命,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是命所注定的,自己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演戏一样,是依照早已写好的剧本去演出,这是***教的思想。佛法不这么认为,佛法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了凡四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先生算定袁了凡先生的命运,后来袁了凡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为他开示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他依之而行,便改变了命运。于是,他把云谷禅师开示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与自己实践的心得,写出来告诫他的儿子,就是《了凡四训》。

命运是自己累劫今生造作一切善恶,所感得祸福之果报,既然是自己的造作,当然可以改变。不管我们过去造作的恶业如何多,只要真正回头和忏悔,天地鬼神绝对不会惩罚一个悔过之人,所谓是“天心仁术”。如果还会遇到恶报,说明自己忏悔的心不够真诚,对于圣贤的教诲犹疑不决。因此,改过自新,转祸为福就在自己一念之间。如此深邃的道理与事实真相,非西方星象学家所能知,一定要接受佛陀的教学,才能明白其事理。

“恶星灾之”,用西方人的话来说,会出现恶劣的星象,干扰太阳系的磁场,使地球上的生活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影响气侯,影响无线电通讯,也可能引发地震或风暴。对人而言,会心神不宁,显得急躁,容易发怒。这是西方人士的说法。学佛人不必理会这些,只管积极力的断恶修善,发自内心真诚忏悔,念佛求生净土。

佛家说消灾免难,第一殊胜是念佛法门,众业业障极重,八万四千法门都救不了,最后还有念佛法门,可以帮助人解救危难。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算尽则死】

此句是总结。算尽,造恶太多把自己的福寿都折损尽了,命也就完了。这是太上对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诫。

众生恶习深重,我们自己一定要反省改过,佛门做早晚课的意义,早课是提醒自己,在这一天之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以经教为准绳,依教奉行。晚课是反省,这一天对佛的教诲有没有违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做早晚课真正的意义。

“净宗学会”成立后,早课采用《无量寿经》的第六品,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理论,有事相,有境界,及修学的方法。早晨念这段经文,是学习阿弥陀佛的大心大愿。晚课采取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段内容是五戒十善,目的是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的教诲是否相应?若不相应,就是造恶,念佛不能往生。果真把早晚课的意义落实了,道业根基就坚固,念佛功夫会突飞猛进,自然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

这个时代灾难很多,人心反常,五戒十善是常,违背五戒十善即是反常,反常就是凶祸,顺应就有吉福,吉凶祸福确实在一念之间。我们如果还是继续造业,还是继续存心不善,就像佛所说的业海茫茫,苦海无边。业海是自己的造作,苦海是自己的果报。

我们过去生中虽有一点余福,若有日常生活中不知惜福,很快就享尽了。因此,我们要特别学习印光大师节俭惜福的精神,印祖一生教人惜福,不要奢侈浪费,饭碗中不可剩有米粒,穿衣只要能遮体,能保暖就好。要时常想到别人,天下还有很多苦难众生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自己节省一点,要把多余的留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众生,念念想着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要常存如是善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使很微薄的一张纸,也不能随意丢弃糟蹋,能节俭的尽可能节俭,这一生就有享受不尽的福报,若任情糟蹋,福报很快就会消耗殆尽,禄尽人亡。纵然有百岁寿命,可是福报消耗殆尽,就会中道丧命,死了之后,余殃未尽,沦堕三涂,苦报无期,绝对不是说死了就了了,果真死了就了了,我们就不需要学佛,确实死了就得了,死了就没救了,必须趁一口气还没断,回头是岸,断一切恶,修一切恶,为自己来生著想,方是真正有智慧之人。

佛示现在世间,度化六道众生,示现在人间作佛,而不示现在其余五道,是因为人道虽苦,容易回头,容易接受佛的教诲,天道乐多苦少,很难觉悟,所谓“富贵学道难”,三涂太苦,不容易得度,所谓“贫穷难学道”。人身难得而易失,得人身闻佛法更难,我们学佛要有真正好学之心,才能与佛菩萨感应,若以妄心学佛,就不易与佛感应。

以上六句是总说造作恶业的果报,文字虽然不多,含义非常深广。下面一段是说明世人造恶的状况,也可以说是前六句的注解。恶事,古今中文说之不尽,而且现前众生仍然天天在造,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弹指即过,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希求出离三界,出离三界就一定要断恶修善,从心地上拔除恶根,时时与人为善,即使面对恶人,也要以善心和善行对待,久而久之,恶人也会被感化向善,感化不了,是自己的力量不够,要生惭愧心,要更加努力精进用功,总有一天会使其感化。

纵然别人侮辱我,毁谤我,陷害我,也仍然要善心待之,并由衷地感恩,正是由于对方的侮辱,毁谤和陷害,消除了自己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因而决不能有丝毫怨恨之心,若有丝毫怨恨之心,不但不能消业,反而增长业障,所以,吉凶祸福就在一念之间。

世间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实的,所以,别人要的,我们欢喜供养和布施,不但是身外之物,就算要我们的生命,也欢喜布施,这个欢喜布施之心就得无量无量的福报,果真能依佛所教修学,决定得利益。

佛菩萨教我们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那我们就放下,一定有好处,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和睦,要卑下,要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诸佛菩萨,对好心待我的人,生感恩心,对恶意待我的人,也要感恩,所以,一切众生无不是善知识,无不是佛菩萨,我们一生生活在诚敬和感恩之中,法喜充满,真正过真善美慧的生活。

早年我劝导“景美华藏图书馆”的同修,把《感应篇》当作戒律来读,每天要读一遍,持戒念佛,提高自己的警觉。纵然我们念佛功夫如藕益大师所说,“念到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如果恶念恶行不能改正过来,还枉然。这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警惕自己,“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决定有好果报。违背佛菩萨的教诲,违背古圣先贤的教诲,果报决定不好。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三台北斗神君”,是中国民间道教所供奉的。“三台”,上台,管人的生死。中台,管人的福报。下台,管人的禄命。通俗的说,下台管财富,中台管社会地位,上台管命运。因此,一个人的生死寿夭,富贵穷通,都有鬼神在掌管。鬼神是否有权力主宰我们的生死祸福,没有权力,吉凶祸福是自己定的,只是由他们来监督执行而已,并非主宰,真正的主宰是自己,所以命运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我们纵然造作一些罪过,只要知过能改,天地神明不会惩罚忏悔改过之人,佛菩萨则更加慈悲,对于造恶堕落恶道的众生,依旧是以慈悲心看待,至于鬼神,因为还是凡夫,没有放下情执,所以见人行善则欢喜,见人造恶则厌恶。

北斗神君,道教还有南斗神君,南斗主管人的生,北斗主管人的死。人到人道来投生,由南斗星君记录,人到寿终死亡时,则由北斗星君记录。

天地鬼神常常轮流降临在世间,大概每逢两个月,会来一次。《业报因缘经》云:七星之气,常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寸。这就是谚语所谓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一个人心地善良,行为善良,头顶就有光,光的大小与色彩不一,人不能见,鬼神能见,有禅定功夫之人,心地清净到一定程度,亦能见到。光的颜色最好的是金色,其次是黄色,最不好的是灰色和黑色,出现黑色之光,此人的寿命就将要尽了。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人生苦短,为什么要造恶业?迷惑!虽然我们常常读经研教和听经,仍抵不过名闻利养,财色名识睡的诱惑,于是就造业,造作善业有善果,造作恶业感恶报,一切善恶报应,吉凶祸福,全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唯有真正明白此理,认识事实真相的人,心才平静,纵然遭遇一切灾祸,亦不怨天不尤人,受人侮辱和陷害,也不会埋怨,明因识果,欢喜承受,帐就结了,欠命还命,欠债还钱,因果通三世,哪能逃得过。

我们即使是成佛了,到六道示现度化众生,也不能逃过先世的业报。孔老夫子绝粮于陈,释迦牟尼佛有三个月的马麦之报,安世高大师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在在显示了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唯有不昧因果,明白前世造的不善因,这一生才欢喜承受过去世之果报。因此,我们完全肯定,人在世间,不可能占便宜,也不可能吃亏。如果这一生占人便宜,来生还是要还;这一生吃亏了,来生有福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天地鬼神都看得很清楚。

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处,我们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都有鬼神看到,鬼神专门鉴察世人的善恶,我们一生心善行善或心恶行恶,完全记录在案,如果能明了此事实真相,怖畏之心自然生起,一定会检点自己的心行。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现代人听到这些话,总以为是迷信,古圣先贤累了几千年的经验,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智慧财富,值得信赖与效法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仅有数百年,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现今之科学,与古圣先贤的教诲,应融汇而互补。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三尸神”住在人的身中,好像三姐妹。上尸神在人的头上,能叫人胡思乱想,眼昏和头发脱落。中尸神住在人的肠胃,叫人好吃,健忘和做坏事。下尸神住在人的脚上,叫人好色,好贪和好杀。三尸神希望你早一天死,死了之后,他们就变成鬼,再受人家祭祀血食。所以,一个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三尸神最为清楚。

“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中国古代记年月日,都是用甲子日,年月用甲子排,一甲子六十年。月也用甲子排,两个月一甲子。所以,六十天当中,有一个庚申日。到这一天,三尸神就上指天曹,天曹多半是指四王天与忉利天,就是到四王天或忉利天去报告。

这就说明,任何一个众生,不仅是人类,包括畜生,饿鬼和地狱统统在内,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有天地神明鉴察。这件事不是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若是不信则无,圣贤人岂不是自找麻烦。所以,信亦有,不信亦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亦无幸免之理。

古人亦云,三尸神就是一个人的三魂,我们常讲三魂七魄。道家言: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这是讲魂魄的来源。

圣人对一切境界,用真心而不用妄心。真心即无妄念之心,真心对外面境界是纯善。谁会用真心?只有佛菩萨。《清净经》讲: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妄想、烦恼、欲望扰乱了我们的清净心,而变得不清不净,不清不净的心就是凡夫。因此,我们要恢复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自性或真心,能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佛菩萨。

学佛最高的目的就是转凡成圣,佛法教学有三个转变。第一,转恶为善。第二,转迷为悟。第三,转凡为圣。

我们的心本来是真诚,清净,平等,觉悟,慈悲,现在变成虚伪,染污,骄慢,愚痴,自私。我们自己如是,周边的人也如是。所以这个世间才会有劫难,有天灾人祸。

生活在灾难的边缘,如何趋吉避凶?古今中外,人人皆有趋吉避凶的观念,但对如何趋吉避凶一无所知,如果此地有灾难,另外找个地方去躲避,行不行?谚语有所谓“在劫难逃”,若在劫数之中,逃到哪里都没有用。因此,一定要从心地上做个转变。个人能转变,个人就趋吉避凶。即使所在之处遭难,亦能幸免,共业当中有别业。

我们如何恢复清净平等心?一定要从根本下手,放下爱欲和嗜好,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财色名识睡,若爱欲和嗜欲不能放下,无论躲到什么地方,都不能逃过劫难。

佛经说,以智慧剑破烦恼城,以智慧刀裂烦恼网,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我们学佛这么久了,何以仍不得力?受经论的熏习少,烦恼习气太重,意念太恶。纵然我们的口善行善,但意不善。意不善,心善口善都不真实,所以功夫不得力,劫难不能避免,因此,必须做一个真实转变,而真实转变的关键,就在深入经藏。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本篇开端即说明业因果报的原理,继而举实例,做为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之佐证,次明天地鬼神之鉴察。

今世之人,多疏忽于此,认为自然灾害非人之所为,此种想法和说法错矣。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我们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起心动念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息息相关,此理此事,大乘经论皆有详备之阐述,若能深入经藏,对于这些理事则能有所体会,眼前种种之灾难,皆自己业力之所招感。

鬼神鉴察人间,共有三段。第一段讲天神,第二段讲三尸神,第三段讲灶神,即此一节经文。天神,三尸神是鉴察个人,灶神是鉴察一个家庭。

过去,中国民间一般家庭厨房都烧灶,每一家都供养灶神,建灶的时侯,给灶神留一个龛位,供养灶神。灶神龛的旁边有幅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习俗是腊月二十四日灶神升天,报告这一家人一年所造的善恶。现代人认为是迷信,所以不供灶神,但不管供与不供,灶神依旧照管。

从天地鬼神的鉴察,我们了解一个事实真相,吉凶祸福都有预兆和预警。预警在我们现前环境中太多了,只要头脑冷静,细心观察,几乎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预警。

所以,我们对世间一切人事物,要真诚清净平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发心为弘扬佛法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众生有福,需要弘法服务,自然得到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若用心机,做什么只为自己想,那就错了,决定是造业。造业是减损自己的福报。《了凡四训》、《感应篇》就是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世出世法就是一个大的因缘果报。明白此理,我们种善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果报就殊胜。

佛是我们的典范,佛的心清净平等真诚,佛对于一切众生慈悲爱护,照顾无微不至,真诚恭敬对一切人事物。我们要细心观察,才知道如何学习。佛不但有言教,也有身教,佛教我们都是尽善尽美。契入佛的境界,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所想的,所考量的,绝对不是一个小圈圈,绝对不是一个世界,而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正所谓是“量大福大”,所以,佛的福慧圆满,没有不能包容的。

真有灶神,决定不假,不但有灶神,每一个家庭的鬼神也很多,门有门神,每一个房间或角落也都有鬼神住,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人没有看见,鬼神看得很清楚,明朝的《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俞净意先生早年自以为行善,没做过什么恶,但是一生贫穷潦倒,灶神很慈悲,示现人身来点化他:你的意业太恶,沽名钓誉,专务虚名,对上天的祷告,好像很恳切,但不具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与祷告不相应,你所做的善事是附和别人,不会主动去做,你在私居独处时,贪念,淫念,嫉妒念,偏急念,高已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等等妄想杂念太多了,说之不尽。天地鬼神天天在鉴察,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没有一件是真的善事,全是敷衍,做样子给人看的。这种意恶固结于心,天地鬼神已记录在案,逃祸尚无暇,何有福可求。俞先生这才恍然大悟,真正改往修来。他跪在灶神面前说:你一定是神仙,对我知道这么清楚,求你帮助我。他还有一念悔改之心,求灶神帮助,灶神教导他,从今而后,凡是贪念,淫念,妄想杂念,一概要将之收拾得干干净净。

灶神说的话很值得我们警惕,俞先生所犯的毛病,也正是我们现前所犯的毛病,我们自己犯的毛病不知道,总以为自己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这就是迷惑颠倒,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觉悟。迷惑,就像泥坑一样愈陷愈深,不容易出来。读圣贤书,天天亲近圣贤,长久熏习,慢慢就会觉悟。所以,中国自古以来,老人教导小孩读圣贤书,就是过去读古书的底子厚,我们今人不能回头,就是没有这个底子,我们要觉悟。

造作恶业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回头,怕的是不能觉悟,个人如是,家庭也如是,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道,现在劫难现前,从哪里救起?从人心救起,从自心救起。我们的心必须要做一个大转变,断恶修善,就得救了。

我常劝勉同学们,修行第一要存好心,纯善无恶。见到恶事,恶人,都不放在心上,专看别人的善处和好处,这一生就生活在纯善无恶的境界之中,快乐自在。若专记别人的恶处,就生稍有在恶劣的环境中,苦乐就在自己一念之间。因此,若念念阿弥陀佛,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虽还未到极乐世界去,现前就生活在极乐世界,寿命终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俞净意在没有遇到灶神之前,言善行善然意不善,其言善行善都是虚伪的,唯有心善,意善,方为真善,这是善的源头。灶神勉励他,先要存好心,存纯善之心,然后随分随力做好事,不求果报的善行,果报最殊胜。

俞净意先生接受灶神的教诲,依教奉行,深深了解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所以,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关键。动,起心动念为众生,为佛法;静,为自己则一念不生,老实念佛。

他活到了八十八岁,之前曾生了四个儿子,死了三个,小儿子丢失了,为思念小儿子,他夫人哭瞎了眼睛,行善之后,小儿子找到了,夫人一高兴,眼睛也复明了。以后俞净意先生做了官,功名也成就了,行善积德,整个业报都转过来了。之后,俞净意先生儿孙满堂,这是善有善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夺纪,是减寿,一纪是十二年,就是寿命减少十二岁。夺算,是减损福报。事,是种类。

凡人有过,大则夺幻,小则夺算。一个人的过失大小轻重,皆有鬼神做记录,阎罗王,四天王,和忉利天皆有详细的档案记录。现在人真是迷惑颠倒,胡作妄为,不知果报之可怕,大恶夺幻,小恶则夺算,反之,修善积德会增纪,增一纪就是增寿十二岁。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过失大小也有几百种,每一种都是无量无边。如后文之“非义而动”,义是应当。若思想行为是不应当的,就是过失。过失有大小,大的是罪孽,小的是过失。古圣先贤和诸佛菩萨无非是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而人的一生,一身,一家,一区,均有天地鬼神围绕于周边,所以自己独居也能够无欺罔之心,和不善之念。如此修学才有根基。

在中国,“儒、释、道”都是从是于社会教育工作,是多元文化一体的思想,对中国社会有很大的贡献。三教虽然有别,但也有其共同处,即皆以积德为本。积德要从心地做起,心地光明磊落,佛法讲超凡入圣。凡是凡情,就是情绪,感情用事,就有过失。能舍弃情欲,就是圣人,是觉悟的人。若不能将情执转变成智慧,就永远不会觉悟,也做不了圣人。

情执是由四相而生,“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分别、执着四相,就是情执的来源,有分别、执着,就有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嗔痴慢,不但言行造业,起心动念都造业。

佛菩萨真正觉悟了,没有我执,自卑而尊人,只有迷惑的人,才自高自大,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稍有不如意,则怀恨在心,念念不忘,这就感召不如意的果报。所以,佛菩萨虽然示现于六道,但实际上住在一真法界,原因就在于没有“我”,没有我,才能卑下。觉悟的人自处卑下,快乐自在,只有迷惑的人才贡高我慢。

真正了解三世因果,才知道人与人之间,决定没有占便宜或吃亏之事,因缘果报公正无私,现前占人家的便宜,将来还是要还债,欠命还命,欠钱的还钱。唯有真正觉悟的人不造业,做到随缘度日,在随缘中修积功德。

在随缘中成就自己的功德,即十大愿王讲的随喜功德。功德是性德的流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无二无别,有此观念,积功累德是轻而易举之事,诸佛菩萨证得清净法身,就是一切众生与法身没有分别,肯定这事理,无丝毫疑惑,就证得清净法身。所以,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还有什么好执着的。

宇宙有多复杂,我们身体就有多复杂,我们的身体是宇宙的浓缩,宇宙是我们身体的扩展,其中的复杂状况不增不减。小宇宙与大宇宙是一不是二。《华严经》云“芥子纳须弥”,就是大小包容,大能容小,小也能容大,才是不思议境界。诸佛菩萨在无量无边刹土,帮助一切迷惑众生,就是从此观念出发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体会?有障碍,而障碍不外乎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是非人我,贪嗔痴慢,所知障就是对于学术知识方面的成见,自以为是,所以见不到事实真相。我们要从此处用功夫,分别执着逐渐逐渐淡了,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轻,就是一分一分的去障碍,去一分障碍,智慧就往外显露一分。

若不肯放下情执,就是累积罪业,放下情执,就是积功累德。为什么放不下?事实真相不清楚,把假的当作真的,所以才做错,招致恶报。放下与看破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放下一分,就能够多看破一分,能多看破一分,又能多放下一分。菩萨从初发心直至圆成佛道,就是看破与放下而已。六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是看破,其余五度是放下。布施是放下贪心,持戒是放下恶念,忍辱是放下嗔恚和嫉妒,精进是放下懈怠和懒惰,禅定是放下散乱,统统都是放下。般若是明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六波罗蜜总归纳,就是“看破和放下”。

真看破,真放下,罪过就没有了,哪能不长生!长生是无量寿,所以,想求长生,求福报一定要从心地上求。心生万物,“心生则种种法生”,“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法称作“内学”。内圆满了,外境就顺了,所以说“心想事成”。心想恶,恶事成,心想善,善事成。心想佛,就成佛,心想贪嗔痴慢,成就三恶道。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是从心想生。既然如此,何以不心想佛,口称佛,身行佛行,口说佛言,果真能如是而行,即成就无量功德。

我们想作佛,不能不读经,我们的思想要与佛的经教完全相应,起心动念都想佛在经典上所讲的道理,教训与境界,这就是我之所以劝导大家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的原因之所在。我们把经念熟了,起心动念,经中的理论境界就能现前。“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正依教奉行,这一生的生死大死大事就办了,这才是善根福德因缘成熟。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从此句至第三十六句:“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属全文之第三大段,讲的是福报。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是总说。人应当断恶修善,此乃天经地义。而一切众生无一不求福报,希望灾祸远离。然而福报或灾祸从何而来?这八个即是吉凶祸福之根源,就是以道为关键。

道,是道理,犹如一条路。就因而言,善心善行是道,不善的心行是非道。就果而言,吉福是道,灾祸是非道。理事因果,俱应明了。

就佛法而言,凡与性德相应的是道,与性德相违背的是非道。性德,是即一念心性,一念是道,二念,三念是非道。此乃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之高标准。

降低标准,五戒十善是道,不守五戒,造十恶是非道。依此标准,现前大众即有著手之处。

若就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而言,《观经》之“净业三福”是最低标准,落实净业三福是道,违背净业三福是非道。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是人天福,即人天之道。若能奉行,生生世世不失人身。若不能奉,是非道,非道即三恶道。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第二福,是二乘圣者所修之标准,亦是入佛门的基础。我们身为佛弟子,必须遵守三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佛的教诲。皈依佛,觉而不迷。觉是道,迷是非道。皈依法,正而不邪。我们的思想,见解与佛相应是道,邪知邪见是非道。皈依僧,净而不染,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的心清净是道,心不清净是非道。所以,三宝弟子念念与觉正净相应,就是道,如果念念是迷邪染,即是非道。

学佛之人,思想言行要依戒律,即使如来地或等觉菩萨都要严持戒律,佛菩萨的形相都是利益众生,佛弟子要以佛菩萨为榜样,为社会一切众生做表率。不犯威仪,威仪就是好榜样。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福,是大乘菩萨的基础。发菩提心,就是发四弘誓愿,发愿一定要做到兑现,不是空愿,所以菩所有惭愧心,惭愧在策励自己发愤向上,勇猛精进。因此,惭愧是道。无惭无愧,不是羞耻,即是非道。深信因果,此因果非普通之因果,普通因果,菩萨焉有不知之理?此是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读诵大乘,就是亲近诸佛如来,亲近善知识,这是世出世间求学求道的秘诀,古人所说的“师承”,一事实上是在一位善知识处成就,然后才能遍参无量善知识。在一位善友座下成就参学的本领,此参学能力即是《般若经》所讲的“根本智”,遍参一切善知识是成就“后得智”,智慧方圆满。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座下得到了根本智,然后以五十三参成就圆满的后得智。没有根本智,就没有能力参学。根本智是实智,真实智慧,使其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所以,出去参学,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是开智慧,不会受到障碍。若没有真实智慧就出去参学,一个善知识指一条路,两个善知识就是两条路,三个善知识就是三叉路口,四个善知识就是十字街头,那就无所适从。具有真实智慧而后参学,亲近再多的善知识,其方向目标决不会改变。

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念佛法门,经文上虽没有明显提到,但意思圆满具足,因为文殊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善财童子是他最得意的门生,若不继承老师的衣钵,怎能说是传法弟子?这就是世尊教给我们“四依法”里的“依义不依语”,我们要体会此意。而善财出去参学所遇的第一位善知识是吉祥云比丘,教其念佛般舟三昧,最后一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其彻始彻终就是修学一个念佛法门。

是道,是勇猛精进,非道,就赶快退回。不但自己要明白,而且要常劝导别人,帮助别人,这是“劝进行者”。

净业三福的前十句是自利,末后一句是利他,自利而后才能利他,自己没有成就而想利益别人,无有是处。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是善福的总纲,向下是教导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之中,修善修福,积功累德。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

这是教我们修行,最重要的是心地真诚。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是断恶修善的用功下手之处,亦真诚落实之处。我们应反省检点,有没有做到真诚,可从此处勘查。

“屡”,身之所动,念之所起,“邪径”,邪知邪见,邪言邪行,三业违背正理,即是邪。“欺”,明知故犯,欺骗自己,欺骗别人。“暗室”,人所不见不闻之处,也是善恶初分之界。

“不屡邪径”,就是《无量寿经》所谓的“端心,端意,端身”,即端正之意,也就是世人赞许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之正人君子,这也是儒家君子的标准。

儒家教学的目标分为三个等级:君子,贤人,圣人。读书志在圣贤。君子是圣贤的基础,要想做成贤人,“不屡邪径,不欺暗室”这八个字要做到。佛法教学的果位也分为三等:阿罗汉,菩萨,佛。阿罗汉如同儒家的君子,菩萨如同贤人,佛如同圣人。

儒之教学,始从胎教,慎终追远,是一世之教育。佛法之教学,在时间上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上则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而教学内容之周详圆备,更是儒所不及。

我们明白之后,就懂得应当做好人,做善人,一家善,一国善,一世界都善,有这种心愿和行持,就与佛道相应,与佛相应,于邪径,暗室自然能做到不屡,不欺。

古人会子孙求福,今人为子孙造福者鲜矣。今人能顾到自己一家,妻子儿女,已算不错,可是儿女能顾到父母者,实不多见,这正是儒家所说的,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一家人是恩义的结合,彼此关怀照顾及彼此协助,才有恩有义,恩义虽属天性,然亦需后天之培植,若后天环境不利,恩义就被利欲所蒙蔽,于是人只知争名夺利,所作所为惘顾恩义,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即“屡邪径,欺暗室”矣。

因此,教育乃急中之急,重中之重,唯有教育,能弥补先天之不足,光大深厚之宿根。

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无一不全心全力从事于教育工作,尤其著重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若能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做好,社会自然安定,世界一定和平。如何做到这两种教育?“不屡邪径,不欺暗室”,弥显重要。这八个字,不仅是身教,亦是意教。

佛法讲三轮说法,三轮是指身,口,意。每一个人要各尽本分,做好榜样。为人父母者,要为子女做好榜样,从小在子女心中树立良好的典范,其子女将来自然贤明孝顺。为人师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为学生的楷模,其学生将来必定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之福祉而献身。

学龄儿童模仿的能力特别强,在学校跟老师学,在家庭跟父母学,若父母师长不能以身作则,则难以培植优秀的后代。

现今,大众的观念有偏差,以为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赚钱,就是好儿女,好学生。世界上先进的国家,确实有不少有能力,有技术,有科学知识的科学家,发明制造尖端武器,但最后却是毁灭世界。父母有这样的儿女,老师有这样的学生,能觉得荣耀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观念。关一个儿子,或教一个学生,与其将来让他制造高科技武器毁灭世界,倒不如使其能造福社会,造福人群。这需要用智慧和福德去考量。

凡是对众生,对社会有负面影响者,都是邪径。佛在戒经里面严格禁止制造杀生工具,亦不得贩卖刀枪弓箭等杀生工具。古时侯这些杀生之具,对众生的伤害幅度很小,现在只要手指轻轻一按,一颗原子弹爆发,几百万人丧生。所以,邪径,以现前而言,包含的范围太广了。

“暗室”,文义是指人所不见处,独居一室,其精义是指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念头,即使光天化日之下,与人面对面,别人亦不知我之心念,可见暗室的意思也很深广,我们真正要做到一切时,一切处,不自欺,不欺人,存诚敬之心,尽我们的本分,利益社会和众生,“邪”跟“暗”,意思非常深广,我们要能体会,要从细微之处做起。

“不屡邪径,不欺暗室”,也就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好善好德,积功累德都从此基础上光大,所以,不是如此存心,修道不会有成就,即使想趋吉避凶,消灾免难都不可能。

佛法教学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断恶修善,第二,破迷开悟,第三,转凡成圣。其根本在第一阶段。若是对于善恶不认识,恶如何能断,善如何能修?所以,有能力辨别善恶,就是佛家讲的开悟。《感应篇》所说的,就是善恶的标准及原理原则。我们若不在这上面下功夫,佛法修学的第一个目标就很难达到,第一个目标达到了,才决定不堕三恶道。

我们要想念佛求生净土,心里面迷惑,还继续造恶业,念念与恶相应,这样念佛对于往生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与《安士全书》,目的就是挽救劫运,帮助念佛人平平安安得生净土。古德劝导“持戒念佛”,而印祖所提倡的这三本书,分量不大,若能透彻理解,信受奉行,就是持戒,如此念佛才能往生。

《感应篇汇编》所举出的实例虽多,也不过是略举一二而已,如果我们心思细密,仔细观察,对眼前的种种善恶果报,就能了了分明。

自私自利,是最严重的过失,我们起心动念,如果都只为自己的利益,混淆是非善恶,疏忽佛菩萨断恶修善的重要教诲,纵然这一生缘分不错,得人身,闻佛法,尤其闻到殊胜的净土法门,结果这一生中依然不能成就,那就太可惜了。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大类。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是身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思想,见解,想法,看法,是意业的行为。三业行为当中,最重要的是意业。若能念念为利益众生,是善。若念念为利益自己,是恶。利益自己,也还利益众生,是恶中有善。利益一切众生,还带着自己,是善中有恶。要在此处辨认清楚,断恶修善才有入门之处。要知道“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要抓紧机缘,断恶修善,积功累德。

善恶属三界之内,三界之内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超越三界。有些人没有念过书,也不懂得什么教理,念佛亦能往生,而且临终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坐着往生,瑞相希有。真正能往生的人,都是万缘放下,心地一片慈悲,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才有如此瑞相。如果带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往生的也有,瑞相就没有了。感应之事,微妙之极,我们要细心观察和体会,认真努力奉行,对自己决定有好处。

善恶之理,甚为微妙精细,我们有时以为自己在行善,以为自己已经离开恶业,却不知仍旧在造恶,为恶业所缚,我们一定要用智慧去辨别。

譬如,财的正用是帮助社会,帮助苦难众生,一个觉悟的人,有慈悲心,有爱心的人,生活节俭,只取所需,将多余的财富帮助别人。社会人士尚且如是,何况学佛者。印光法师一生印经布施,对生活富裕者,成本流通或半价流通。对生活困难的人,***赠与。我们做弘法利生的工作,印经,制作CD、VCD,不能有赚钱的念头,或者说将赚来的钱做成本,再制作、印刷流通,这从世俗眼光来说,是对的,但就佛法而言,则是错误的。佛法讲流通,是愈流通愈多,加上三宝威神加持,不可思议。

真正的善行,真诚的善心为佛菩萨工作,为一切苦难众生服务,自然能得佛力加持,得天龙善神帮助。我们的目的是把佛法介绍给一切苦难众生,希望众生都能因此得度。

“积德累功”,存心是德,落实在事相是功。德不积不厚,功不累不大。诸佛菩萨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所做的,就是积德累功。为谁积累功德?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德大功。

我们要效法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了解一个事实真相,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与自己无二无法,我们不知道这个真相,所以有妄想分别执着,只顾已身,不顾大众,总以为已身与大众是二,只知自利,不知道利他,不懂得利他是真正自利,自利其实是自害,自利之害,就是六道轮回,就是三涂恶道。

《汇编》讲,人都喜欢做好事,也都期望在这一生当中有所建树,但往往因循苟且,不能奋发而堕落了,所以,此地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订一个期限,必须在期限之内完成。譬如读书,一部书用多少时间读完,如此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是无限期,心就涣散了,精神意志不能集中,这是失败的原因,因此,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要立一个期限,如期完成。

“积德累功”也是如此,一天做一件善事,所谓“日行一善”,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件善事,了凡先生最初发愿做三千件善事,十年才完成,第二次发愿行三千件善事,精进努力,三年就完成了。

《汇编》云:“勿空为美言而实行不副”,要说到做到,要有恒心,始终如一,我们不避嫌疑,也不避冤枉,不因循,不间断,世出世间法,所谓是“好事多磨”,尤其在末法时期,障碍更多。

不因循,不间断,不求名,不求利,老老实实,也不求果报,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事,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近代的大德教导我们,有时还得委屈婉转,低姿态去做,避免障碍。细细想想古圣先贤的教训,真是大学问,乃真实经验之谈,应当依教奉行,认真学习。

《三字经》中提到,“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到三十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天他作梦,梦到其祖父告诉:“你命里没有儿子,而且会短命”。教他要修善,积德累功。他自从梦中受祖父教导后,就非常认真努力修善,后生五子,是求得的。

袁了凡先生命中亦无子,后得二子,证实了“有求必应”。如何求?要以善心,善行,真实功德而为所求之资,若无善心善行,以何而求?决定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烧香磕头,供花供果而已,一定要认真修行,此是求有所得之理。

所谓“种善因定得善果,造恶因必遭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乃“有求必应”之至理。佛教我们发菩提心,行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不做利益自己之事,才是真正断恶修善。为利益自己是恶边事,为社会,为众生,才是善边事。断恶修善的意义,我们要善体善察,绝不短视近利,否则三涂苦报现前,悔之晚矣。

《汇编》引用《了凡四训,积善篇》云:“善恶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为善而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

这十条是了凡先生一生修学的心得,我们必须要细读深思,这是奠定学佛做人的根基,善莫大焉。

引用这一段无非是教导我们要辨别“善恶”,善恶很难辨别,所感得的果报,吉凶祸福,非常微妙,一个人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就是因果报应之循环,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细细思惟观察,又何尝不是因缘果报的相续和循环?所以,因果二字,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亦不例外,“佛法因缘生”,透彻了达因缘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其人就是佛,就是菩萨。反之,不了达事实真相,迷而不觉,其人则是凡夫。

“为善而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我们要想断恶修善,对于断恶修善的道理不能够透彻明了,往往自己以为是做好事,其实是造恶业。这种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尤其是近代人不读圣贤书,更是是非不分,善恶莫辨。古书的历史经验的记载,几千年代代相传,可信度很高,我们一生的经验,何能与几千年的历史经验相比,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善,种种造作,感召来的灾祸,自己不承认,还认为是自然灾害。

吉凶祸福是谁造的?自己造的。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与言语造作,不足为世人做好榜样,就是造孽。

《了凡四训,积善篇》云:“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而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和尚”是元朝人,有几个读书人,向中峰禅师请教:佛家讲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但有人行善,可是家道衰微,有人作恶,而家业兴隆旺盛,佛家讲的善恶报应不是真的。

中峰禅师回答得很好。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已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中峰禅师说:凡夫情识没有断干净,烦恼习气充塞于心,智慧未显,道眼未开,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如此颠倒是非,往往有之,而自己不知反省,不懂得回头,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不公平,没有报应,中峰禅师一语道破。

于是他们又请问禅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禅师令他们说说善恶的相状。一人说:打人骂人是恶,赞叹人,礼敬人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如此,若是真心爱护他,打他,骂他是善。若赞叹他,礼敬他,是有求于他,贿赂他,则是恶,非善。单单从外表形式上,是看不出来的,要深入观察,方知何谓善,何谓恶。

又一人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操守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凡是有益有于,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就是善。凡是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恶。

世间人往往只看表面,未看到用心,若存心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所行所为就是善。若念念为自己,自私自利,存此心就是恶。沽名钓誉做种种好事,都不是真善。

因此,学佛的人文:97su.cn

下一篇:海涛大师:布施的时候 真的是利己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