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弃俗谛而言真谛,非真谛也

2019-11-05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1],则一法不立。佛尚无着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2]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3],不受一尘,显性体也。

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

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4]五蕴[5]而觅心性[6],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正)与体安和尚书](《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1]向上:禅林用语。指由下至上、从末至本;反之,从上至下、从本到末,称为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工夫,称为向上门。(《佛光大辞典》)[2]真谛:参见“二谛”条。指真谛与俗谛。并称真俗二谛。谛,谓真实不虚之理。真谛,又作胜义谛、第一义谛,即出世间之真理。俗谛,又作世俗谛、世谛,即世间之真理。(后略)(《佛光大辞典》)[3]实际理地:真如无相之境界也。护法录六曰:“实际理地不染一尘。”(《佛学大辞典》)[4]四大:俱舍论所说,地水火风也。此四者广大,造作生出一切之色法(物质),故名四大。(《佛学大辞典》)[5]五蕴:色受想行识之五法,皆积集为性者,故云五蕴。(《佛学大辞典》)[6]心性: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后略)(《佛学大辞典》)

下一篇:德森法师:复阮虔一居士书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