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学佛青年,这八个毛病你是否也有?

2018-08-25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文 / 星云大师

我们时下的佛教青年是否也有毛病?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青年的毛病”,青年有什么毛病呢?

01

不耐烦而无恒

青年住在一个地方太久了就不耐烦,读书读太久了就不耐烦,做工作时间太久了也不耐烦。不耐烦几乎已成为今日青年们普遍的通病。现在的青年已经缺乏古人安止于一处的定力,身心浮动,好比滚动的石头,是无法长出苔藓,成为坚固不移的盘石。

不耐烦是属于什么毛病呢?就是“无恒病”。俗话说:“有恒为成功之本。”无论做什么事,没有恒心,休想把事情做好,求学也不易有成。古人为了功名有成就,十年寒窗用功夫,汉朝董仲舒,青年时代,立志向学,三年不窥园,终于成为一代名儒学者;晋朝王羲之,临池磨砚,写完一缸水,终于成为旷古书法大家。再看看我们佛教,有恒而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你们大家平时有没有问问自己:读书耐烦吗?工作耐烦吗?修行耐烦吗?唐朝的道宣律师是有名的南山律宗祖师,而他听一部戒律就是反复千次。因为耐烦有恒,读书才会通晓;因为耐烦有恒,做人才能通达;因为耐烦有恒,修行才有成就;所以说“耐烦做事好商量”。如果不耐烦没有恒心,即使掘井九仞,不再继续,仍然没有水喝,最后还是功亏一篑的,所以“不耐烦而无恒”是非常不好的毛病,大家务必要改正。

02

不落实而幻想

青年们往往充满热情不够冷静,容易冲动不够踏实,普遍流于虚浮不切实际。不落实彷佛建筑房子,地基不够巩固,稍微地震就倒塌了。

青年们可贵的地方是青年们富有理想,但是有理想更要脚踏实地去力行,否则建筑在海市蜃楼的理想,就变成“幻想病”了。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摩天大厦也要从基础慢慢的建起,空中楼阁是不能成为事实的。在《百喻经》中有一则三层楼的故事,寓意良深。

有一个富翁,朋友新厦落成,他前往道贺,这一座大楼共有三层,每一层的建筑都很瑰伟,装璜更是美轮美奂,尤其第三层楼,更是精美,雕梁画栋,山栉藻,极尽华丽之能事。这位富人看了很欢喜,尤其喜爱第三层楼,于是就把设计这栋大楼的建筑家请回去,请他如法泡制,建筑一栋一模一样的高楼,由于他特别喜好第三层楼,因此就请建筑家只要建筑第三层楼。

一栋没有地基的高楼,不过是空中楼阁的痴想,这位富翁愚痴的行为,固然可笑,但我们往往犯此毛病而不自知!我们为学做事如果不落实,好比前面讲的没有地基的三层楼一样,到头来,一切空幻,什么也不能成为事实。

过去有些青年常常对我说:“我将来要办佛教大学,办佛教医院。”现在也有些青年说:“我将来要建图书馆,建讲堂。”满腔的抱负理想,可是没有踏实去做。甚至别人兴建好的医院、图书馆、讲堂,请他去协助发挥,青年们往往缺乏热忱,推托不前。因为缺乏踏实的工夫,一切美丽远大的理想,都成为泡影。

所以,青年们有了理想之后,就要订出一套严密的计划,并且要以踏踏实实、稳扎稳打的态度,去充实自己,实现理想。今后大家要以脚踏实地的工夫去医治幻想的毛病,“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多做少说,才是求学办道的要诀。

03

不回头而任性

青年们像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富有冲劲,但是青年有一个通病,就是一味向前冲向前撞,错了,甚至走上歧途,也不知回头。前面已经是墙壁也不管,撞得鼻青眼肿也不知停止。你告诉他:“这样不行”、“那样不好”,可是青年就是不愿意回头,他们的理由是“好马不吃回头草”,以为回头就是没有光彩的事,所以一意孤行,任性到底。

在一般人的感觉里,人生是向前进取的,退后的人生是失败的。但是在佛教里,向前的人生是半个世界,退后的人生也是半个世界,向前的世界是个窄门,向后的世界更宽广。我们看看农夫们弯腰插秧,当他们向后退把秧苗一棵棵插下去的时候,退到最后,终于把全部的田亩都插满绿油油的秧苗。因为农夫懂得退后,以退为进,因此才能有丰硕的收成,所以禅师们说:“退步原来是向前。”我们的人生也像插秧一样,要知道退步回头,知道退步回头的人生才会圆满。

这种顽强任性、不知道回头的毛病要用什么药来治疗呢?要用佛法的随缘、随喜、随众来医治。泯除个人的意见,随顺大众,以大众利益为前题,对善知识的指示,要能依教奉行,好比上了轨道的火车,才能跑得迅速,到达目标。

04

不认错而执着

常人最大的毛病莫过于不肯认错,我们的青年对于自己的过错,不仅没有勇气承认,并且执着不肯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缺点,但是有了缺点而不肯承认,不肯认错就不能改正,如何能够进步呢?

青年们为什么不肯认错呢?那就是我执在作祟,执着自己最好、最对,犯了“执着病”。我们常人总有一种习惯:看得见别人身后的影子,却看不见自己身后的影子。对别人的缺点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疵弊却执着护短。

我们生病需要找医生,才能去除疾病,获得健康。我们也要当自己的医生,勇于向自己的毛病开刀。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先要了解病况,才能对症下药,我们对自己的毛病也要了解清楚,生活习惯不好要改进,思想偏差要改正,说话错误要改过,一个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如何重获健康?所以我们要从佛法中,去忏悔反省平日言行,放弃执着,努力改过。

我们穿衣带帽需要镜子,我们修持也需要明镜,同学们今后要常行忏悔,从佛法这面镜子中,学习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学习认错不执着,做到古人承认往愆,不犯二过的美德。

05

不着意而无心

《阿含经》说明“非人”的情形,其中有一条是:“闻善言不着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意见执着不放,但是对于好话却漫不经心而不着意,普遍害了“无心”的毛病,对于善言漠不关心。

老师告诉他:“你们要把握少年时光,好好读书!”青年就在心中嘀咕:“嗯!老生常谈!”“你们要惜福喔,要发愿立志呀!”“哼!讨厌!”青年对于好话不仅不接受,甚至厌弃,岂不可悲?我们听到金玉良言应该喜欢,牢牢记住,把它吸收,付诸行为。

所以同学们虽然常常在听话,并且听了那么多年的话,有几个是真正懂得听话的人呢?今后同学们要用心听话,听好话,闻善言,长养信心,增加善行。

06

不立愿而无志

古来的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往往立下恢宏的大愿,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观音菩萨的十二悲愿……佛菩萨发了愿,好比学生订了功课表,愿力激发了慈悲心,就会产生无比的力量,逐一的去实现行慈济众的工作。过去的佛菩萨如果不发愿,好比没有方向的船只,随波逐流,能够成为圣贤吗?有愿才有力量,以愿心来庄严国土,普济群伦。

同学们或许会说:“我们每天早晚课不是都唱四弘誓愿吗?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怎说我们不发愿呢?”同学们!那四弘誓愿,我承认你们会唱,而且唱得非常好听,但是你们不敢讲啊!你们也没有做啊!你们真的有度无边的众生,断无尽的烦恼,学无量的法门,成无上的佛果吗?

现在的青年懒洋洋的,做事提不起干劲,打不起精神,读书引发不起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真正发愿,没有发愿,所以就没有力量。

过去的祖师们在一个地方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即使受到任何的磨难,也不轻易离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了愿,立了志,为了将来能够成为法器,所以甘受一切磨练。同学们是否也有这种愿心呢?没有发愿,就害了“无志病”。佛陀在年轻的少年,看到受苦的众生,就有救济众生出离苦海的悲愿。玄奘大师幼小的年纪,就有光大佛教的志愿,同学们要希圣成贤,首先要先学习发愿。

07

不行慈而自私

青年们为什么缺乏慈悲行呢?因为自私。自私而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自私只有个己,而没有佛教、众生。因为有“自我”为中心的念头,无众无教,所以慈悲兴不起来。

我们来分析“我”字的构造,“我”旁边为“戈”字,因为自私,人人为谋图己利,所以就容易动干戈,有我就有纠纷。佛教很伟大,佛法很了不起,佛陀开示我们三法印中说:“诸法无我”,早就为我们揭示了千古不变的真理,唯有去除自我,才能和平。

08

不求深而肤浅

前不久印顺法师到山上来演讲,曾经和我讨论有关青年们缺乏养深积厚的问题。我对他说:“现在的青年,在佛学院读了几年书,就急急忙忙想回去寺庙当住持,没有过去大丛林中求深求厚的精神。”他对我说:“过去的人,生活艰难,要成为一位法师,非得经过十年以上的积养不可。现在的人,生活太容易,太富裕了。学了几年佛法,马上成为法师,可以收徒弟,掌管寺院,受人供养了。况且过去的佛学院少,要有成就,非得一番潜修不可,现在做法师容易,做住持也容易,为什么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来学习呢?”

大部分的青年都太肤浅,不愿求深,所以成不了大器。若将来希望有成就,出人头地,现在就需要培养这种积深的态度,做学问不比学技术,二、三年就技艺超伦。但是学佛法二、三年了,还是没有成就,因为佛法是人生的学问,是生生世世的大事。菩萨尚有十地精进,何况我们?所以同学们学佛法要下工夫,求深求厚,不能操之过急。

上面列举了青年们的八项毛病,尚有许许多多无法细数的毛病,不再赘叙。一个医生知道病人的疾病,并不是真正的目的,如何使病人百病消除,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接着就要用心去改正。去除毛病的方法,就是把“不”字改为“要”字去努力:“要耐烦”、“要落实”、“要回头”、“要认错”、“要着意”、“要发愿”、“要行慈”、“要求深”,以佛法这面镜子来端正我们的举止,以佛法做我们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我们身体上的毛病,只要对症下药,容易治疗,而精神上的毛病不容易根治,佛法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最好的药方,大家今后好好把握这剂良药,检讨奋发,使自己成为健康的人。

下一篇:海涛法师:菩萨布施的深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