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怎么还会掉到恶道去?

2016-09-01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当我们面对一个做坏事的人,他代表着某一个群体,或者某一种身份,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轻易地动摇我们的信念。我们要用智慧去抉择:哪个是我们需要保留的,哪个是我们需要去舍弃的。这一定要清楚。世间的一般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受到别人欺骗时,我们会有一个后遗症,就是对这一类情况会心生恐惧。例如我们被某个商人骗了,我们就说商人都是奸商;被某个出家人骗了,我们又会说出家人都不好、都是假的,然后无限扩大。这就是属于没有智慧。

《六牙白象缘》本生故事讲解(10)

(上宗下宙上师开示于2016年春节)

(接上文)

4.面对杀害自己的人,更难的是还做到了“心生信敬”

第二个是“心生信敬”,这是故事的第二个难点。不伤害他,然后利益他,这已经难以做到了;但在这个前提下,还要能够对他生起敬重、信敬,看到他的功德,这就非常的难。

在《贤愚经》里曾经也引过类似的公案:有一头狮子,也是被一个穿着袈裟的猎人打死了,但是它对这个猎人生起了善心,由于这个功德,结果是它虽然命终了,但是十亿万劫做转轮圣王,最后成佛。这个公案是佛陀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呢?当时提婆达多伤害佛,叫一个新王去杀老王。那个国家的人们都非常讨厌提婆达多,说他是一个很坏的人。因为提婆达多当时是个出家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那个国家的人对全部出家人都没有信心了,生起了很讨厌的心,看见他们就躲着,也不给他们饭吃。在这样的情况下,佛陀就给大家宣说了这个狮子的公案,然后大家就生起了信心。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说明不能因为一个披着袈裟的人做了不好的事情,就对所有披着袈裟的人失去信心。这个公案就说明了这一点,要“心生信敬”。

当我们面对一个做坏事的人,他代表着某一个群体,或者某一种身份,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轻易地动摇我们的信念。我们要用智慧去抉择:哪个是我们需要保留的,哪个是我们需要去舍弃的。这一定要清楚。世间的一般的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受到别人欺骗时,我们会有一个后遗症,就是对这一类情况会心生恐惧。例如我们被某个商人骗了,我们就说商人都是奸商;被某个出家人骗了,我们又会说出家人都不好、都是假的,然后无限扩大。这就是属于没有智慧。正因为这类人本身是好的,所以才有装作好的来骗的必要性,才有“市场”。如果本身不是个名牌,就没有必要冒你的牌嘛!我们要了解,我们要的是本身是好的那一分。就算受骗了,但我们的信念不能改变。这是我们要去了解的。

象王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不但“自守清净”,还能“心生信敬”,对于这个解脱之服一直是生起这样的信心,所以它能够生生世世对三宝有非常强烈的信心,乃至在畜生道当中都行这样的菩萨道。

有人会说,一个菩萨发了菩提心,怎么还会掉到恶道里去呢?初业的菩萨,例如资粮道的菩萨,可能会因为愚痴,会随业力堕到恶趣;但是他不会由于瞋恨而堕到恶道,因为他的菩提心强烈的缘故,他生不起瞋恚。加行道的菩萨,他可以由慈悲愿力而投生到恶道(但是他的投生和由业力推动的投生有点不一样,由业力而投生的完全不自在),跟一般的人是一样的,他会受很多很多的异熟苦。如果是登地的菩萨,那就绝对没问题,他直接由化身而游戏自在。

这个公案里面,我个人思考,象王应该是加行道的菩萨。我是这样思考的,大家可以参考,从哪里看出来呢?从它对猎人说,“汝欲有所须,张手速受之,诸发菩萨心,一切无吝惜,随汝所须者,悉当舍与汝。须牙即与牙,恣汝拔断取,我以济救故,由此受是形”。“我以济救故”,就是为了救济众生痛苦的缘故,“受是形”,受这个象的身。“一切我皆舍,所须随意取……为诸众生故,三有中受身”,如果它是由业力投生的话,这句话就没有什么意思。如果由业力投生,那不用慈悲救济,也会受象王的身——畜生。由于它是“以济救故”,就表示它带有主动性,以慈悲愿力而投生。为什么不说它是登地的呢?因为登地的菩萨,不会生起这样的苦受,而它被箭射中时,身体生起极大的苦受。虽然心没有忧,但是身有极大的苦。菩萨如果到了登地是不会受这样的苦,例如龙树菩萨,他把头施了也不会痛苦,就像摘一片菜叶一样,很轻松。这里它既不是由业力,也不是登地,因此推测它应该是加行道。

下一篇:吾人一念心性,与诸佛了无有异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