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无量寿经》属圆顿教,且为顿中之顿,圆中之圆

2014-10-26 汉传法师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这底下还有二教,二教就是顿跟渐,我们看注解。「二教。以上判教虽有不同,但顿渐二教,诸家同摄」,都承认,都认为学习有顿根、有渐根。顿根是利根,非常聪明,他学习的进度很快;渐根是普通根性,要按部就班的学习,从小学、中学、大学。可是有很多根很利的,小学念个三、四年级,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中学、大学都不需要念,真有这种人,太少了。「天台、贤首两家,亦皆以渐顿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为二」,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教相分为两类,就是渐、顿。「以始终二教,所有解行,并在言说,阶位次第,因果相乘,从微至着,通名为渐。」就是依照修学进度慢慢向上提升,这叫渐。「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一念不生即是佛」,这是顿教。凡夫成佛,在理论上讲是顿,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放下便是。你放不下!放下什么?《华严经》上所说的妄想分别执着。大乘教里面,名相不一样,大乘教一般都说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说这三大类。《华严》所说的,妄想就是无明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一下放下,就成佛了,这叫顿。我一下放不了,我每天放一点,每个月放一点,那叫渐教,慢慢来。渐,一切众生都有分;那个顿不是一切众生都有分,极少数的人有分。

我们以禅宗为例子,在一句话之下,三个统统都放下,在中国典籍记载里头只有惠能大师一个人。学了三年五载放下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有不少人,也不太多,像永嘉大师他们这个就是属于这一类的,三、五年就成功。还有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四、五十年放下的也有,都是了不起的人,为什么?一生当中成就了。宗门典籍里面所记载的,《五灯会元》一千七百人,《景德传灯录》也是记载这些事情的。我们再合天台、贤首、法相、三论这些教下,大开圆解的,应该超过三千人。比起念佛修净土,这叫难行道!他们那样的根性人行,我们学那个法门,一生不会成就。这两个一比你就晓得,净土法门念佛往生不可思议,简单容易,成就比他们还殊胜。净土是烦恼不断,自己没有了,业障不要消,自然没有了。什么原因?念头转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分别执着都没有。记住,一切分别执着都没有,你才能转得了境界,只要有分别、有执着就不行了。我对世间法不分别、不执着,我对于研究经教还要分别执着也不行。不是叫你换对象,是叫你把分别执着放下。不是说你分别执着对象放下,不是的,对象放不放下没关系,要把能分别、能执着的放下,你就对了;能起心、能动念的放下,这阿赖耶。净宗之妙就妙在方法上,这个方法太妙了、太好了。

这个方法从理上讲,是释迦牟尼佛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的心不想这桩事情,这就放下;想这桩事情,没放下。不能想,不能想又不能不想,妄想太多,这个不想,那个又冒出来了,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佛教我们的方法,只想阿弥陀佛,妙绝了。想阿弥陀佛怎么办?想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你只要有想,一定有个目标、有个方向。你想贪名、贪利,在这个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有权力,我要支配别人,我要拥有一切,这都是想。这个想的果报在哪里?如果是善心,在天堂,如果是恶念,在地狱,从心想生!心想是因,后头有果报,不能不负责任,不能不谨慎。我一个念头专想阿弥陀佛,果报在极乐世界,六道里头哪一道都找不到阿弥陀佛,没有。念念只跟阿弥陀佛相应,不与一切法相应,你必定生净土;你生到净土,必定一生成佛,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要明白,把这桩事情当作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桩大事。如果这桩事情错了,你耽误了,你就要知道,你还要搞六道轮回;如果要搞六道轮回,三途有分。人天两道很难,与伦常不相应,得不到人身,与十善业道不相应,得不到人身。十善业道,人天因,六道里头人道、天道的因,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罗、罗剎,这些不能不知道。

渐教的意思懂了,再说顿教。「言说顿绝,理性顿显,解行顿成。」他没有阶级,一听就彻悟,彻底明白了。明白之后,妄想执着就放下了,解行顿成,立刻就成就。「一念不生」,这就成佛了。没有一个妄念,连佛的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佛的念头也是个妄念,自性里头没有这个念头,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以后在大乘教里听到说「无佛无众生」,你不要觉得奇怪,那是明心见性的人,真成佛了。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上说的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放下了。放下不是不学,这个要懂,我们要学习。学习怎么放下?学,明了之后不要放在心上,就叫放下。实在难,真难。所以这个法门就妙了,深妙无极。我们把什么放在心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一切时、一切处,自己生活,独自生活,跟大众一起相处,心里就是阿弥陀佛。

我要怎样加强我的念佛,让我的念佛达到究竟圆满?方法有。你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每桩事都是阿弥陀佛,一切万物没有一个不是阿弥陀佛,你念佛功德圆满了。遍法界虚空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你说你成不成佛?你决定成佛。道理就是世尊在《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心里头是阿弥陀佛,是心是佛;我今天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阿弥陀佛,那是心作佛,你就真成佛了。这什么教?顿教。我们有没有圆顿的根性?有,一切根性我们都具足。我们的圆顿根性被迷失了,虽有不起作用。如果一旦觉悟,一旦起作用,就顿超了。他所表现的现象,我们用佛法说,五戒十善圆满,三皈圆满,菩萨六波罗蜜圆满,普贤十愿圆满。为什么?性德现前,佛的心、佛的样子现前,这些德行是佛的样子。

「我国隋代慧远师判本经曰」,法师的德号跟我们初祖庐山慧远完全相同,初祖出生在东晋时代,这一位慧远法师是隋朝时代,相去大概一、二百年。所以,在佛门里面称他叫小慧远,庐山东林寺净土宗初祖则称大慧远。这是小慧远,他叫慧远法师。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叫《无量寿经义疏》,也叫《净影疏》,他住的道场叫净影寺,这是净影寺的方丈。「判本经曰: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它属于菩萨藏,「为根熟人顿教法轮」。真顿教,为什么?一生成就,只要你这一生念佛往生,就属于顿。顿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下下品也是顿,我这一生成就了,不要等到第二生。我们要努力,要真干。「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小大」,不从小乘,也不从大乘,所以它是顿教。明朝大佑法师判小本,大佑是幽溪大师,他的《弥陀经》注解叫《圆中钞》,就他作的。《圆中钞》里头判「渐顿分之,此属顿教」。「我国诸师判本经大小二本,多同此说。故知,本经在顿渐二教中,为顿教所摄。」一生成就,这就是属于顿。我们看到莹珂法师,宋朝时候人,只念了三天三夜,他就往生了,顿教。念佛三年往生的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到的,十之七八都三年往生,真快!哪一个法门能够三年成就?唯独此法。

「若依五教」,贤首宗的,「古今中外净宗大德,莫不以本经实属圆教也」。这部经实实在在里面所讲的,圆满法轮。我们看注解。「以上乃就顿渐二教而判。若依贤首小、始、终、顿、圆五教,以判本经教相,古今中外净宗诸大德,虽因机缘不同,而稍异其辞,而其实旨,莫不以本经不但实属圆顿教,且为顿中之顿,圆中之圆。」这两句讲得好!禅是顿教,性宗是顿教,《华严》是圆教,《法华》是圆教,要跟这部经来比,这部经实实在在超越它们。为什么?一生真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入华严境界,就入法华境界。依照《华严》、《法华》,一生未必能入它的境界,这是真的。顿中之顿,圆中之圆,这八个字讲得太好了。修学这个法门的,无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用现在的话说,你受过教育、你不认识字统统可以修学,统统可以成就。而且成就的,因为你修的法门是一样的,一向专念,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是一样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不是顿中之顿?是不是圆中之圆?确实!这个法门我们愈学愈清楚、愈明白,实在是太难得了。遇到这个法门,不能够一心专注,当面错过,这叫真可惜。当面错过的人多,不是少数,怎么错过?他还有杂念,他还有妄想,他还有分别,他还有执着,不能一心专注。

我们看看《往生传》里面记载往生那些人,绝大多数他们的成功,我们总结一句话,都能做到专心、专注,一心专注,所以他成功了。把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统统放下,与我不相干,我要不肯放下,就继续搞六道轮回;我要想到极乐世界就彻底放下,没有别的。极乐世界很容易去,你带着这边的垃圾就去不成,人家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清净平等觉,这个地方一切的染污都不能够带去。只带着你的清净心去,心净则国土净,你才能感应到净土。你那个不清净的心与净土就不能感应,念再多的佛、做再多的好事都没用。做所有的好事,那是将来得福报的增上缘,你往生不了极乐世界,你在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你有福报。这些理事都要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于破坏这一生无比殊胜的缘分。

「清代彭二林」,就是彭际清居士,他在《起信论》,这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是他作的,他说「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他说这个经是圆教。彭居士是佛门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大善知识,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是乾隆年间的人。日本道隐师,他的注解,《无量寿经》注解,叫《甄解》,《无量寿经甄解》,这是他的著作,「直判本经为本愿一乘、顿极顿速、圆融圆满之教」。「彼土大德,多同此说」,彼土是日本。日本的大德给《无量寿经》做注解有三十多家,中国过去大德给《无量寿经》做注解只有两家,日本人对这个真下了功夫。「《大经释》曰:天台、真言虽皆名顿教,然彼许断惑证理,故犹是渐教也。」因为他们还讲断烦恼、证菩提,断烦恼、证菩提那就是渐,不是顿。这个法门,不断烦恼,烦恼自然没有了,不消业障,业障也自然不见了,这才叫真正的顿。「明」,这是说明,「未断惑凡夫,直出过三界者,偏是此教。故此教为顿中之顿」。这是讲净土。没有断烦恼的凡夫,直出,直接就超出,超出三界,不需要从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一层一层向上提升才超越,不需要,从人道直接就出去,就超越三界。就是净宗法门,叫横超三界。所以这个教,教学的方法是顿中之顿。

「又日溪师云:圣道诸教,理是圆融,益是隔偏,以其顿机难得也。」这下面还有。圣道,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教,所教的一切修学方法,理是圆融的,利益不相等。为什么?众生根机不一样。用佛的话来说,众生的善根不一样,福德不一样,因缘不一样,所以得的利益就有偏,不相同。真正顿机难得,真正顿机不一定是有学问、有聪明智慧,不一定。净宗真正顿根的根机就是相信,迫切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宗的顿机。因为他这种修法,一般三年就成功了。参禅三年得定不容易,说三年开悟就更难,太少了。念佛三年往生的太多了!念佛不能成就,没有别的,放不下,就这一句话。真放下,他就真成就了,为什么放不下?对于这部经教认识不够。如果真的认识,认清楚了,两个世界都搞清楚了,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摆在你面前,你想到哪里去?

虽然你发的大慈悲心、怜悯心,我要救苦难众生,就像人掉到水里面去,快淹死了,我要救他,下水去救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游泳,如果自己不是游泳高手,下水去了白送一条命。我们到极乐世界是去干什么?学本事,学救度一切苦难众生的本事。我到那边学成功了,再回来度众生,不迟!众生还在六道搞轮回,我们来帮助他,不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到极乐世界,想度众生,佛经上说的「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我们想学,学到圆满,经教学圆满也得极乐世界,经教太多、太深,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有限,时间不多,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学习。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好处就是无量寿,寿命长久,有的是时间。又何况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是最理想的环境,不但亲近阿弥陀佛,而且能同时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自己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分身去了,能分无量无边身,同时亲近无量无边诸佛,供养修福,闻法开慧。到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福慧双修,这个要知道。极乐世界没有别的事情干,就干这桩事情,修福、修慧决定没有中断的时候,进步快,不会退转,一生圆成佛道。

我们往下看,这都是讲的天台、真言,真言是密宗。「日溪师云:圣道诸教,理是圆融,益是隔偏,以其顿机难得。是以教虽圆顿,望机自成渐。」我们学《华严》,学天台,就是学《法华》,它是圆教,我们自己不是圆教根性,不是圆人,是渐根的,我们去学圆教,教也变成渐教了。「净土言圆顿者,于圆满速疾利益。」不一样,净土的圆跟《华严》的圆不相同,《华严》对上上根圆,对中下根就不圆。净土对所有根性都圆,上上根圆,下下根也圆,都能够一生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底下说得更清楚了,「盖指其他圣教,虽具圆融之理,但众生根机粗浅,莫明其旨,无由蹑解起行,而蒙法益」。根机浅的人,对这些大经深奥的理听不懂,不能接受。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所幸运的是遇到近代,也不过三十年,量子力学家发现很多东西,跟佛经上讲的是一样,我们拿他那个一对照,懂了;没有这个帮助,这个增上缘,我们很难理解。

我们对于弥勒菩萨的话,经典上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的印象还是模糊,这信心不踏实。科学家他看到了,量子、粒子无缘无故的就蹦出来,一下就消失了。我听到这个话,我就想起「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就懂了,就相信了。这三十年前没人说!然后我们就能想到,古人读到这个经他能信,善根福德比我们深厚,我们比不上他;因为我们还靠看到科学报告,这才恍然大悟。没有看到这个报告,半信半疑,是真的吗?佛是怎么说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懂,但是懂也不是真懂。佛怎么说出来的?佛是从禅定当中见到的。甚深禅定,深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知道,古大德这样讲的,我们相信古人不会骗我们。但是古人如果没有真正开悟,他也没见到,他也是听说而已。必须自己真正开悟,真正见到,那就踏实了,这不容易,这太难太难!

下一篇:觉玄法师:印祖谈家庭教育中母亲的重要作用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