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314 条微博 获赞 42
  • 遇到任何伤害和不公平,都不要让自己的内心陷入嗔恨中,因为那样只是产生对立,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嗔恨心只会加强对立冲突,嗔心是不能止息嗔心的,唯有慈悲接纳,才能化解嗔心。

  • 太多的情绪,使人失去纯真的情感;太多的知识,淹没了先天的良知。科技在发达,人心却在堕落。

  • 拥有财富、地位,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安全感;解除内心的不安全感,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佛法正是安心之道,帮助我们了解内心,明心见性,通过戒定慧修行,消除内心的不安因素,自然也就安心也。

  • 在轮回中要混得好,福报是不可缺少了,但如果缺乏人生正见及相应德行,福报就会成为做恶的助缘,不仅给社会造成伤害,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恶报。

  • 水清月现,心清明了,智慧才能显现。

  • 所有引发情绪的问题,都是让我们反省并改过的机会,如果回避而不去面对,就像我们在镜子中看到脸上的污垢时,不去擦干净,反而转过身去,永远不照镜子。

  • 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儿女往往会成为其错误想法的牺牲品,这也是共业造成的。要想摆脱这种命运,就得学习佛法,看清人生的因缘因果,主动选择生命发展的方向,勇猛精进,才能开创着自己生活的蓝天。

  • 人心有迷悟不同,所以才有顿教和渐教的差别。顿教依真心建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渐教从妄心入手,逐渐舍妄归真,最后也要契入真心。顿与渐,一是精英教肓,一是普及教肓,二者相辅相及,同是引领着我们从迷惑走向觉醒。

  • 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心,不去了解自心,学法是无益的;如果认识自心,体认内在的觉悟本性,就能从凡夫转变为佛陀。所以,学佛的重心是我们的心,经教都是为我们明心见性服务的。

  • 心,是一块田地,每天想什么、做什么,就是在内心里播种,将来都会长出相应的生命果实。

  • 身自由,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 自我贪著,使我们只在乎自己的感觉,欣赏自己的长处,无视他人的存在,甚至嫉妒他人的长处。随喜,就是从自我贪著中走出来,学会关注他人的存在,欣赏他人的长处。这有助于我们打破自他的隔阂,更好的接纳他人。

  • 佛教不只是讲身体的无常、不净,让我们不要贪著;同时也讲人身难得,要爱护身体,珍惜生命,有效使用,为自觉觉他服务。

  • 佛陀是大医王,佛法是药,善知识是医生,治疗贪嗔痴的疾病。人类唯有解除生命内在的贪嗔痴,才能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者。

  • 有人看重财富,有人看重地位,有人看重名牌,有人看重人品,这是体现价值观的不同。古人三不朽人生中“太上立德”,说明人品的价值高于一切,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 我们没有办法离开自己的认识看世界,却可以通过学习佛法改善自己的认识。当我们改变自己认识的时候,也就改变了世界。

  • 贪婪是饿鬼的心理,嗔恨是地狱的心理,愚痴是畜生的心理。只要我们内心有贪嗔痴,就离不开三恶道。因此,在人道中也有三恶道

  • 有些人很自豪的宣称自己没有信仰,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他并不清楚信仰是什么,信仰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对人生缺乏深层的思考,不清楚生命存在的永恒困惑。

  • 死生如昼夜。一般人只考虑生,从不关心死的问题。一旦死亡降临,就会不知所措。对生的执著不舍,对死后去向未知的恐惧,使人对死亡充满抗拒,最后无可奈何的离开人世。如果有宗教信仰,如果在临终有心理引导,如果能接纳死亡在临终不做无谓的抢救、抗拒,才有可能好死;否则,真会死得很惨的。

  • 心原本是无限的,因为陷入狭隘的设定和情绪中,才变得渺小、自私、没有安全感;跳出这些设定和情绪,就能回归到心的无限和自由。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