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314 条微博 获赞 42
  • 学佛,就是学会智慧的生活、慈悲的生活、正念的生活,远离贪嗔痴的生活。

  • 污染和和谐,这是当前社会的两大问题,要找到究竟的解决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浊,直接导致社会环境的污染;人心的贪嗔痴,是社会不和谐的源头。唯有净化人的内心,才能从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社会的和谐。

  • 每个生命都具本初的智慧,都有自救的能力,这和任何宗教、文化没关系。佛陀只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佛陀在菩提树下体证到了这种智慧,完成了生命的改造,成为觉醒的佛陀。佛法是帮助我们认识这种智慧、体悟这种智慧的教育,是迷惑走向觉醒的教肓。

  • 在轮回中,身份、角色都在不停的变换。我们今天虐待动物、伤害他人,有一天我们也会遭到同等甚至更严重的报应,到时候哭就来不及也。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将心比心,这应该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德行,也是我们对待动物应有的同理心。

  • 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好像按下视频的快进钮,常常看不清播放的究竟是什么,而声音也因为变调成为噪音。慢一点,其实不是慢了,只是恢复正常了。

  • 有的人虽然没什么钱,但他不觉得贫穷,因为他的需求很少;有的人虽然很有钱,但他并不觉得自己富有,因为他的需求太多。

  • 寺院应该回归本位,方丈的职责是住持佛法,领众修行,不只是整天应酬,忙于事务。寺院是出家人修学佛法的场所,也是教化社会,净化民众心灵的学校。建设修学型的寺院,服务型的寺院,杜绝成为单纯的旅游、商业的场所,这是佛教界应该努力的目标,也是社会大众应该共同维护的。

  • 有位老先生来访,说年轻时全身心投入工作、事业,退休了生活变得苍白、空虚,白天无所事事,晚上担心这担心那,睡不好,心跳加速,血压上升。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追求物质至上,忽视信仰,不重视精神生活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普遍现象。

  • 接受无常,才能面对各种现实。

  • 有人觉得什么都不顺心,这是因为不接纳;如果接纳了,不顺心也就变成顺心了。

  • 美人,古代也指美德之人,现代偏指美貌之人。古人崇尚智慧、道德,所以哲学、宗教倍受推崇。今人看重声色财利,所以崇拜明星、大款。价值取向不同,追求也大不一样。

  • 人类拥有一颗无常的心,生活在无常的世界,却企图期盼永恒,真是辛苦!

  • 佛教讲众生平等,包括佛与众生平等,也包括人与动物平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佛性来看,佛跟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讲因缘因果,每个生命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每个生命的认识、行为和经验不同,这是造成各种生命千差万别的原因。

  • 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比较短视,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利益和快乐,学佛才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良心是实现这种价值观的重要基础。有良心,才会有前途。

  • 佛教是宗教中具有人本思想的宗教。佛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也不以为人的命运是神决定的。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每个生命都有自由快乐的潜质,只要摆脱迷惑烦恼。佛教认为人身无比可贵,通过学佛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 身体用多了会累,心用多了也会累;身体需要休息,心也需要休息。心不休息,身体也得不到休息。学会让心休息,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 做事可能成就我执,也可能成就无我。为了满足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在做事过程中必然成就我执;如果纯粹为了利他,给他人带去利益和安乐,在做事过程中就能成就无我。

  • 当现实和理想距离较大时,接受现实,保持理想。进一步,改变现实,追求理想。那么,你会不断接近理想。如果一味抱怨,不仅于改善现实无益,也会与理想渐行渐远。一个终日抱怨的人,会被自己的抱怨越裹越紧,结果把理想晾在一边,成了空想。

  • 美好、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心复杂了,才变得困难。

  • 迷了,就会产生疑问,是为疑惑;迷了,就会进入困境,是为困惑;迷了,就会被外境引诱,是为诱惑;迷了,就会被假象蒙蔽,是为蛊惑。迷了,就有惑;有惑,就有祸。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