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化社

1366 条微博 获赞 329
  • 「宋朝冯氏夫人,体弱多病,曾向慈受禅师求助,禅师教以奉持斋戒、专心念佛。夫人即摒绝荤食,依之奉行,走也西方,坐也西方,起居饮食、酌水献花、语默动静,无不以西方为依归。每行一善,尽皆回向西方净土,如是十年不疲怠,心安体健,精神日盛。大家皆以为奇,亦尊尚之。」辑自·《龙舒净土文今译》

  • 「历观史藉,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倍!」《印光法师文钞》·物犹如此序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四十六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 「《中诫经》曰:人若为一恶,意不安定。为十恶,气力虚羸。为二十恶,坎坷衰耗,凡事乖张。为五十恶,终无匹偶。以至百恶,水火为灾,非横牵引,刑法恶死。为五百恶,子孙绝嗣。夫积恶满盈,祸及后世。自身地狱,又其轻者矣。人当将此训,刻刻念之自不为恶矣!」辑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 「在舍卫国,有一户婆罗门正在吃鸡时,佛化作沙门出现了,婆罗门心生愤怒。佛就说:这只鸡,其实是你前世父亲,因为悭贪常堕为鸡。这个小儿子前世是罗刹,你已被他害过好几世了。而你妻子则是你前世母亲,恩爱深固,特来作你的妻子。像这种轮回,愚痴的人哪里会知道呢?」辑录·《文昌帝君阴骘文》

  • 「多言说,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格言联璧》

  • 「极聪明人,反被聪明误,所以不能念佛求生西方。而愚人、女子,反肯心厌娑婆苦,深求出离。当知彼是真愚痴,此乃大智慧,好恶易分,莫自昧也!」《寒笳集》

  • 「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披露罪愆。倘虚张声势、假装场面,纵有修行,亦被此虚骄之心丧失大半。故佛特以妄语列为根本戒者,即以防护其虚伪之心,庶可真修实证也。是以修行之人,不可向他人夸说自己功夫!」辑录《印光法师文钞》·上海护国息灾法语

  •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唯欲灭佛法魔王,为之赞叹,谓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阅经必须端身正坐如面圣容,至诚恳切方得实益!」辑录《印光法师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

  • 「阿弥陀佛还有个名字叫“解脱光”,我们念“阿”时,下巴自然需要放松,就把郁闷、痛苦和烦恼都放下了;阿弥陀佛还有个名字叫“欢喜光”,我们念“弥”时,就好像从心里笑出来,嘴也笑得像含苞待放的花朵,笑出我们佛性的欢喜,愈念愈清净、愈念愈欢喜!」辑录·道证法师开示

  • 「唐朝释灌顶,是智者大师的侍者,俗姓吴,临海章安人,刚出生三个月,就会说三宝名字。七岁就去摄静寺出家,勤修定慧,每次静坐诵经,常有天花飘落身旁。一次摄静寺讲《涅盘经》,突然来了一群强盗,只见山门上旗帜飘扬,守卫的神兵们身高一丈几,强盗大惊逃走。」辑录·《净土圣贤录白话》

  • 「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晚晴集》·弘一法师辑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丰子恺·《护生画集》】窗上有玻璃,蜜蜂苦未识,奋翅向前冲,脑伤身陨越。眼见窗外花,其中多香蜜,可怜钻营久,到处都碰壁。愚哉小蜜蜂,此路不可通,汝欲游庭院,请走此门中。蜜蜂不解语,管自向前冲,幸有春风来,引导出房栊。——缘缘堂主诗

  • 「凡人妄想不一。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乃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日后富贵荣华,子孙发达,等一切不可必成之事,此是未来妄想。照见其妄,随念斩断,谓之觉心。不患念起。只患觉迟!」辑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 「听说娑婆无量苦,风前陡觉双眉竖。贪欲如狼嗔猛虎,魔军主,张弓架箭痴男女。日月往来寒又暑,乾坤开合晴还雨。白骨茫茫销作土,嗟今古,何人踏著无生路……」辑录·《西斋净土诗》

  • 「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辑录·《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 「世出世事,莫不成于慈忍,败于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养情!」《寒笳集》

  • 「如果有人,起不合义的念头,做不顺理的恶事,作恶召祸,从此便会殃及子孙。做了恶事,伤人害物,反而说是自己能干,心里过意得去,这往往是恶习的根源,永无醒悟改悔的时日了。更有小人在暗地里,暗箭伤人,诽谤、中伤、诋毁、陷害良善正直的君子,召祸极大!」辑录《太上感应篇直讲》

  • 「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起者,一念之萌也。一念虽微,感动天地,关通鬼神。人能起一善心,只此一念是破地狱之灵符,斩群邪之慧剑,渡苦海之慈航,照黑暗之明灯。若起一恶心,则三途现前,沉沦不息。故吉神凶神,随念随致,不须一毫等待!」辑录《太上感应篇汇编》

  • 「吾人学佛,若不认真从伦常居心动念处讲究,则自己工夫亦难得益,他人见闻或生闲议。是以须要从伦常上讲究,从起心动念处体察,则本立而道生。世人见闻,不知不觉,相随而学,譬如风行草偃、水到渠成矣。」辑自《印光法师文钞》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