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 许多人认为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而近日美国罗格斯大学科学家的实验证实:即便适量饮酒也会阻滞脑细胞的新生,每天适量饮酒持续两周,脑细胞再生量减少近40%。佛陀在2500年前已告诉我们,饮酒过患极大,不但伤害身体更蒙昧心志,是恶业的引子,智者当思之、戒之。

  • 真诚之语流露慈悲与关爱,温暖人心;正直之语表露坦荡与真诚,照耀人心;和谐之语显露大气与豁达,愉悦人心。舌灿莲花,宽以待人,和为乐;心地柔软,慈悲为本,善为缘;广积善行,厚德载物,爱为仁。道一声珍重、送一句问候,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埋怨,正语之修持似和风暖人心结善緣。

  • 学佛并不是求佛。虽说供养三宝能种下善根,但佛陀告诉我们,关键是自己造了什么因,才会感召什么果,苦乐纯粹是自作自受。而没有说只要肯花大钱贿赂,佛陀就会将快乐,名声、财富、健康平安统统赐予。若是如此,佛度有缘人,岂不变成了佛度“有钱人”请大家正知正见正信正思维。…索达吉堪布

  • 动物不是用来做菜的,本是就是一个尊贵的生命。动物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大家都爱生、放生、护生,这个世界就和平了。世界和平要从餐桌做起。救生命就是救世界。

  • 在我们生命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仅仅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瞧着别人的财富与地位而羡慕不已。因为真正的快乐,与金钱和其它外在的评判准则无关,它是来自内心的,来自我们对于自身所拥有物的满足,来自我们对于生命的依恋。

  • 【一切皆有因果!】因果是同时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一件事,只要把因做好,结果就会出现在那里。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要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 【佛法四字】一缘。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洞明皆学问。四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应天下之变;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爱天下之。

  • 人生病了,是因为人心里有贪、嗔、痴三毒。贪着的心、生气的心和缺乏智慧,这是病根。如果我们心里这三种负面的力量一直都在,我们就会在里面打转,出不来,这就是轮回了。轮回不是外面的,是自己的心。

  • 更进一步去观察,生命没有安全感的背后是因为迷执,执著于认为五蕴身心是实有的,认为这个五蕴身心就是我,因此他需要保护,所以生命缺乏安全感。当我们能够真正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当然就破除了我执,当下证得无我的智慧;证得无我的智慧当然就没有恐惧了,就能从根源上断贪婪、断愤怒。——大愿法师

  • 独立的心不依赖,自由的心不粘著,清净的心不分别,知足的心不贪婪,宽容的心不瞋恨,安住的心不漂浮,投入的心不动摇,勇猛的心不退缩,精进的心不懈怠,解脱的心不牵挂,利他的心不拣择,觉照的心不空过。

  • 如何处理好人与家庭的关系呢? 当然首先我们要平衡,不单单是要关注事业,还要更多地关爱家庭,因为没有家庭的港湾给我们提供心灵的补给和营养的输送,那我们的事业也会遭遇危机。——摘自大愿法师《禅与身心灵健康》

  • 贪心重的人经由不断提醒自己,贪心渐渐变小,这就是修行;嗔心重的人经由不断提醒自己,嗔心渐渐变小,这就是修行。向内修持转变自心才是佛法。工作、日常生活都可以修行。我越来越忙,从事课诵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随时观察自己的心和身语行为是否利益他人,这是我不共的修持方式。——GaMaBa

  • 【学佛即放下自己】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单纯;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谦卑;愈是学佛,一定是愈来愈惭愧。单纯到了最后,生活中只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充盈其中;谦卑到了最后,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惭愧到了最后,好事完全向别人,过错总是向自己。 ——圆因法师

  •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果,无相修行刹那间开悟。 若能万法尽舍去,顿悟入道须臾间。 无说无示无来去,生死涅槃无距离。 菩提本来无一物,只在当下一念间。 无圣无凡无众生,是心是佛弹指成。 若问祖师西来意,倾听恒河无生曲。 众生若欲识佛境,当净其意如虚空。念佛本正当行,弥沉弥陀本是正当行,

  • 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星云大师

  • 在我们生病非常痛苦时,如何保持快乐心情?宗萨仁波切答:第一种方法:愿众生所有的痛苦和疾病都转移到你的身上,如此就不会有众生需要受苦。第二:去想我经历的痛苦疾病,都是我过去的业力使然,希望我所有的恶业都到这个病痛上来,了结我的恶业。第三:去想所有的苦痛都只是自心的显现,都是虚幻的。

  • 禅,是一种生活。禅的智慧就体现在衣食住行上。喝茶、吃饭、休息、扫地等平凡事务都是禅悟的途径。禅,又是一种慈悲。万物本无差别,倡导芸芸众生,万物平等。人的心性本是同一的,只是因为迷与悟的境界不同而产生差异。禅,更注重的是当下的平凡生活,关注现实的人生。

  • 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先把这个给别人。比如,想发财,就要先把钱财给别人,这是布施;想长寿,就要先把生命给别人,这是放生;想开智慧,就要先把智慧给别人,这是法施……总之,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这些最后都会回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规律。 ---- 索达吉堪布

  • 学佛修行,不一定只有局限在寺院里,佛教尤其重视生活中的修行,能够在日常生活里实践佛法,就是修行。有关佛教徒的居家修行,在一天当中,大略可分为: 一、宗教体验;二、工作修行;三、居家生活;四、读书休闲等,如理生活,如法做人处事,以期达到自在人生,离苦得乐。

  • 【活在当下】人不是生活在过去,也不是生活在未来,而是生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把握当下,才能有生命真正的现实意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不可触摸。我们的这一念心,我们的妄想,往往不是滞后就是超前。如果不从当下去努力,明天有再好的计划,都是幻想、空想、妄想。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