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 更多...


弘一大师:佛弟子做到这些事 才称得上恭敬三宝

恭敬三宝 (资料图)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惟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沦等画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第一敬佛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


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日:“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 为当时之贤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此虚心,我等可以贡高..


弘一大师法语择要

目中有人助缘多,心中有德福报多, 耳中清静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 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 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 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


弘一大师:发菩提心便是发起成佛的心

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至于作慈善事业,尤要。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作利益社会..


弘一大师:切莫误会 礼佛并不是拜偶像!

礼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神教徒,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一、礼佛是表示对佛的尊敬。其实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满的圣者,大菩萨们也是快要成佛的人,这是我们皈依处,是我们的领导者。尊重佛菩萨,当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须有礼貌一样,佛在世的时候,没有问题,可以直接对他表示恭敬。..


弘一大师谈改变自身坏习惯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  在家人之教育,以矫正习惯为主。出家人亦尔。但近世出家人,惟尚谈玄说妙。于自己微细之习惯,固置之不问。即自己一言一动,极粗显..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无常。其实,有时候生命很脆弱,脆弱到我们没有任何的准备去承受它的生死,所以在活着的每个瞬间,就要活出真正的自己,不拘束于他人如何看待,不受制于浮华声色与金钱利益。一旦确定了内心的想法,就去尝试和行动。弘一法师比喻说,“人命无常,如闪电之刹那生灭。”《..


弘一大师:惜福就是惜命

一、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


世人对佛法的十种误读 弘一大师一一做出解释

弘一大师油画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著手学习。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一、佛法非迷信近来知识份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


弘一大师:佛陀会做这7件你我都难做到的小事

所有人都该向佛学习这7件事华严经行愿品末卷所列十种广大行愿中,第八曰常随佛学。若依华严经文所载种种神通妙用,决非凡夫所能随学。但其他经律等,载佛所行事,有为我等凡夫作模范,无论何人皆可随学者,亦屡见之。今且举七事。1、佛自扫地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杂事云:世尊在逝多林。见地不净,即自执帚,欲扫林中。时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