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与才”的思考

2022-11-06 放生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弟子进则孝,出则幼。他是忠信的,爱所有的人,如果他是亲仁的,他可以不遗余力地学习文学”。

这句话字数不多,意思很好理解。总的来说,让每一个弟子都成为一个好人。但是早些年,我看这句话的时候很疑惑,不太明白这句话里的人生顺序。

自古“孝为诸德之首”,把孝放在第一位无可厚非,但为什么把读书放在最后,有条件的话学点文化。这似乎和今天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区别。如今,教育就是分数。然而现在的父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怎么可能把学习放在最后?

现在从今天教育的对错来说,细细品味,还是我们先贤说的好,非常好。

想想看,一个很孝顺的人,如果没上过学,没什么学问,出门不知道怎么和邻居交流,说话大大咧咧,不善于和有文化修养的人交流,用两个字形容他就是“老实”,或者说得更严重一点就是“笨”。不过大家一般都会因为他的孝顺而原谅他的愚蠢。

另一方面,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可能口才好,善于交际,他的圈子往往是婚礼。可是偏偏他不知道孝顺,经常说父母的坏话,甚至辱骂殴打父母。那么这样的人会怎么样呢?人们会说这样的人会自然死亡。

前面说过“孝为诸德之首”,不孝的人一定是无德之人。

有人说,“一个没有德行的人,越有学问越混蛋。”我想知道这是不是事实。

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教育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以德育人,以德为前提增长才干。美德第一,其次。

如果“德才”培养颠倒了,就会培养出很多无德之才。有才无德的人很可怕,对社会的危害不可想象。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佛法:要想转身就得自在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