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大和尚《信心铭》学习小贴士

2022-11-06 放生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三祖僧参大师的《信心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内心的最佳修行公式。按照这个公式,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心态,遇到命运遇到境遇,用里面的话去观察,这样自己的心就不会拘泥于任何一个境界,然后再坚持,放下。这样,通过各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粘对方,也不碍事。久而久之,我们的直爽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种修行是三昧一行,“直爽即道场”。

3354明海大和尚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

三祖僧参大师的《信心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内心的最佳修行公式。按照这个公式,观察自己在生活中的心态,遇到命运遇到境遇,用里面的话去观察,这样自己的心就不会拘泥于任何一个境界,然后再坚持,放下。这样,通过各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粘对方,也不碍事。久而久之,我们的直爽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这种修行是三昧一行,“直爽即道场”。

《信心铭》中有很多句子讲的就是这种坦率。一开始,他们会说,“在最高的道路上没有困难,但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最高的道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当我们知道它的时候,我们最怕什么?选择,分开!

百丈禅师也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心很有趣,可以被一切境遇所束缚,但不能只被般若波罗蜜多所束缚。为什么?因为般若不能执着,所以不能作为执着的境界。当我们的心相连、对立、分离时,我们就远离了般若,所以我们说“只凭猜疑来选择”。

“只有当有对与错的时候,你才失去了你的心”,“但不要讨厌爱情,但你可以理解它”。如果你的心远离了恨、爱、取、舍,那么你的自性自然就会显露出来。这种状态是极度放松的,没有任何紧张感。你为什么不紧张?因为它没有选择,没有恨,而选择和恨是我们内心紧张的原因,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我们内心紧张的表现。

后面我会讲是非得失,还有一些极其重要的心机关键和窍门。关于心法,我觉得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词:“停,停,停,动”。你什么意思?

也就是我们的心总是在波动。当我们打坐修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想法去压制这种波动的心。众所周知,你越压制它,它越运动,就像大海里的水一样。当它波动时,你不能按它。你越按它,它就越摇摆。

知识之海的波涛不是海外的东西。它们是海洋的一部分,与海洋融为一体。它们源于大海,又回到大海,从未离开大海。当它产生时,它能使自己平静下来,它的自性具有平静下来的功能。

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烦恼即菩提,也就是说烦恼是空的,不是一个实际的东西。我们要切除,就像现在西医治疗肿瘤的方式一样。用刀切下来,切下来之后还会长出来。只要你体内肿瘤生长的机制没有转化,它就会生长。海上惊涛骇浪也是一样。不需要取出,也不需要用力按压。当它理解了自己,它就会平静下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两种关于环境的分歧:第一种是对的,第二种是错的。《信心铭》说“只有当你有了对错,你才失去了你的心。”3354只有当你有一丝一毫的是非之分时,你的心立刻波涛汹涌,失去了原有的平静。我们通常会有一个疑惑:如果心中没有对错,那不就是和稀泥吗?它不是。

当你远离是非的时候,你的心智的观照更强,你的心智在那种状态下看透事物的能力更强。所以,有区别就是知识,无区别就是智慧,原理就是无区别时的观察力,也就是智慧的力量,它像日光灯的光一样自然地发出来,使事物露出本来的面目。

其实这件事并不神秘。即使是我们这些修行水平不高的人,在认识常人境界的人和事时,有时也会用到这种能力,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有时候不需要判断概念,不需要分辨对错,就可以直接知道那个东西。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对与错的区分。我是你的对与错,你是我的对与错。很难跳出来,因为我们被卷进去了。在这个地方不跳出来,就会远离道。所以修行的人遇到一切境界都要去道,在道的境界里面对。他们不可能像世俗的人那样博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吃了亏,有人占了我们的便宜,有人打了我们,我们受了委屈。我们总想去争取,总想把它说清楚,说清楚,这样才能远离大路。

我也遇到过一些修行人,本来是要打坐修行的,结果可能会和身边的人扯上关系。他们必须弄清楚并弄清楚。如果他们这样想,他们就已经离开了正道。所以,能够明辨是非,才是忍辱负重,忍耐的最好方式。

世间的是是非非没有尽头,永远不会明了,切了又切,理还乱。虽然各种世俗的书籍和说法似乎给了我们一些信心,比如会有这样一句话:“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但什么是历史呢?历史是抽象的;有时候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这个词很抽象。世界上有些斗争,有些恩怨永远也说不清楚。这就是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和尚要修行,首先要离开,要跳出去。我们在禅堂打坐烧香,有时候监控烧香的师傅打我们板子,我们就烦了。有一年,第七天,一个师傅没动,负责香火的师傅以为他动了,给了他一块板子。最后他不服,觉得自己没有错。在这件事上他是对的,但在实践上是错的,看了也是错的。

想想看,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要是普通人,都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委屈。最不讲理的3354。日常生活中,有人无理取闹,突然过来打我们嘴巴。太可怕了。我们必须和他战斗到底,对吗?但其实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一个最大的不合理的事情,——。这不是扇耳光的问题。这是什么?是黑白无常!

白纸黑字

无常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而且这个家伙不讲道理,平白无故地让我们老,让我们死,我们又没犯什么错误,为什么非要叫我们死呢?老了寿终正寝已不能接受,何况还有人突然因为各种怪病、各种意外不能享尽天年,所以我们应该把生活中这种斗志转移过来:

在生活中有个人占了我们一块钱的便宜,我们要跟他搞明白;有个人说我们一句话说得不对,我们非要跟他争论明白;有个人让我们受委屈了,我们非要跟他干到底……

要把这种精神转移过来——现在要跟谁干?跟无常!跟我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的,欺负我们的这个家伙!无缘无故欺负我们的黑白无常!这正是我们修行人作为大丈夫的勇气所在。

生活中跟人斗一斗,争一争,弄个是非明白,这是匹夫之勇,并不是大丈夫的勇,大丈夫的勇是要把生和死,来和去,把骑到我们脖子上欺负我们每个众生的无常这个东西搞明白,跟他干一仗,这才是修行。所以真正能够安忍不动,从是和非中跳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恰恰不是懦夫。

我们有时候也会问,那我是不是太软弱了?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这恰恰是最大的软弱,真正的勇者是敢于跟自己生命最本来的敌人,这个无常杀鬼战斗一番的,要制服它!所以我们赞叹释迦牟尼佛是“调御丈夫”。

第二种,得和失。我们在生活中逢境遇缘,得和失也是我们经常面临、让我们生心动念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看透,本来不增不减,不得不失。要有自信心。没有自信心的人,会在乎得和失,有自信心的人会放下得和失,坦然面对一切。

有时候我们在这里得到会在那里失去,有时候我们吃小亏会占大便宜,有时候我们占点小便宜却吃了大亏。在我们自性这个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虽然波涛起伏,但是大海的总量没有变化,是如如不动的。

我们看到的是现象,看到的增和减、得和失是现象,追逐这些现象,我们也就失去了本来。这样的事情古来的修行人都能放下,能舍。能舍你就能得,你什么东西都抓得紧,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你的手抓住一个东西,不能再抓别的东西了。

本身作为出家人来说,出家就是一种舍,舍弃世间的五欲,然后获得佛法的智慧。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有红尘中的各种事情需要应对。在应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可以了,但问耕耘就可以了,结果怎么样都能面对,都能接受。所谓天道,也就是事物的因果规律,永远都是公正的。

我个人观察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佛门里有一些老和尚,没有文化,也不会讲说,但是道德很高深,这样的老和尚往往他的徒弟或者徒孙非常地发达,非常地昌盛。修行人有时候沉不住气,有一些体会就急着为人师,很糟糕,像我这样没有体会就为人师,那更糟糕了。

实际上只要你真正地有德,绝对不会浪费。你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偏僻的小庙,也浪费不了。就怕没有德,没有智慧,这就像世俗人讲的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得和失都是当下这一念,我们要做的只是把握当下这一念,把握了当下这一念,就是最大的“得”。一旦我们的心随外境、随外面现象的变化而动了,脚跟在自己站的地方滑倒了,那是最大的失,所以修行人应该有自己的得和失的价值观。

从这个价值观出发,只要我们心里一有烦恼,离开了自己的功夫,离开了自己发的愿,不管你外面得到多少,都是失,最大的失。如果我们心里没有烦恼,能放下,没有离开自己发的愿,当下这一念照顾得好,功夫没有丢,不管外面现象上失去多少,都是得!

我想这个也是我们在家居士在生活中修行经常会面对的一个问题。每个人反省一下,在生活中有烦恼是为什么,都是考虑了得和失,个人的得失。或者在事情上执著了是非的判断,失去了平常心。

要在日常生活中远离这些过患呢,就可以以《信心铭》所讲的这种直心、远离是非、得失的心面对生活,当然这样面对生活的时候,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你的生活,比如你的人际关系等。你是做事业的还可以做事业,但是要有一个调整。

这个调整意思是说,你逐渐地摆脱了用以前的那种思维方式、以前的那种心态工作,在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平台上你仍然能够应付裕如,仍然能够尽职尽责,不坏世间相,但同时自己修行的功夫也能够不间断。这是能做到的,在家居士要有信心。希望大家好好用功。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修行:当你家道殷实的时候 你要永远感激这个地主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