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律那么多 持戒的真谛是什么?

2022-11-04 放生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佛教往往主张“愿”与“力”并行。十方三界诸佛皆依愿成佛。信佛学佛不能离开“愿”,有了愿也要配合自己的修行。只有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希望,才能实现我们成佛的愿望。只说自己的愿望,不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你永远不可能充满“愿望”。“信念”“愿望”“行动”缺一不可。修行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佛的境界。所以,“行”很重要。

"戒是无上菩提,一切善根都会生长."他还说,“高楼拔地而起,菩提涅槃为根基。”“佛死之后,以戒为师。”佛教徒的本分可以用两个字来代表,就是“持戒”。

一般人对持戒总有一些顾虑或忌讳,认为皈依佛门真的很难。甚至有人认为被祝圣不是自找麻烦?一个好人为什么要被束缚?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节欲”的含义。受戒是学习最好的行为,就是要求我们做好事,不做坏事;即佛教所说的破万恶,修万善;更多的是佛教

他说:“不要做恶,要做好事。”。

一个人信佛,持戒之后,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持戒是觉悟的菩萨,不持戒是迷茫的凡夫俗子;持戒就能得到解脱,就能进入佛的位置!正所谓“众生受佛戒,即入佛位”。五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所有佛教徒都应该遵守,并将终生坚持。

要达到菩提,持戒是基础。戒掉有多重要!三世诸佛皆以五戒为基础。

五戒是一切诸佛的基础和根本。如果你能很好地持守五戒,你就能持守身体,不堕落。那么你就有了成佛的基础。五戒是什么?

(一)

不杀生:佛教以慈悲为主导。慈悲就是要有慈悲心,不忍心杀生。佛的慈悲无微不至。学佛要有和佛一样的慈悲心。佛教中有六大司业之轮的说法,今生是人,来生可能是畜;前世的父母,亲戚,朋友,这辈子可能就沦落为羊了。如果我们把前世的父母老师亲戚朋友都杀光了,岂不是很残忍?所以佛教中不杀生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和弘扬我们的爱,培养我们的善良。所以要用温柔的爱去珍惜一切众生。

(二)

不要偷窃:偷窃不仅是一种明显的抢劫或隐蔽的偷窃,也是一种索取不义之财的行为。欺骗他人,接受任何好处。众生为了赚钱,也要从事各种正当的事业,甚至要利益众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过着充实的生活,没有良心,走私毒品,骗税,等等,把人引入歧途,破坏别人的家庭,都违背了不可偷盗的戒律。佛陀教导我们要摒弃贪欲,知足常乐,因为知足会让我们快乐,自然就不会犯偷窃罪了。

(3) 3)

无恶Y戒:佛陀教导的弟子有四个。四大弟子是什么?就是出家,在家。出家或出家意味着彻底脱离家庭,抛弃欲望,看破世间名利,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所以佛陀的“无恶Y戒”指的是在家出家或出家。所谓“邪Y”,是指男女关系不正常。像男人一样。

金屋藏娇,女人有外遇等等。真正的佛教徒可以很容易地遵守这个戒律。《邪Y》只是为了戒掉男女不正常的结合,而不是正常情侣的生活。有些人甚至误解信佛的人,只是因为持戒保持了理智,却失去了情感。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真正持戒的人,是最冷静、最理性的人,也是感情最丰富的人。他们就像佛教中的“菩萨”,是“感众生”的意思。“感性”就是“理性”,“感性”就是感情。他对一切众生的感情高于一切,他牺牲自己成全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从苦难中得到快乐。多么伟大而非凡的感觉啊!所以一个信佛的人,如果能彻底理解“戒”的含义,完全不会影响家庭的幸福。

(4).

不要乱说:就是闭上嘴。既然是佛教徒,就要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一个人说话会关系到我们一生的名声,所以要防重口占。业障有四种:无虚言,无恶言,无二舌,无油嘴滑舌。不要乱说:就是不要撒谎。一个人立足社会最重要的是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因此,如果他信守诺言,诚实,说到做到,恪守职责,尽职尽责,他就能树立起高尚的情操。“得不到就是得不到”是弥天大谎。不要刻薄:不要骂人,不要骂人,不要诽谤人。要知道:佛说在家里骂人的人,就像对着天吐唾沫,得痰,落在自己身上!所以作为佛的弟子,不仅要恨自己的嘴,更要培养爱字,温柔的话,柔和的话!两舌:我就是不随便批评别人,八卦或者说别人的优缺点。因为如果一个人种下两种邪恶的原因.他会害人害己。不要说脏话:不要说矫情、装饰性的话,不要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对闺房男女说淫荡的话。目前社会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择手段地胡说八道。到头来,他们伤害的只是自己,别人,没有利益!

(5)

不要喝酒:酒会混乱,会让人失去理智,不清醒,迷茫;酒精中毒一旦进入大脑,他一辈子都醒不过来。酒后失去理智,导致更多的犯罪。五戒中,杀生、偷盗、嫖娼、通奸是根本戒。至于戒酒,那是因为喝了三杯酒,不醉不归,前四种根本戒酒型容易犯。为了保持四戒的干净,不容易破坏,你得头脑清醒,才敢犯戒,所以酒精也被列为五戒之一。

五戒是人伦之本。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一致的。佛教的五戒和儒家的五戒大致相同。杀还是杀;不偷窃是正义的;邪恶的Y是礼物;别瞎说,信以为真;不喝酒是智慧;所有人都应该遵守。其他八官亭戒律,三昧十戒,比丘等。都是来源于这五戒。

持戒的真谛:

第一,禁欲的意义,从负面来说,就是预防。

作恶,积极方面是作善,止持并行,“恶”要停止,“善”要奉持。戒的最高含义,应该行善而不行,亦是犯戒。这就是戒的精神──应当要做的善行,你不做就是犯戒。

二、戒对治一切烦恼。不作烦恼因,便断烦恼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戒要重视出发点。如见到别人美好的东西,心想据为己有,虽然未有偷盗的行为,但已生起盗念,虽未有犯戒之行为,而已有犯念。反之,为救三位善人而杀一恶人,破戒之情尚可原谅。

因此,“戒”之一字的定义,不是叫你单方面的戒恶──诸恶莫作;更重要的是你无论一切大小善事都去做,凡利益众生──众善奉行。造恶是身、口、意在造,修善也是身、口、意在修。为了利益人,也为了利益自己,要帮助别人,服务别人,你自然就有福报。菩萨修行是向众生中求,所以我们学道要多结人缘。

佛陀常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甚麽方法才能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呢?就是依戒。如何“众善奉行”?就是勤修戒、定、慧;如何“诸恶莫作”?就是不作杀、盗、淫等恶业。如何降伏杀、盗、淫等恶业?那就要修戒、定、慧。要想戒、定、慧圆满,杀、盗、淫等恶业要断得清清净净;不清净就没有戒,没有戒,那里有定、有慧?你想有福

慧,那就好好持戒,有了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我们发心,受持五戒,要“上求佛道”,求佛陀加被我们;要“下化众生”,与众生结缘,念念不忙众生,能与众生结缘,我们修行才没有障碍才得到帮助。

这样说来,利人就是利己,成就佛道还是要在众生身上求。像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何止上求圆满?下化究竟了?那为甚麽还要倒驾慈航呢?这就是菩萨的悲心无尽,悲愿无穷。因为还有无量无边的苦恼众生,悲心所使还要化度众生。

我们要圆成佛道,第一要发菩提心利益众生,怎样利益众生?每一个众生有困难,都是我们的责任。要效法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视一切众生的困难,就是我们自己的困难。去帮助他,解救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救人者常自救,与人乐者常自乐!

文:97su.cn

下一篇:净土修行:他们只想做好人 而不是念佛 我该怎么办?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