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佛禅 V55573
685篇 阅读量193403
观世音菩萨头上披着布,你知道为什么吗?
观世音菩萨还有一项美德,那就是他的头上戴了一个天冠,我们平时看见观世音菩萨头上高高的,有一块素白色的布幔覆盖着,看起来非常庄严,令人一看就生欢喜心,没有人看了观世音菩萨不生欢喜心的。你们知道..
点香不要用口吹,不要用鼻闻!
因香多火势大而不能熄灭时,即用嘴巴吹灭,相当不敬的,火不熄,应用扇子打灭,或分成小把,用手振动即熄也,而点香台的火种,亦不可用嘴巴吹之,仍以手或扇打熄为宜。有人点香,为试闻香味,将香拿至鼻孔..
如何正确打坐?打坐时是否需要收腹?
问:如何正确打坐,打坐时是否需要收腹?妙舍法师答:正确的打坐第一个要有正确的发心,你打坐的发心是什么?是想要放松一下?是想要锻炼身体?还是为了成就佛道,了生脱死?那么最好是有一个正确的发心,..
大家常说的“十二部经”到底指啥?
“十二部经”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大类。1契经契经,本来经的解释也就叫契经,那么这个地方又叫契经,也就是总称而已。那这个地方所谓“总”叫契经,“别”的可以叫作长行,就是经文一种类别,就是专..
你那不是供佛,那等于在污辱佛!
居士基本守则供养的规矩供养三宝要恭恭敬敬你要是想供养三宝,也要恭恭敬敬地先叩三个头。你有这个红包,要跪在那儿,合起掌来把这些红包顶在头上,这么样子来供养三宝;不是一只手这么拿出去,以前我看见..
持名念佛种种方法 看完以后不再盲修瞎练!
▲念佛有方法(资料图)文:明旸法师为了要适应念佛时的环境和心境起见,为了要适应念佛人的根器起见,所以念法便有种种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作用,有它的特长,行人念佛时,可以自己选择下列合宜之..
【法音梵唱】《阿弥陀佛莲花开》净化内心,消除烦恼~
《阿弥陀佛莲花开》让我们以一颗清净之心共享佛歌,体悟菩提智慧的清凉、清音之美。吉祥的佛音送给您,同时回向给一切有缘的众生!愿您能永葆吉祥如意!词曲:云泉法师时光一去不再来拨动手珠念明白不再贪..
【每日禅语】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
这是在拜佛 还是在拜“是非”?
想修持的人,就要先学习“放下”。有信徒问我:“师父,要如何修持呢?”我就回答说:“放下!放下!先放下。将心事统统放下,钱财统统放下,一切都放下,这样念佛才会踏实;如果著于我相在念佛,那都是虚..
什么是“四大皆空”?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
什么是“四大皆空”?四大皆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四大分别是指:地、水、火、风。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不取亦不离..
你知道吗,其实菩萨也是佛弟子!
你们知道么?其实菩萨也是佛弟子!菩萨是佛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菩提树枝繁叶茂。菩提的意思就是:菩萨们发自内心解决众生难题所展现出来的智慧,菩提的意思可以解析为“觉”,其实菩提一词来源于菩提..
佛教经典是佛亲自写的?
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是佛亲自写的吗?佛教经典并非是佛亲自写的,而是佛陀逝世后,佛的弟子记诵出来的。佛逝世的那一年,佛的弟子,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人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一生所..
学佛人都不一定知道的诵经诀窍及注意事项
佛法智慧无边,却也不离世间万物,修法意在修心。人的心性大不相同,造就了有些人诵经悟得佛法,功德倍增。有些人心乱如麻,诵经却始终参悟不透,功德甚微。由此便有人抱怨诵经无用,其实不过是不知如何诵..
春节将至,万万不可杀生害命!(转发功德无量)
春节将至,世人难免杀生庆祝。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伤。为什么呢?人在此时,欢呼畅饮,物在此时,魂飞魄散;人在此时,骨肉团圆,物在此时,母离子散;人在此时,穿新衣,贺新禧,山珍海味..
修福报,是永远都不嫌多的
星云佛语福德具备了,还要进一步修智慧。融合了智慧的福报,才算功行圆满。有一天,佛陀游化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桥萨罗国波斯匿王接到了消息后,立即动身前往礼拜,并邀请佛陀及弟子们到他的国家,接受..
供养鬼神、给鬼神烧香,能给你免灾难吗?
供养鬼神、给鬼神烧香能给你免灾难吗梦参老和尚讲《修行》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能有吗?恐怕没有。有很多人在道教里面,求鬼神,供养很多神。..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
佛教的教法可以涵盖许多不同内容的层次,从民间信仰的层次、高级宗教的层次、哲学的层次以及到达实相无相的层次。若从实相无相的层次而言,这是佛教的根本,也是佛教的基础,因为佛法主张离欲、无所求、无..
皈依不是偶像崇拜,而是影响自己!
文:惟贤长老走上皈依三宝的道路,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很大的转折点。皈依三宝,究竟皈依什么呢?就是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又称之为三皈依。皈依佛。什么叫佛?梵语叫佛陀,中国叫觉者,觉悟了的..
非常全的佛门基本仪规,不可错过!
出入佛门之仪规:(一)入1.消假--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师父处顶礼消假。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二)出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师父告假。2.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