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

306 条微博 获赞 68
  • 尽管世界上「好好坏坏」,只要「不动心」一切就没事。不动心是一种力量,不动心是一种至高的修行境界。

  • 念佛一定要拿念珠吗?不一定。尤其念佛念惯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念佛,有没有念珠对他来说都不要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句句都能念到心里。不过有些人念佛没有念习惯,念到最后,佛号都丢失了,那么有个念珠计数,也能给予辅助。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却能增加专注力。

  • 能静心的人,心灵里自有花园,春夏秋冬四时,皆是花季,到那时,便无需到处寻找美的感觉、春天的消息。

  • 佛教常常讲无常,无常很好啊!就像人都会长大、成熟、变得有学问、有经验,这是很美好的事。不变,就不是真理了,所以:经得起风霜雨雪,才能成就松竹梅的芬芳;捱得过老病死生,才能圆满过未现的修行。

  • 这个世间,能改变我们的外在力量太强了,人家说我好话我就欢喜,说我坏话我就苦恼,这样的人生很悲哀。我们要能观照自在,要用般若智慧把自己的佛性之光观照出来。

  • 对于他人做好事,我们应该给予助力,不应心存打倒对方的想法。人类的文明是众人心血智慧所共成,彼此助成,彼此合作,才能造福社会。

  • 要训练忍耐的力量,对于外境能够认识、接受、承担、负责、化解、去除,进而修学「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转化成为力量和智慧。

  • 世间一切的现象都离不开轮回循环的道理。譬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更递,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流转,昼夜六时的交替,是时间的轮回;东西南北方位的转换,这里、那里、他方、此处的不同,是空间的轮回。

  • 如何持名念佛,可随各人根基、环境而定,唯须念到浑然忘我,如古人所云:「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 世间事苦乐都是当然的,要能看破放下。

  • 忍是一种智慧,是一股力量。好比一位父亲,在外有人叫他跪下,他可能马上跟对方吵架,甚至打架;但回到家里,孩子要他跪下当马骑,他便欢欢喜喜,因为这是从爱出发,能接受、能认识,他就能忍耐。

  • 禅的世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荣枯等等相对待的世界,到达一个绝对真实和圆融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 有一些人说佛教徒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丝亳没有人生的享乐,太消极了。难道抽烟、喝酒、打牌、跳舞、享乐,才算是积极的人生吗?如果能从吃喝玩乐中回头过来,从事修行办道、弘法利生的事业,这种人生还算消极吗?

  • 如何得到端正的身体?一、不起瞋心;二、住大慈悲;三、修学正法;四、造佛形象。

  • 「早起未更衣,静坐一枝香;穿着衣带毕,必先礼佛祖。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待客如独处,独处如待客。」佛门平日生活之常道,对一般人的生活也很有帮助。

  • 佛教的布施,是否要等有钱、有办法了再来做?布施不一定要用钱,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起一个同情心,就是布施。或者大德来了,我们起一个恭敬心,对他恭敬,也是布施;我看到你们做好事,口出赞叹,这也是行布施。布施不一定要用钱财,不一定要等待,随时、随地、随缘,都可以行布施。

  • 「悟」是一种亲证的体会,一种自性的觉醒,是不假外求的。就如同吃饭睡觉,别人不能够代替我们,「悟」必须回归到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

  • 远其实不远,端看一念破迷;近也不是近,只是假相眩人耳目。这不就是「远近不二」了吗?

  • 好事从我做起,好话从我说起,好心从我生起。

  •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屣;待人常恭敬,处事有气量。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