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

31 条微博 获赞 3
  • 我们透过修行学佛,就能够知道苦的原因与灭苦的方法,净土宗的实践就是念佛,我们的心愿,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非常愿意,而且非常高兴、愉快地去求生西方净土;它是我们众生的理想家园;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最后都导归净土;而观音和大势至菩萨也在西方极乐世界之中,何况是我们凡夫呢?

  •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应该换个角度去想,尝试去欣赏对方的才能,从而充实自己的不足。俗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们看到别人在享受丰硕成果的时候,可曾想过别人付出多少的代价与努力?所以不要妒嫉别人,与其妒嫉别人,不如起而力行,努力实践,最终定能达成自己的愿望。

  • 有外道问阿难尊者:‘断欲,有方法吗?’阿难说:‘是有方法的。’外道:‘是什么方法呢?’阿难:‘比丘以欲求、精勤、摄心、观照之坚定意志努力修行禅定,并且以修得的禅定力为基础,开发超越常人的神通,可以依此为断欲的方法。’这就是善法欲,以善断恶,以欲断欲,达至无欲的涅槃境界!

  • 佛教有八生法,即八大人觉:‘道当少欲,多欲非道;道当知足,无厌非道;道当闲静,乐众非道;道当自守,戏笑非道;道当精进,懈怠非道;道当专念,多妄非道;道当定意,乱意非道;道当智慧,愚痴非道’今天的我们能体悟多少呢?

  • 人生需要智慧,佛教让我们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执着,就连身心世界亦要放下,就好像你手里紧握一样东西不肯放手,那么就永远没有机会再去抓住另外的东西;人的执着亦复如是,因此,只有放下才能提升智慧,境界才会真正的提高。

  • 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才会产生种种的执着、冲突、矛盾和挣扎。我们学佛,就是用佛陀的法水,来洗涤内心的垢秽,开拓智慧;当我们内心的烦恼垢秽清除了,智慧开启了,那么,我们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人生,就可以转变成为清净的、圆满的、理想的、快乐的人生了。

  • 佛教教我们要培福修慧,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其实是过去种下的善因累积而来的,而不是凭空而降。因缘福报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修行才能累积,并不是求佛菩萨的赐予;佛菩萨不会赐福,也不会降灾,这个福祸都是自己招来的,自己做成的。佛教相信因果轮回,相信缘起性空,这是佛教的根本教义。

  • 现代人只喜欢外在美容,忽略内在因素,如何令到人颜色增益?修行人要做到‘戒律具足,成就威仪,见有小罪,生大怖畏,等学诸戒,周满备悉’这真是修行人颜色增益之方法也。

  • 佛教常常说,做善事就是‘种福田’;何谓‘福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皆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能有收获,故以田为喻。所以如果我们能时常恭敬三宝,侍奉父母及怜悯帮助悲苦的,就能广种福田。

  • 古人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因眼、耳、鼻、舌、身、意而生贪爱;凡夫不舍于欲,在贪爱中不能抽离,故身是障道的根本,所以佛言:‘道当少欲,多欲非道。’吾等应以此为戒啊!

  • 世尊告诫诸清信士说:‘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者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破戒有如是衰耗,吾等不得不畏啊!

  • 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不但特别为我们娑婆世界的苦恼众生,创造一个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还发愿亲自来接引念佛的人往生净土。所以,大慈菩萨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大势至菩萨亦说:‘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 现在社会,很多人理想缺失,实行今朝有酒今朝醉,醉生梦死,只顾及时行乐,不知生命有更高之价值与意义;正如莲池大师所说:‘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吾等实应以此为鉴啊!

  • 现代社会讯息泛滥,每天都传播着各处各地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人间的种种悲惨与不幸,往往令人产生无奈与无力感──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的世界,唯有改变自己的心态,用慈悲与智慧来观照一切,让自己的身心自在一些。

  • ‘一切唯心,万法唯识’,说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我们心识变幻的假相而已,妄心使然,我们的心虽境转,实在难已调御,而且轻浮躁动,随欲流转;而觉悟的智者不是在身上用功,而应该是调卸自己的心,调伏的心才能得到真正安乐。

  • 现代社会世风日下,赌场林立,赌博成风,不知博戏有六失,《善生经》云:‘1.财产日耗;2.虽胜生怨;3.智者所责;4.人不敬信;5.为人疏外;6.生盗窃心;此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凡此种种,皆是睹博之害处,实在不能不禁啊!

  • 现在大多数人心浮气躁,没有定力,佛说有七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心定下来,那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如果我们能确切实行佛陀的教法,浮躁的问题定能得到改善。

  • 既然现象界的一切都是空的、无常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沉迷它、追逐它,而应该将向外追求的眼光、心思逆转,返回到内在自心、自性的寻求上。这个时候,我们就算是开始学佛、做人了。

  • 歉让是美德,康熙年间在安徽桐城里,有张姓叶姓人家为临,因起墙互不妥协,张姓人写信给官拜礼部尚书父亲张英,希望在朝中用影响力逼叶姓退让,明理的父亲复信写到“万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家因书互让三尺,从此相安无事。

  • 我们若想得到,就必先要付出。其实付出就等于撒种子,你的种子撒多了,也就是缘结得多了,自然就会有收成、有回报。我们佛教里有句话说,帮人家就等于是帮自己,只有帮助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帮助;亦即是说,唯有利人,才能利己;如果你不肯利益别人,自己又怎会得到利益?

写微博

必填项已用*标注

验证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