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豚鹿

杭州市萧山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19-10-17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豚鹿

名称:豚鹿

拉丁名:Axis porcinus

中文俗名:中国豚鹿 芦篙鹿

英文俗名:Hog Deer

分类地位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哺乳纲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亚科:鹿亚科(cervinae)

属:斑鹿属 (Axis) (该属共4种)

外形特征

体型粗壮,四肢短小,臀部钝圆且较低,乍看很像猪,故名“豚鹿”。身长100—115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约50千克。通体淡褐色,背部夹杂浅棕色毛尖,腹部显灰色。夏季时,脊背两侧具不规则的灰白色斑点。雄鹿长有细长的三叉角,但整个角型较水鹿短得多。雌性豚鹿无角。我国的豚鹿(A. p. annamiticus)体形较大,夏毛体斑不太明显。夏毛棕黄色,冬毛浅棕色或淡黄色。

具有完整的眶后条;有眶下腺,能分泌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以标记领地;蹄间、后足等处有臭腺;没有上门齿,有短小的臼齿;胃具4室,反刍;没有胆囊;毛较短;前后肢各有2根中掌骨和中跖骨愈合,形成炮骨;足具4趾,第二和第五趾退化或仅有残迹;蹄发育良好,没有脚垫,直接触地。

分布范围

豚鹿在国外产于印度、缅甸、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我国仅有印支亚种,发现于1959-1960年间,分布于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境的耿马、西盟两县的南丁河沿岸。

生活环境

主要栖于海拔500-800m的江河两岸及其附近长有蒿草(芦苇)的沼泽湿地。很少进入离河岸较远的山地森林活动。很少见于陆地森林。

生活习性

豚鹿喜欢单独活动,偶尔有两三头聚在一起,但从来不集结成大群。白天,它们躲进树林草丛之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豚鹿全年都可交配繁殖,这种本能有利于扩大种群。豚鹿腿短,行动时喜欢低者头,所以动作又不及梅花鹿般敏捷。

既善于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性喜独栖,多独居夜行,一般单独活动,偶尔2-3只在一起,但从不结成大群。但在发情季节和采食场所常集成临时小群,每群数只到10余只不等。

白天常隐于湿地内高草丛或芦苇丛中,以苇草的茎叶等为食,尤喜食马鹿草,亦常到烧荒后再生的嫩苇草处觅食。也吃芦苇叶及其它的水草,还会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

保护级别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极危 CR D

依据标准:分布区极狭窄,种群数量极少

中国红皮书等级:国内绝迹

中国红皮书等级生效年代:1996年

国家保护级别:一级

国家保护级别生效年代:1989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