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佛禅
天天佛禅

一分钟带你走进佛陀世界!

天天佛禅 2019-06-17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1、什么是佛?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翻译呢,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这两个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


2、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存环境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关系。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不同于一般的教育,佛教讲的是三世的教育。即过去,现在,未来。


3、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佛教的创始人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出家修行,三十岁得道,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佛。据中国历史记载,他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距现在两千五百多年了,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入灭,住世七十九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



4、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人吗?


不了解佛法的人,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后,常对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这两个名词有错误的认识,【如来】是佛的一种称号,释迦牟尼佛只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尊佛,它方世界还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比如,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有十种称号【如来,应供,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明行足,正遍知,善逝,世间解,世尊】,如果加上【佛】之名号共十一种。如来只是一种统称,我们可以称释迦牟尼佛为释迦牟尼如来。就像我们称呼老师,老师是一种统称,然后才有张老师,李老师......。


5、涅槃是什么意思?


涅槃的意思,粗浅地讲,就是除尽了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盘。不懂得佛法的人,看见佛入了涅盘,就说佛死了,其实佛是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有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还能算是佛吗? 再说俗点!!就是我们一般人归西了.有道高僧就称为"涅盘"。


  

6、学佛只是追求心灵的寄托吗?


寄托心灵的方式有很多,学佛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


所谓寄托心灵,其所指的心灵,只是我们的妄念而已。追求心灵的寄托,为的是使心灵得以安顿。而寄托心灵的方法,不外是藉用艺术或宗教等外境,以虚幻的外境羁绊妄念。但妄念是念念生灭、变幻不定的,即使暂时获得安顿,也不会永远,终究会再度失落,再度追求别的目标来求寄托。虽有少数的人,能把一生、甚至把生命部献给艺术,但这是妄念强烈的执著,强烈的追求,不断加强追求同一境相为目标,表面上看似找到终身的寄托,事实上依旧是不断在追求,并不能使心灵得到安顿。所以向外追求心灵的寄托,事实上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寄托的。


学佛,则正好相反,是向内追求自己的真心。追求真心的第一步,是止息妄念,使妄念对外境不起作用,而不是向外境找寄托,用外境满足妄念。妄念止息了,身心自然安顿,而真正达到追求心灵寄托的目的。但这并不是学佛的目的,而只是学佛的开始。


  

7、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是为了什么目的?以什么动机来学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因地不真,果召迂曲’,如果动机不正确,怎么学、怎么修,都会走到歧途去。


一般说来,学佛有四种不同的发心:一是为了此生或下一生的福报,或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寿命健康,而来学佛;二是为了自己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而来学佛:三是除了追求自己解脱,也要救度一切众生都能和自己一样解脱痛苦,乃至都能究竟成佛,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学佛;四是了解一切生死轮回、或成佛涅槃,一切的痛苦与解脱,一切的众生和佛果,都一样只是虚妄的幻相,没有什么可追求,也没有什么必须脱离的,为了让自己和一切众生都能觉知这个道理,并回归这种超越的绝对境界,而来学佛。


这四种发心,虽然有层次上高低的差异,但基本士都还不算错误。当然我们不鼓励第一和第二种发心,但如果你是以这两种发心而来学佛,我们也不排斥,但你自己必须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随著对佛法了解的深入,和心量的逐渐开展,让追求的目的也跟著提升。事实上,学佛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圆满觉悟。


除了这四种目的之外,如果你还有不同的目的,那就要小心了,最好自己彻底检讨一下。特别是如果为了追求超常态的能力、为了感应、或通气脉、练灵动等等目的而来学佛,请一定要重新考虑,重新了解佛理,重新建立学佛的理念,等确定具有正确的动机后,再来学佛。因为学佛是一条追求正确觉悟之路,而不是追求迷惑于超常态能力感应之路。如果以超能力或感应来吸收信徒的,必定不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为了超能力或感应而来学佛的,必定会走入歧途。拿自己的慧命去换取虚幻的超能感应的眩惑,那是最不值得的事。

  

8、佛教是迷信吗?


所谓迷信,是自己未经探究了解,就附和他人的说法,盲目的相信。


任何教法,都没有所谓迷信不迷信。迷信与否,是你信仰的态度。如果你已经深入了解,经过观察和思考,认为它的教法没有错误,和你的观念相吻合,而产生信仰,那便是理智的信仰。如果还没了解,只听别人说很好,或者依从家族的传统而跟著信仰,信仰之后还不深入了解,只纯粹当做是‘信仰’,那即使你所信仰的教法有多好,你本身也是迷信。如果你不了解佛教,只听别人说佛教是迷信,或看见佛教的一些仪式表相,未经深入了解其义理,就评断佛教是迷信,那你自己才是真迷信—迷信他人的说法、迷信自己的成见。


佛教从不赞同人迷信,相反地,它鼓励人怀疑,并把所怀疑的事提出来讨论。唯有知道怀疑,才会认真地探讨,而得到答案,如此才能产生埋性的信心。事实上,没有任何宗教是像佛教这样容许怀疑,这样开放,这样不迷信的。



9、佛教是消极悲观吗?


许多人听到佛教讲‘无常’、讲‘生死’,就认为佛教是悲观消极。但是事实上,无常、苦、空、生老病死,都是这世界存在的事实真相,它不会因为你不谈它而消失。


消极或积极、悲观或乐观,不是在于无常、苦、空、或生老病死这些事,而是在于你如何面对这些既存的事实?你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它?如果你能正视它,这就是积极;如果你认为这些太消极,而不愿意谈,或者不敢碰触,以为不面对它就不存在了,这种逃避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消极,不只是消极,更是自欺欺人的愚痴想法。如果你面对这些事实,而认为无法突破,甘心被它所限,因而消沉,或放纵享乐,那是消极;如果能正面探讨它,突破它的限制,就是积极。如果你不愿去突破它,而认为人生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那才是悲观;如果你能从探讨和突破中发现人生的另一层真实意义,那就是乐观。

  

佛教正视这世界上一切现实问题的存在,用心来探讨,并找寻解决的方法,从内心真正的自己,来突破外在的限制,找到无量的生命的意义。所以事实上,佛教是真正积极乐观的。

  

10、佛教相信死后的生命吗?

  

当然,佛教的生命观就是永恒不灭、无始无终的生命观。不只死后还有生命,生前也有生命。每一番生命的生死现象,都只是一次受业报的形态而已。

  

当这一阶段的生命‘死亡’之后,会暂时进入一种叫‘中阴’的过渡状态,等待再一次的‘出生’。至于下一生的地点和形态,是依过去世所造的业而决定。这就叫做‘生死轮回’、或‘六道轮回’。这就是一般众生的生命现象。

  

11、什么是六道轮回?

  

六道,是众生死后的六个去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周而复始的在这六道中轮转,前三个为善道,后三个为恶道,造善业死后去善道,造恶业死后去恶道,随自己生前的业力牵引,该去哪一道就去哪一道。所谓 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12、真有极乐世界吗?

  

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到的,佛制定的戒律里有不妄语,难道他自己反而说瞎话骗人吗?可见极乐世界确实有。

  

13、极乐世界和天堂一样吗?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极乐世界和天堂都是完全不同的。 天堂,是由众生的共业力所现的,一个供善业成熟的众生享乐的地方。每一层天大多都有它的天帝管辖,却不一定有佛法。它的快乐是相对的乐,是感觉作用的乐,是终必会消失的乐,是会引生痛苦的乐,是不究竟的乐。它的景象、享用的物品,尽管再多么美妙,也都终必坏灭,都不是真正清净的。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在六道之中,福报享尽后,还是要堕入其他五道之中,继续再受轮回。

  

而极乐世界,它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建立的清净国土,是一个供发心努力修行者专心修行的地方。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恶道,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也都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寿命非常长,长到足以修行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永远没有机会再受生死轮回。除非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承著弥陀宏愿到六道中示现生死,广度众生。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所有生活上的必须品,和修行上所需要的东西,都只要动一个念头就自然出现,不必再为生活和修行而烦恼,可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神都用在修行上,所以能够很快成就。又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世界没有任何会障碍修行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是帮助大家修行的,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很快就能成就。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必定都安享清净的究竟大乐,因此称为‘极乐’! 阿弥陀佛!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