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海会
云台海会

戒杀护生|丰子恺创作《护生画集》期间,夜梦无数禽兽欢欣叩谢

云台海会 2019-06-12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护生乃方便  护心为究竟

—— 以丰子恺《护生画集》的创作及其特色为例


  “好生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如《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之大德曰生。”《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列子·说符》:“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竟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可知中国早就有护生之理论、护生之慈心,乃至放生之习俗。



  汉代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与盛行,中国的放生、护生乃至素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正史、野史和各种文艺作品中的戒杀、放生、护生活动的记载及因果感应故事不胜枚举。但用系列漫画来宣传护生理念的,则以当代丰子恺居士创作的《护生画集》为首创。作为“五四”以来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美术家,丰子恺居士的《护生画集》自问世以来的数十年间,备受海内外各界读者的喜爱,一版再版。


今天我们重温丰子恺的《护生画集》,探索其独特的思想、艺术特色,对于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护生文化,开显人人本具的恻隐、慈悲之心,推动环境和生态保护,无疑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一、丰子恺及其《护生画集》的创作、出版因缘


  丰子恺(1898-1975年),浙江桐乡石门镇人。1914年秋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文学家夏丏尊、艺术家李叔同。1921春赴日,研究绘画,学习小提琴,进修日语、英语。1925年到上海,与文化界名人叶圣陶、胡愈之、夏衍等组织立达学会,创办立达学园。1939年4月受校长竺可桢之聘到广西宜山,任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的艺术指导,后随校迁至贵州遵义。1942年11月离开浙大,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月1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



  《护生画集》一共6册,计450幅,作品取材于古今有关戒杀、护生的诗文,笔记小说中的因果故事及耳熟能详的市井生活情境,每一幅画都配有相应的文字,而给这《护生画集》配文字的,共有4位人士:弘一大师为第一、二集配文字,叶恭绰先生为第三集配文字,朱幼兰先生为第四、六集配文字,虞愚先生为第五集配文字。不足部分则悉由画家自己配足。


另有多篇名家序跋,可以说《护生画集》融绘画、诗文、书法和哲理佛心于一炉,堪称一部思想性极强的文艺巨著!其创作历时46年,期间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社会大动荡,而画家却矢志不移,画风平实一贯,充分反映了其信仰的忠贞与艺术家的操守,使《护生画集》尤具历史文化价值,散发出不朽的艺术魅力。



  说到丰子恺的《护生画集》,在中国佛教界可谓家喻户晓,其创作直接肇因于弘一大师,它历经劫难得以完整出版,则得益于新加坡的广洽法师,处处体现了佛教仁人志士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佛法感召的不可思议。


  大家知道,弘一大师(李叔同)出家前曾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音乐美术老师,丰子恺即是他的高足,师生情谊深厚。弘一大师出家后,丰子恺还从他皈依了三宝。《护生画初集》即是丰子恺为弘一大师祝贺50大寿而创作的,1929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共50对字画。由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亲手写字,一字一画相对照,卷首由马一浮先生书写序言。



  丰子恺本来只打算画一集,或许有感于当时世界杀机炽盛,画家为弘一大师的悲心所感召,又续画了60幅护生画,寄到弘一大师所在的泉州,祝贺恩师60大寿,1939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弘一大师收到第二集画稿后感到十分欣慰,回信说:我70岁时你画70幅,80岁时画80幅,一直画到100岁。丰子恺回信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941年弘一大师还特别给李圆净和夏丏尊写信,认为护生画前两集出版流布之后,“颇能契合俗机”,“《护生画》续编事,关系甚大,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虽然两年后弘一大师圆寂,但丰子恺在此后的30多年中践行承诺,邀请名家题字,先后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三、四、五、六集。



  1948年底,丰子恺来到厦门。正是在这里,他完成了《护生画集》第三册的创作,并且遇见了神交已久的广洽法师。此后终其一生,两人都因《护生画集》而紧紧联系在一起。



  1960年夏,丰子恺已计划绘制《护生画集》第四册,只苦于出版困难。他给在新加坡的广洽法师写信说明了情况。广洽法师立即回信,表示可在海外募款出版。《护生画四集》遂于1961年初在新加坡薝葡院出版,此后《护生画集》第五册也于1965年9月在新加坡刊印。



  在创作《护生画集》第五册期间,丰子恺常常梦见成百上千的禽兽前来向他叩谢,表达欢喜鼓舞和感激。1965年3月31日,丰子恺在给广洽法师的信中写道:“所述梦境,实非偶然,精诚感动万方故也。弟昔年作护生画时,亦常梦见千禽百兽欢喜鼓舞,有时梦中景象助威画幅……”



  1973年,丰子恺自知时日无多,冒着遭进一步批判、迫害的风险,偷偷完成了《护生画集》第六册的绘本创作,嘱托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朱幼兰居士题字和保管,并低声对他说:“绘《护生画集》是担着很大风险的,为报师恩,为践前约,也就在所不计了!”两年后,丰子恺与世长辞,未能见到六集护生画出齐。


直到1978年秋,广洽法师才得以再度来到上海。当他从朱幼兰那里了解到《护生画集》第六册的实情后,内心十分感动,在其《方外知音何处寻》一文里写道:“不受环境的挫折而停顿,不受病魔的侵患而退馁。以护生则护心,永远保持这颗赤裸裸对待人的良心善念,生死以之,义无反顾。”他此次离开上海时,将原稿带走,随后就募款印行。1979年10月,第一至第六册由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出版,护生画终于圆满问世。



  1985年9月,丰子恺逝世10周年,广洽法师从新加坡来到浙江桐乡石门镇参加丰子恺故居“缘缘堂”重建落成典礼,并在孤山文澜阁亲手将《护生画集》全部原稿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为知己的沥血之作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1985年,海天出版社即将《护生画集》全六册结集出版,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1999年12月,中华书局则编辑出版了《护生画集选》。在佛教界,1984年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了《护生画集选集》;1996年,北京广化寺印行了《护生画集》全集,因深受欢迎,以后又重印流通。



  二、《护生画集》的特色及其时代意义


  《护生画集》内容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戒杀警示,规劝世人勿杀生害命。如《乞命》图,描绘一头老牛面对屠夫的匕首,跪地流泪、战栗不已的场景,并配文曰:“吾不忍其觳觫,无罪而就死地,普劝诸仁者,同发慈悲意。”又如《倒悬》,画的是一人双手各倒提着一只鸡和鸭行走的场景,并配文曰:“始而倒悬,终以诛戮,彼有何辜,受此荼毒?人命则贵,物命则微,汝自问心,判其是非。”



  二是善护生灵如《却羡蜗牛自有家》配诗曰:“闲看蜗牛走,亲为筑坦途,此君家累重,莫教步崎岖。”又如《冬日的同乐》画老人幼童闲坐,周围有母鸡携小鸡啄米,鸭群引颈欢鸣,一犬静静蜷卧,配诗曰:“盛世乐太平,民康而物阜,万类咸喁喁,同浴仁恩厚。”描绘了一幅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三是歌颂。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忠犬义马等古往今来的动物典故,以及一些奇闻怪传。如《愿共甘苦》图配文曰:“夔峡间有子母鹊,比常鹊差大,雌雄未尝相离。虞者必双得之。闭雌于笼中,纵雄出食,食饱辄归。纵雌亦然。若双纵,则径去不复返矣。”(《随手杂录》)说明鸟儿也有情义,甚至人有不及。又如《虎感拔刺》图配文曰:“江州妇人采拾于野,忽为虎攫而踞之,妇向天大呼,虎即举其掌,妇视掌中有刺,因而拔之,虎乃舍妇而去。”说明连老虎也通人性。



  四是讽喻。如《盆栽联想》,在一盆栽旁画一手脚被缚小儿,并配文曰:“小松植广原,意思欲参天,移来小盆中,此志永弃捐。矫揉又造作,屈曲复摧残,此形甚丑恶,画成不忍看。”(缘缘堂主诗)又如《剪冬青联想》,在园艺工人修剪冬青场景上,描绘一排高低不一的学生被一把大剪修掉了脑袋,并配文曰:“一排冬青树,参差剧可怜,低者才及胸,高者过人肩,月夜微风吹,倩影何翩翩。怪哉园中叟,持剪来裁修,玲珑自然姿,变作矮墙头,枝折叶破碎,白血处处流。”(缘缘堂主诗)这两图既表达了画家对植物遭人为扭曲伤害的怜惜,又借此讽刺旧的教育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丰子恺作为弘一大师的学生和皈依弟子,无论是在艺术造诣还是人格塑造与宗教修养方面都深受乃师的影响,这从《护生画集》中亦能感受得到丰子恺的为人和弘一大师的影响。早在《护生画集》第一册上,弘一大师就在所附回向偈里指明了护生画的原则,即“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丰子恺先生的女儿丰一吟在《我看父亲画〈护生画集〉》一文中说:




  这第一集,是为弘一大师祝50整寿。当时,弘一法师住在温州,与我父亲不断地通信,对每页画稿都仔细审视,然后考虑恰当的题字,一丝不苟。弘一法师在1928年农历8月21日写了一封长信给我父亲和策划画集的李圆净居士,信里谆谆嘱咐说:《护生画集》应该以优美柔和之情调,让看画的人产生凄凉悲悯的感想,这才有艺术的价值。如果纸上充满了残酷的形象,杀气腾腾,而且标题用《开棺》、《悬梁》、《示众》等粗暴的文字,那看画的人就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想;优美的作品,才能耐人寻味,好像吃橄榄一样。随后1940年出版的《护生画续集》的内容与初集相比,就多了和平的气氛。



  父亲一生画了上万幅画,但是他作护生画,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他一直强调:“护生”是为了“护心”。这话是国学家马一浮先生说的,马先生说: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事——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故曰护生者,护心也



  父亲说:我们所爱护的,其实不是禽、兽、鱼、虫的本身(那是小节),而是爱护自己的心(这才是大节)。他又说:无缘无故有意踩死一群蚂蚁,不可!不是爱惜几个蚂蚁,是恐怕残忍成性,将来会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而无端有意地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近年来,发现有些国家的鸽子、鹿、牛、猴子等动物不怕人,甚至会直接到你手中吃食,而我国的飞禽走兽多数都十分怕人,很难接近,这可能与我们关于爱护动物的教育缺失、动物有太多惨痛的经验有关。放纵自己的贪欲,是最大的祸害;不知反省迁善,是最大的病痛。教育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则终身受益。人世间所有的种种假恶丑现象,都与信仰、道德、爱心的缺失有关。这是目前教育最大的弊端。广洽法师在《护生画六集》序言中说,护生画所提倡的人道,在今日这个时代,更加需要。就算火光微暗,也可以照亮暗室;就算呼声渺小,也可以唤醒人性。



  随着全国日益城镇化,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整日在高楼大厦与车水马龙之间求生活;各种声光电科技设备则让更多的人时时沉浸在或暴力或色情等虚拟的游戏、娱乐中,世人与简单、朴素、充满乡土气息的“大自然”的确渐行渐远。


正因如此,像丰子恺居士《护生画集》这种简洁明快,线条流畅,充满生活气息的漫画作品,尤能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其简约之美与寓意之深亦令人印象深刻,细细品味,总能感受到其间洋溢着的童真之趣、敬畏之心、诗意之韵、仁爱之情。崇尚自然、人道主义、护生护心,应是丰子恺居士《护生画集》最大的特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珍视、最需要重塑的品质。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