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佛教网
青年佛教网

佛说十二因缘,读懂生命流转的来龙去脉!

青年佛教网 2020-01-12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十二因缘

佛家有所谓“六道轮回”的说法,六道包括“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和天道”,前三道为恶道,后三道为善道。

“十二因缘”讲的是人道中的轮回过程,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人生状态。

佛教认为,人在投胎之前的身体叫作“中阴身”,中阴身的目标是寻找适合投胎的父母,进行转生。这种转生之念,便是无明。



无明

无始以来,由于一念不觉,不能了知“缘生万法生,缘灭万法灭,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的诸法实相,就是无明。

无明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称为“无始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人的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

男女之间所生的爱意,便是“一念无明”,这种无明是引发其他因缘的根本。


因为有了这个烦恼的根源,于是有了行,所以说“无明缘行”。

行是行为,是造作,因为过去的无明迷惑妄心,引发了身、口、意三业,招感未来果报的力量。

具体而言,此时男女双方已经互生爱意,便会产生交媾的行为,这就是行。


在这里特别指投胎的业识,是依过去惑业的动力,看到现前欲境,生起“纳想为胎”的念头,纳于父精母血之中,而为胞胎,这便是“识”。

“识”的过程,便是中阴身投胎的过程。


名色

有了识之后,就有“名色”,所谓“识缘名色”就是这个意思。

名色是投胎之后的肉体与精神的结合,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色是肉体的物质色。

父母血脉与心法共同构成了名色,也就是我们的身心。


六入

身心完备之后,则有“六入”。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为六根能进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又能为六尘所入,所以叫做“六入”。

比如眼能看见颜色,便入于色尘,其他诸根,道理亦然。

十二因缘中,生命的开始,便是这个样子。


胚胎出母体后,与外界接触,通过六入的作用而产生一种触觉,这便是触。触是根、境、识三者和合,而起的单纯知觉作用。

“境”就是外在的环境,环境的好坏,会通过六根传递给精神,对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才有“孟母三迁”。


受,是一种对“触”的精神领受,对外境苦乐等感觉的体验。比如我们同时尝到酸甜苦辣,便会同时接受这四种味道,而且层次分明,十分清楚。

受是对所处之境的消化与领受,将外在化为内心感受的过程。

近朱者赤”的说法,“名山久住道心生”,如果能常亲近贤德之人,受真理嘉言的熏陶,必然能提升心性层次,做良善之人。

“触”是十二因缘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需要重点把握。



爱,指的是一种贪爱,是由于感受到苦乐而产生出的爱憎等情绪。

《增支部》经典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佛法观念中,爱与憎是一体的两面,互相作用。

贪爱和厌恶之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生死根源,也是佛法修持的关键。只有去除这种欲念,才能“一刀斩断烦恼因,双脚踢开业障苦”,摆脱轮回。


当你对事物产生爱欲,便想把它拿过来,这便是“取”。

取是一种执着,是一种贪,因此会产生种种恶业,造成身心的种种烦恼。取和爱、无明都是烦恼的迷惑因,如果能够断除,则可免受生死之苦。


有,就是将取得的东西为自己所有的意念与行为,会构成潜在的业力。这些业力所招感的果报,是相续而生,不会亡失的,所以称为“有”。

爱、取、有三支是于现在世造作的未来三支苦的因。


生,是指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在未来世又托胎投生。


老死

有生就有老和死。随著生命的流逝,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便是“老”,最后呼吸停止,诸蕴离散,身坏命终,则是“死”。

不过,老死并非有情的全部灭亡,老死的是色身,业识却与无明和行,重复另一轮的生命流转。

现在世的爱、取、有三支苦因,会感招未来世的生、老、病、死苦果。



古人有一首偈语:“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生动揭示了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的必然规律。

十二因缘是一个扣一个的连环,互相作用的连锁,叫作“顺生门”。而想要“跳出红尘外,不在三界里”,就要从斩断“无明”开始。无明既灭,其他因果皆无,烦恼便会彻底灭除,也免受生死轮回之苦,这就叫“还灭门”。

修持佛教的十二因缘,就是灭无明之念,求解脱之法,解脱之后,便可得涅槃,成佛之道尽在其中。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