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

谁,惊艳了时光?

索达吉堪布 2019-12-09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今天的人们,

有做大、做强、做快的意气,
却少有十年磨一剑的匠心;
所以有琳琅满目的产品,
却少有惊艳时光的珍品。



你的心,何事喧哗?

艺术家往往要依靠一种极其微妙的心态来创作,但很多现代人内心浮躁,哪怕在艺术创作中也一直追求效率和回报,在质量方面没有特别地重视,相信在这点上,很多从事艺术研究与创作的朋友们也有所体会。

我在世界各地见过很多喜欢艺术的年轻人,有些人的确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生命,不论创作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创作的过程。但更多人仅仅是把创作当作一份工作,力图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包括有些卡通、漫画、电子游戏以及影视剧等等。因为创作的时间周期很短,创作本身也就难以经过缜密、细腻的思考,这样的作品恐怕很难会有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匠人?忘了名利之心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很多艺术作品相续问世,但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寥寥无几。比较而言,千百年前流传下来的作品却往往震撼人心,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古代的艺术家们有一颗清净的心,在创作过程中能专注于当下的工作。

以前去日本时,我也发现他们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传承保存得非常好,不论是做饭还是艺术创作,很多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一个事业当中。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将技艺传承给下一代,让后人能继续从事这项事业。很多人将这种精神称作“匠人精神”,在这种精神下所创作出来的作品,的确和有些年轻人的作品有很大差别。


不追求工期,只追求圆满

佛教的艺术创作非常讲究“调伏自心,自净其意”,也就是调整创作者的心态,在清净的心态下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效果就会非常好。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品中,相当一部分都有宗教背景,而且宗教越兴盛的地方,艺术品越丰富,意大利和法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这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十分用心。法国的巴黎圣母院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它始建于1163年,在1345年全部建造完毕,整个建造过程持续了近两百年。

现在不可能再花这么久的时间去造一座建筑,连我自己也是这样。以前我们佛学院建经堂的时候,我也反复地和施工队强调,一定要在两年内完成施工,三年就时间太长了,等不了,但古人的心态不是这样的。


时间沉淀的价值,才敌得过时间

我曾将一篇乐山大佛的介绍从汉文译成藏文,里面就提到,乐山大佛历经九十年才修建完成。最早的时候,由海通师主持建造,可他修到肩部时便圆寂了,然后,他的徒弟继续主持修建,之后再有人接力,前后经历了三代人才得以完成。

反观现在的一些工程,由于人们一味追求效率,施工过程也就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但与内心浮躁的现代人不同,古人心性沉稳,我觉得这与宗教熏陶也有一定的关系。玛雅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中国的藏地、汉地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中都流露出创作者沉稳、清净的心,这也不得不说是历史对我们的馈赠。


需做到:虔心、静气、凝神、守意

藏地的唐卡同样承载了画师的特殊力量。

当然,如果画师心浮气躁,一边打电话一边作画,这样的态度肯定不行。我去过一个画唐卡的地方,那里的人一边作画,一边回微信,在这种三心二意的心态下绘制的唐卡不会很出色。

相比之下,另外一所唐卡学校的要求就十分严格,除了星期天,平时所有人都不能用手机,并且每天早上念诵经文,晚上还要回向。那里的画师们遵循着古老的唐卡绘制传统,作画前要沐浴、更衣,平时要守持戒律、不吃葱蒜等等。在作画的过程中,画师还需要观想,以一种非常专注的心态来画。这样一来,诸佛菩萨的加持就会融入画师的心,作品也会自然富有感染力。对很多人而言,这表面上只是一幅画,但实际上,它还传递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定如日照金山,乱如雨打浮萍

一幅上乘的绘画作品要神形兼备,但现在很多作品往往有形而无神,这恐怕与画师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关系。很多的美术作品,虽然看起来特别逼真、写实,但很难让人感觉到那种无形的力量。

据说大英博物馆中有八百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其中有部分是东方的绘画艺术品,非常精美,给人们的感受也完全不同。敦煌莫高窟中也有大量的佛教艺术品,有很多甚至融合了印度、伊朗、希腊等国的艺术特色,当我们面对这些艺术品时,也能感受到它们所传递的力量,甚至可以体会到当时创作者的心。


匠心可以通神

以前孔子学琴的时候,弹了一首曲子,老师听后,觉得他已经学会了,便让孔子学另外一首,但孔子说,自己只是学会了旋律,技巧尚未熟练,想要再练习一段时间。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对孔子说,你的技巧已经熟练了,可以学下一曲了。孔子又说,他还不了解曲子的用意。当老师再来催促他学新曲子时,他说,虽然他已经了解了曲子的用意,但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所描述的人的长相。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说,我知道这个人的长相了,这首曲子所歌颂的人,身材魁梧、清瘦,应该是周文王。老师听后非常欢喜,说道,的确是周文王。这首曲子就是《文王操》。

可见很多艺术家都在用心来创作,以这样的态度创作出来的作品,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都会深入人心,即使经历千百年,仍会有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传递着作者心的力量。

摘自索达吉堪布演讲

《浅谈佛教艺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关系》
  如果生命充满琐碎的利益  
  怎会有价值?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