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海会
云台海会

修心八颂略释:第三颂 疾断烦恼

云台海会 2019-06-06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颂  疾断烦恼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颂 义 

于日常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都应省察内观自心,正当烦恼刚刚于内心萌生,要危害自身与他人之时,愿及时觉察并速疾作严厉呵斥令彼断除。


在娑婆世界里,众生皆有烦恼,而其根本来源,显宗认为,烦恼的根本是心所烦恼和无明。因此,在对治烦恼的方式上,是将因转为道用。


一位尊者说:“求法若不对治烦恼,修行则成徒劳无益。”我们求法修行的目的是对治烦恼,那么应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治呢?于此处的窍诀是:于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观察自心,这个心是善?是恶?还是无记?如果是恶,则属于五毒烦恼里的哪一个?有来去?有形状?有颜色?有本体吗?


这样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每一刹那的心相续,有智慧的人就能以正知正念来对治烦恼。若生起烦恼、恶念立即舍弃,并痛加忏悔。而没有智慧的人却正好相反,辨不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甚至将善恶颠倒,更谈不上去对治烦恼了。


烦恼由心起,如果心不起烦恼,纵然遇到某些违缘,比如身体不适生病,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危害。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痛苦与快乐主要由精神所支配,如果精神快乐,身体感受痛苦的程度就会减少,如果心里痛苦,那么身体感受痛苦的程度就更增强了。


佛法认为,烦恼是自心习气的显现,通过对治可以完全消除。比如有些道友个性刚强、烦恼粗重,通过一段时间的闻思修后,他们的人格逐渐变得善良,智慧逐渐增长,烦恼也随之减轻了。但在他们放松对治的时候,往昔的烦恼习气就又渐渐抬起头来了。若再加以对治,久而久之,精进不懈,心就会逐渐调柔,也就将粗重的烦恼转为道用,这是每个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可以现量体验到的。


© 图片来自网络


“烦恼妄念初生时”一句,是讲当我们心里刚刚生起嗔恨时,必须立即觉察,并立即舍弃。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云:“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在烦恼刚刚生起之时,若不及时铲除,就会危及自己和他人。比如初遇怨敌之时,应该观想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应该平等对待。如果初接触时不这样思维观想,等到双方争吵起来,正在火头上时,就根本无法以正知正念来对治了。


“将烦恼转为道用,烦恼的本性即是菩提,一切都是清净等性。”但作为凡夫的我们,所看见的仍然是不清净的,自己只能在心里发愿能尽快得到将烦恼转为道用、证得等性的境界,而在行为上,仍然要从显宗的因位现行角度出发,来摧毁贪嗔痴慢嫉五毒烦恼。否则,刹那的嗔心就可以毁掉自己往昔所积累的福报,自害害他,一时的贪心可使自己破戒,同时又毁了他人。


所以,应时常观察自心,时常呵斥自己的恶心。以前,有些大德们生起恶念时,不吃不喝,责骂自己,痛打自己,以此来对治烦恼。这个窍诀看来简单,其实极其甚深。每一个修学大乘的人都应该依靠这个窍诀,时时刻刻从身口意三方面努力精进修学。


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讲他人过失。《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如果说他人过失,就违犯了菩萨戒。世尊曾说:“除佛以外,很少有人能知众生根器。”如果自己是佛,可以直接去说别人的过失,但请大家问一下自己,我是否已成佛了?


许多人说别人过失,因无有利他的悲心摄持,只是为烦恼所催,这样既损了自己的善根,又使自己对他人的成见越来越深,障碍自己的修行,影响道友之间的和合,于己于他都无利益。所以,在修行时,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必须要观察,逐渐调伏刚强的性格,使心相续逐渐柔和起来。





【 修 心 八 颂 】


愿我以胜如意宝, 饶益他众之意乐,

时时刻刻倍珍爱, 轮回一切诸有情。

愿我交往何人时, 视己较众皆卑下,

诚心诚意又真挚, 尊重他人献爱心。

愿我恒常观自心, 烦恼妄念初生时,

毁坏自己他众故, 立即强行而断除。

愿我目睹恶劣众, 造罪遭受剧苦时,

犹如值遇珍宝藏, 以难得心爱惜之。

愿我于诸以嫉妒, 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 利益胜利奉献他。

愿我于昔曾利益, 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纵非理而陷害, 亦视其为善知识。

愿我直接与间接, 利乐敬献诸慈母,

老母有情诸苦厄, 自己默默而承受。

愿我所行此一切, 不为八法念垢染,

了知诸法皆如幻, 解脱贪执之束缚。




© 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更多阅读:

  • 修心八颂略释:第一颂 恒怀珍爱

  • 修心八颂略释:第二颂 思维卑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