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网
中国佛教网

一定要记住,你对心灵之道感到挫折,往往是正在成为真正佛法修行者的征兆...

中国佛教网 2019-11-09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如果你有居所,安排一个佛堂会是个好主意。布置可以很简单,但记得要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如同龙树在《亲友书翰》中所提到的,即便是如来的木雕像也应被视为是如来本人。龙钦巴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所有佛陀的造像,都应视为佛陀的化现,一个塑像被雕成佛陀形相的这个事实,就代表它自动被佛陀加持了,因此是珍贵的,不应该把它看成只是个无生命之物。

但是,金刚乘的弟子经常将佛堂布满了金刚乘本尊的图像,却完全忽略了佛陀,让人很难判断他们是否真的是佛教徒。当你修持前行时,准备一幅唐卡、图画或白描,描绘着你所修持的皈依境,对你的修持会有所帮助。

并请切记,佛堂的目的是做你修持的助缘,令你忆念佛、法、僧,也提醒你的正念之用。

佛堂应该要干净且具有启发性,不要像个壁炉架,上面堆满了不知道要摆在何处的东西。上师们的照片能令人生起欢喜,但记住,别拿它们像奖牌或证书一般,来炫耀自己与上师的关系。

佛陀曾亲口说过,未来他会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因此,在碰触神圣法本之前都应洗手。我们也应对佛陀的造像表达最大的敬意,无论它们在哪里——或远或近,或高或低。

另外一个很好的方法是,训练自己有意识地不要跨过圣物,例如法本或僧袍。这是千年前印度音乐家所建立的习惯,他们视尊重并礼敬乐器为理所当然,而且绝对不会从上面跨过。

现今,法本经常影印得相当粗劣。然而,在那些脏污粗劣纸张上的文字,却具有强大的力量将我们从幻相中解脱出来;而不跨越或踩踏法本的用心,本身就能积聚大量的福务。如果你这么做,下次研读法本时,就会发现自己更能清晰地理解佛陀的话语。

所以,当你将行持的福德回向给所有众生的证悟时,记得要加上这句:「愿所有的佛法修行者不要踩踏他们的法本。」这可能需要一些重新的训练,但它是个应该培养的好习惯。


修行的时间与场所

修行的场所在哪里都无妨,所以试着不要过分挑剔。否则,你会为了安排正确的修行条件,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枝微末节上,却没有时间修持。

龙钦巴(Longchenpa)曾说,在山顶上,我们的心自然而然会较为清晰,因此较容易平息心理上的昏沉。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在山上修行,而且接受过观想、「止观」的教授,那么就应该做这些修持。

他还说,在岩石崎岖的地方思惟无常是有益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在心中生起对「轮回是苦」的悲伤感。因此,岩洞是修持「止」、「观」的好地方。安坐在流水边上,能够对激发出离心与厌离轮回的修持,培养出迫切感 ;在墓地修行,则会非常迅速地带来许多加持与大成就。

因此,如果你很容易就能在岩洞、河边或墓地修行的话,那一定要遵从龙钦巴的建议,但若无法做到,也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去尝试。

佛法修持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全然的孤立,因为当我们独处时,受到散乱的影响就会较少,因而能创造出完美的条件,让悲伤感在心中增长。「悲伤」是一片活土,对于那些知道如何善用它的人,无须费力就能从其中涌现各种善念。吉美·林巴形容「悲伤」是最无价的圣财,而且在佛经中,佛陀也赞叹「悲伤」是引导一切善德能接踵而来的开拓者。

随着悲伤,我们自然会生起信心与虔敬心。培养出这两者之后,「止」和「观」的修持就无须太费力。修「止」能让心变得柔顺、可塑;有了一颗柔软的心,「观」就相对地容易达成。一如佛陀在教授戒律时对僧众所做的开示;戒律能帮助我们保持于「定」(梵samadhi,三摩地),习惯于「定」能延长我们清明的时间,而清明与智慧两者无异。证得智慧,我们就不会再被贪、瞋、痴所困,而能如实地感知一切现象。

但在这年头,光是想找时间全然独处都极有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有家室的人而言;也因此,要安排一个「理想的修行场所」更是无法想象的奢侈品。所以就单纯一点,让自己每天尽量有一、两个小时完全独处。如同吉美·林巴所说,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么也不做;供养整个世界与其中的一切,也积聚不了足够的福务来拥有独处修行的机会。他还说,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看到轮回的过患与涅盘的利益。因此,我们要从心底祈祷,愿自己有一天能遇上如此的机会。

另外一个维持独处很好的理由是,要遇见没有偏见、能尊崇佛法而不心怀嫉妒的人,是非常稀少的。

如果我们还是很难创造独自生活的机会与助缘的话,至少试着让自己的心远离迷惑。如同康楚仁波切所说,在所有独处的经验中,将心与迷惑分离是最殊胜的闭关、最殊胜的孤独、最殊胜的僻静处所。因此,当你置身于人群,例如一声聚会或足球赛时,试着做做看,让自己有一小段时间不融入于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之中。



你应该感到挫折

修持佛法必定是一件令人感到挫折的事。修行者——特别是初学者——常常不了解挫折感其实是成功的路标。对自己缺乏专注力、虔敬心或感应而引起的恼怒与沮丧,可能正是促使你更努力来完全融入修持之所需。当然,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将你推到另一个方向,让你停止修持——这是你必须不计一切代价都要抵挡你诱惑。但是,一定要记住,你对心灵之道感到挫折,往往是正在成为真正佛法修行者的征兆。

好时光与坏时光

我们修行的状态,会因为自己是否在闭关或日修而有所改变。就如我们的身体构造完全受制于不断改变的宇宙构成元素,人类可说只不过是这些相互作用的副产品而已。因此之故,我们的色身与心永远都在改变。前一天,由于专注较容易、观想较清晰,我们对自己的禅修情况既振奋又鼓舞;而隔天,修持却变成麻木又令人挫折的灾难。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些经验影响自己对修持的期待。

当修持进行得顺利时,不要过度兴奋,也别把这种专注与感应的强度当作日后修持的参考点。

策列·那措·让卓(Tsele NatsokRangdrol)说,佛法修行者不应像儿童在摆满玩具的游戏场般过度兴奋,以至于无法选定一种玩具,到最后什么都没玩到。

而当你的修持进行得不顺利时,别让它破坏或侵蚀你修持的决心。吉美·林巴所给的建议是,在突然面临恶缘与障碍时,视它们全是上师与佛法慈悲的加持,以及修持的成果。

修持可能会扰动我们的生活,甚至会引来障碍,一如释迦牟尼佛在证悟之前引来魔罗的愤怒一般。因此,障难是你修持奏效的标志,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

在此,关键是要能持续而连贯。


修行者经常发生的状况是,在受到激励时过度修持,而当一场好梦都经历不到、无法专注或无法控制脾气时,就会深陷挫折。在一段「大口吞食」的修持之后,他们会停止好几个月;当他们终于又要修持时,才发觉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以这种速度修持,进展会非常缓慢。

比较好的是乌龟的方法,每一步看起来都极为缓慢,但不论士气如何低落,你都持续地遵循自己的修持进程,不中断也不减少。这是我们利用自己最大的敌人——习气,来对付它自己。

习气就像会吸血的蚂蟥(水蛭)般紧紧地黏着我们,而且随着时间变得愈来愈僵硬而顽固;即使我们设法掸掉牠,也会发痒而留下牠存在过的痕迹。然而,藉由建立有规律的佛法修持习惯,我们将坏习惯转为修持的好习惯,用自己的敌人来对付它自己。就如寂天所指出的,一旦你习惯于它,就没有什么是困难的了。



长按二维码  感恩您的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