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我在这里
因为你我在这里

莲师教言 | 密咒乘的十项基础:修持佛法的困难以及自在的方法

因为你我在这里 2019-11-06

亲! 等您很久了...

繁体 地图 目录 教程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空行法教








莲师亲授空行母伊喜·措嘉之教言合集 



见由高降,修自低起

此即见修合一之精要


- 莲花生大士-


▾ 往 期 ▾

第三章 菩提心的外修学

 菩提心

第一至第九

第十 誓戒·十恶

第十 誓戒·十善






第四章


密咒乘的十项基础暨其他撷选法教: 

甚深教言问答录


顶礼上师

伟大的上师莲师降生在莲花中,未受母胎的沾染,历经诸多的苦修,终于证得了长寿持明果位,于是安住在截断生死之流的境界中。

他传下了八万四千法门,通晓六道与天龙八部的语言,并用如梵天般的嗓音利益一切众生。

他已证得全然的遍知,了悟超越生、灭的本性,且不会用分别心来区分事物的本性。

他生起所有应具的功德,是一切崇高事物的基础和根源,且能善巧地运用各种法门来调伏一切众生。

他的佛行事业召唤起诸佛的心意,且能主宰寿命和天龙八部的内心。

莲师降生在湖中之岛,并统治邬金王国。他在八大寒林修行,在印度遍历苦修,出于悲心前往西藏。他完成了藏王的心愿,使印度、西藏诸国安泰。

这位仁慈的上师,摄受了我、卡千公主措嘉,自十三岁起成为他的法侣。我仅是一介女流,具有信心、大悲心、利他心和聪慧。

在一百一十一年①间,上师待在西藏,我服侍他,让他欢心。他传予我全部心髓——口诀的精华,无一遗缺。这段时间,我搜集并写下了他所传的所有法教,并将它们埋藏为伏藏而保存着。② 



▿ 上一期 ▿ 

五种多余的事和五种需要的事

五种诳语、五句肯定以及五件无意义之事 

六种殊胜功德和四种缺点及伪装

从轮回中解脱的方法以及如何诚心地修持佛法

持守三味耶以及生起坚信的因

十三种出离以及十三件重要之事

如法的做法以及坚毅不饶的修持 



修持佛法的困难


莲师说:要修行佛法,事实上是困难的。


佛母问:怎么说?


上师说:

有抱持邪见的过患。

禅修时有作意(mental fabrication)的误导。

最严重的敌人是毁坏三昧耶。

行会被身、语、意的不善所迷惑。

法教被过多的野心所摧毁。

佛法因企求致富而衰颓。

誓戒被批评他人而染污。

修道被执著痛苦为真而误导。

因执著所欲而失去谦逊。

目标因此生的一切所求和名声而误失。

不修持的上师令人羞愧,因此禅定者灰心丧志。




自在的方法


莲师说:

若你知道怎么做,是有方法自在的。


佛母问:烦请开示!


上师说:

当离于二元的拘泥时,见是自在的。

当远离昏沉、掉举与散乱时,禅定是自在的。

当执著净除如虚空时,修是自在的。 

当心的染著清净时,禅境是自在的。

当心离于烦忧时,你所在之处是自在的。

当分别心被清净时,悲心是自在的。

当拘泥由内清净时,布施是自在的。

当明白食物和财富是虚幻时,受用是自在的。

当你没有任何高傲的外貌时,你的日修是自在的。

当你没有主导充满悲哀的家庭生活时,营生是自在的。

当你没有竞逐名门的特质时,交往是自在的。

当远离幼稚的行径和我执时,此人是自在的。

当服侍具有悲心和口诀的尊贵上师时,此人是自在的。

当了知佛性具存于一切六道有情时,是易于感觉他们是你的亲眷的。

当你斩断贪执时,就能无入而不自在。

当现象和器世任运解脱时,是易于现起大乐的。

当明白声、色俱是如幻时,是易于斩断悲苦的。

当你了悟本来面目时,是易于免除费力和挣扎的。

当证悟念头为法界时,是易于以任何所见为禅修的。

了悟这些,你将无入而不自在。

在浊世的众生若不离于我执的话,是毫无快乐可言的,着实可悯。



① 

这种计算的方式,应是以半年为计。

因为其他大多数的文献皆表示莲师确实住藏五十五年,

并详列所待的地点和月份


在此品中每节法教的数目,不用太拘限在字面上。

经过数世纪的手抄文稿,有些字行似乎早已佚失。 



伊喜·措嘉佛母辑录伏藏

娘·让·尼玛·沃瑟、桑杰·林巴取藏

祖古·乌金仁波切口授

刘婉俐 译



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莲花生大士全集

莲花生大师净土在不丹(高清)

推荐阅读

轻点标题

基础篇

甚深篇

实修篇

传承篇

问答篇


祈请文

义工篇


 全球亿万燃灯

Global Billions Lamp Enlightening 










  传承千年文化 ·楚布寺藏香 

 纯天然 零添加 珍贵原料 工艺精纯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随身心灵充电宝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