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 更多...

苦乐看邪淫

寻找快乐、逃避痛苦、饥饿、幸福和害怕灾难是任何人的天性。万物都有一种生存本能,飞蛾扑火不是自我发现,一定是因为火有它喜欢的东西。据说,首都知道有多少人痴迷于性体验中发生的事情,因为有一种令人着迷的刺激。  从生活的苦涩、性的角度来看,如果它真的是一种幸福,那么绝对有理由去追求它来崇拜它。但事..

苦乐非现象

苦乐不是现象本身,而是心的判断。若现象决定心态,则苦乐随现象产生。心态是波动,构成复杂且不稳定,易受现象干扰。心态简单而稳定,不与现象共鸣,不受现象干扰。最简单、稳定的心态是心如止水、如如不动,无苦即“乐”。一直处于“乐”的状态(与现象无关),对任何现象、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任何现象、任何事都是“乐”,..

苦乐的角度看邪淫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渴望幸福、惧怕灾祸,这是任何一个人的天性。万物都有求生的本能,飞蛾扑火并非自寻短见,肯定是因为火中有它喜欢的东西。都说万恶淫为首,都知道纵欲过度伤身招病,荒淫无度败德引祸,现实中却有多少人孜孜汲汲,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为什么?因为在性的体验中有一种让人神魂颠倒、销魂蚀骨的快感,正..

苦乐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为什么那么苦?

诸佛菩萨,他们决定会现身,众生有感,特别是在苦难的时候有感。欢乐的时候也有感,他在天上示现,天人欢乐,为什么也要示现?欢乐容易迷,容易迷惑。我们人间跟三恶道都在受苦受难,他来示现,帮助我们觉悟。无论是苦乐都不能够迷,苦乐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为什么那么苦?因为你迷了,迷了就有受。佛经里面常讲五种受,苦乐..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

佛陀所揭示的因果,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用来提醒人的。这个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有个牧民,一直生活在偏远的牧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牧民发现这里的人都在使用电灯,心想:“这个发光的东西真好,我应该买一个回去,这样就不用天天晚上点油灯了!”于是他买了一个灯泡..

慈云忏主:开此土彼土,修行难易十种,今以苦乐对之

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但受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二者、此土有不闻说法苦。彼土但受水鸟树林。 皆宣妙法之乐。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但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但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之乐。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但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六者、此土有难免三..

印光大师:祸福苦乐,虽由宿业主持;然努力修持,则业便随之而转

接来书,知又得贤嗣,不胜欣慰。汝看《安士书》,何不见扬州开南货,坏良心,得二孙,其子誓改父之行为,而二子同死之事?何不见《文钞》中有四因之文乎?何不见报通三世之理乎?念佛人死子,则咎在念佛,不念佛人绝不死子乎?须知遇灾而惧,侧身修行,乃超凡入圣之大因缘。若一不顺心,便生怨尤,乃永堕三途恶道大因缘。汝读书..

虚云老和尚:有漏者,感人天苦乐果报;无漏者,可成佛作祖,了生脱死,超出三界

虚云老和尚云居山方便开示 乙未年闰三月十三日(1955年5月4日)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无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来易。此心体虽然妙明,但..

彻悟大师:两土苦乐交互观照

两土苦乐交互观照如此信已,愿乐自切。以彼土之乐,回观娑婆之苦,厌离自深,如离厕坑,如出牢狱;以娑婆之苦,遥观彼土之乐,欣乐自切,如归故乡,如奔宝所。总之如渴思饮,如饥思食,如病苦之思良药,如婴儿之思慈母,如避怨家之持刀相迫,如堕水火而急求救援。果能如此恳切,一切境缘,莫能引转矣。――彻悟《彻悟禅师语..

一切苦乐自己负责任,不可以怨天尤人

      因,我们都有,善因也有,恶因也有,每个人都具足,但是因要变成果,当中要缘,没有缘它不能结果的。好像树的种子,我们以桃,桃的种子是因,单单有桃核,如果它没有土壤、没有水分、没有阳光、没有肥料,它长不好,长不出来。阳光、水分、土壤这些都是它的缘,缘具足,它就能生长,它就能结果。所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