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更多...

《大佛顶楞严经卷七》解读(一)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你问摄心的方法,我现在先说四种重要律仪,这是初发心修道人,修习入正定的至妙法门。欲求菩萨道,首先要严持这四种律仪,使身心清净,皎..

《大佛顶楞严经卷七》解读(二)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假若有众生,心念不专一,非常散乱,还未得到定力,但能心忆神咒,口持神咒,金刚王菩萨,亦会随时随地跟著这个善男子,保卫护持,何况是决定发菩提心,欲回小向大,修习耳根圆通,持诵佛顶..

大佛顶楞严经第三卷解读(二)

阿难。若复此香。生于汝鼻。称鼻所生。当从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气。称汝闻香。当于鼻入。鼻中出香。说闻非义。阿难!若是这香气,生于你的鼻子,称作由鼻所生香气,那香气就应该从鼻子出来。但鼻子不是旃檀木,何以鼻中有旃檀气?又既然是你嗅到香气,就应该从鼻吸入才对,如果鼻子能放出香气,而又叫作闻香,这..

《大佛顶楞严经卷三》解读(四)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阿难!这阵微风是出自你的袈裟衣角?衣中有风,那你就成为披风,衣随风飘摇,衣就应该离开你的身体。又我现在垂衣而坐,在大会中来向你们说法。你看我的衣,究竟风在哪里,不应该说衣中还有另外藏风的..

《大佛顶楞严经卷八》解读(二)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这是讲十回向位。阿难,这个修满十行的善男子,神通已满足了,佛事也已成就了。清净无漏,则藏性之体已纯洁。一真无为,藏性之用也已精真,不著于有,就不留界内之患,不滞于空,就不留界外..

《大佛顶楞严经卷四》解读(三)

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因此在如来藏性中,就生起不变随缘之用。风是动相,空是澄相,日是明相,云是暗相。众生在迷昧不觉中,就生起三细六粗。“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跟著就是背觉合尘,违背真觉而和尘劳合在一起。所以在如来藏性里,就发生劳相,而生出世..

《大佛顶楞严经卷九》解读(三)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阿难,又修禅定的人,见色阴已尽,受阴现前,看见诸佛之心,如明镜像,亲证己心和诸佛同体之胜相一样,不禁感激万分。因过份感激,忽然产生无限勇气,心志非常猛利,一定要等齐诸佛,还妄说..

《大佛顶楞严经卷四》解读(二)

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在四生中,佛独说讲人道胎生。因欲令人知所从来。人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爱欲而来。这个爱,谈情说爱是男女都喜欢的,尤其是你们美国人更喜欢。其实爱欲就是生死之根本,没有爱欲才能了生死。注意爱欲,亦能..

《大佛顶楞严经卷八》解读(三)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因此十方一切如来,形容贪求的情况,把它叫做贪水。菩萨知道贪报的厉害,见贪如见瘴海,就远远地避开。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三者是慢。以前生傲慢积习,发为现行,又加新习,彼此互相..

大佛顶上的《楞严经》第九卷解读(二)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阿难!若不断除杀盗淫三业,则各各有私造的别业,合各人的别业,就成共业。既是共业,就有众同分地。既有众同分地,则天堂地狱,就不是无定处了。所以造业虽别,受报则同,然六趣果报,皆因一念妄动而生,而妄又从何处来呢?妄实无..

返回顶部